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亲水而居对逝去的缅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9:38 云南日报

  

亲水而居对逝去的缅怀

  中国第二大斜拉桥将横跨滇池草海(资料图片)

  湖畔之梦、滇池卫城、列侬溪谷、江南水乡……凡此种种,如今的地产开发无论是在概念炒作上,还是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甚或大兴土木造水造湖造河,开发商都越来越多
地打“亲水”牌。亲水而居,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生活需要,在昆明,这种需求心理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是对逐渐消失的自然水域的缅怀。

  莲花池:已然逝去

  据史料记载:莲花池位于昆明城区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下,面积约为0.5平方千米。池北有冷泉,汇集为池,长年不涸,侧有水口,水满时流入盘龙江。据明《云南府志》载,莲花池曾是“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滇中胜景。据了解,莲花池于明朝即是“滇阳六景”之一,池中有5个龙眼,数百年来,清泉涌流,碧波荡漾,有“龙池跃金”之誉。“平西亲王”吴三桂选中它,兴建“安阜园”,专为宠妃陈圆圆住宅。

  但昔日的传说已然被现实颠覆。记者日前经过莲花池,只见杂草丛生,周边满是乌黑的臭水沟。据附近的一位老人说,两年前的莲花池还有清水,但自去年起,就开始干涸长满野草了。

  滇池:昆明人的希冀

  “滇池水,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只能洗马桶盖;90年代,不敢想象。”这是滇池周边居民对滇池的描述。

  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用水剧增,以及一些 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昆明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的乱砍滥伐,过度开山采石,使得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汇水山区,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70年代围湖造田造成的历史性灾难,使湖面缩小,水量减少,泥沙淤积,湖盆变浅,纳污自净能力减小。滇池的污染日益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尽管如此,昆明市民和许多游客对滇池仍保持着希冀,政府的大笔专项资金正在投入,昆明发展重心也正在南移。因此,治理滇池、草海,还市民和游客一个“水清、岸绿”的高原之湖,让人们重新回到水之滨,重新感受孙髯翁感慨八百里滇池烟波浩淼的心境,体味繁华都市与自然之水和谐交融的美好生活,成了我们每个人的梦。

  拯救天然水域

  专家认为,天然湖泊不但是生活的水源,还起着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空气和气候的作用,我省最为典型的就是滇池和洱海。八百里滇池夏季吸收酷暑,冬季释放热量,同时又有大量的水蒸气扩散,形成了地区性的小气候,使得昆明气候温和湿润,夏无暴热,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鲜花怒放,成为了芳草长青的春城。 而现在,云南有大大小小湖泊仅30多个,在昆明更是成为了稀有的资源。然而,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并且,湖泊一旦消失后便几乎不可能再恢复。因此,保护湖泊、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是我们人类一项长期的任务。

  2005年12月,昆明市委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中,提出了把草海和盘龙江的治理作为恢复昆明水城风貌的突破口,实现草海、盘龙江水变清的目标。把恢复水城风貌的目标暂定为2020年完成。

  成效正在积累

  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努力之后,滇池畔的村民日渐发现,消失了20多年的白鹭又重新飞回了久违的故乡——昆明草海。今年6月,盘龙江的治理工程也已经正式启动了。

  天然清澈的水域正在一步步回到市民的身边,滇池草海的治理值得我们期待,城区内离市民生活更近的星星点点的天然湖泊水域同样受市民关注。近期一项名为“大雁湖归来——昆明,一个城市天然湖泊的重生”的大雁湖城市湿地建设计划正在启动,可以预见,一个发源于盘龙江的天然湖泊不日内将获得重生。

  本报记者戴川(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