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方为利益单方解约(投资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0:01 人民网-市场报

  

美方为利益单方解约(投资家)
3年来,纽约一直是冯仑的梦想。

  2003年,冯仑遇上了正在筹备重建世界贸易大厦的西尔维斯坦家族,双方开始商谈纽约世贸中心重建一期工程7号楼项目,并由此展开了两年多的谈判。

  然而7月中旬,带着4500万美元信用证赶到纽约的冯仑,得到的却是7月11日西尔维
斯坦公司已单方面向媒体宣布中止合同的消息。

  20天来,一向健谈的冯仑拒绝透露任何相关消息。8月1日上午,冯仑同意接受专访,透露这次谈判受挫的幕后故事。

  漫长的谈判

  3年前,冯仑就开始注意到世贸重建的项目,他感到这个项目可能蕴含的巨大商机,不禁怦然心动。

  “去美国游玩,首选纽约。去纽约,一定会去世贸纪念遗址和新世贸中心。未来巨大的客流,将会为新世贸中心带来新的生机。”冯仑对记者说。

  冯仑知道的另外一个消息是,纽约港务局将投入巨资进行世贸的重建。而其中最大的一项开支将用于世贸区域地下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的资金投入量将达到102亿美元。

  冯仑认为,一个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的新世贸,会给这个区域带来巨大的活力,而这也是万通地产决定在此投资的信心所在。

  冯仑最后决定,将参与新世贸的一期7号楼从48到52层近2万平方米的投资,以及二期工程中最高建筑楼宇自由塔近8万平方米的投资建设。

  冯仑希望能够与世贸中心稳步合作。在一期工程中,万通地产只是租用7号楼48到52层的楼宇,收取增值服务和转租的收益;而在二期工程中,冯仑则准备全面参与投资和建设。

  “我们先进行的是商务条款的谈判”,冯仑说,“商务条款的谈判大约从2005年5月开始,到2006年1月商务条款谈判结束谈判过程非常复杂。”

  随后,双方又开始了法律合同的谈判,这个谈判过程也并不轻松。冯仑告诉记者,双方为了进行法律合同谈判,共出动了近10名律师,因为这是一场国际顶尖的房地产项目合作。

  突生变故

  2006年1月开始,世贸中心的市场预期租价开始上升,到6月底租价大概上升了23%。这证明了冯仑的商业眼光,但也增加了谈判中美国商人提高租价的砝码。

  美方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该中心出于安全考虑,应该限制进入的人数,这使得万通地产可能每年损失500万美元的收入。

  然而所有的合同还是在2006年6月30日全部完成庞大繁琐的合同正式文本约200页,合同附件达到了1200页。

  接下来的变故是冯仑没有想到的。美方提出了两个关键要求:一是万通地产要在10天内开具出4500万美元的信用证,第二是港务局将对合同进行审批,这个时间需要60到90天。

  信用证需要在中国的银行开具,再由汇丰银行作为转让行,最终送达业主手中。美方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冯仑表示尽量完成。

  20天之后,经过中国6道以上程序批准的信用证终于紧急提交美方。美方认为万通地产公司“错报财务资源”,已经超过了约定时间,单方面提出了中止合同的要求。

  “美方所指的‘错报财务资源’,是指的我们开具信用证还需要找其他单位对此进行担保。”冯仑说,“按照他们国家的规矩,如果一个企业有信用,为什么还需要其他企业担保呢。”

  “中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所以找其他单位进行担保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美国人对此理解不了,所以他们单方面提出了中止合作。”冯仑说。

  “斤斤计较非英雄”

  冯仑认为,美方的说法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是世贸中心市场价值最近连续提升,西尔维斯坦公司希望获得更好的利益。

  沉默了20天的冯仑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7号楼的项目万通不再参与,但万通与美方的合作将有四大不变。

  一是纽约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仍然认为万通是有操作能力、有商业信用的企业,现在已经着手为其推荐一期工程中的其他选址,在资金上更多从当地安排。

  二是与世贸中心二期项目的合作不变,现在双方已经就二期项目合作开始进行谈判。

  三是中国中心在纽约世贸中心建设不会改变,万通和中国企业参与美国纽约城的建设,通过商贸交流加强中美合作的愿望没有变化。

  四是中国中心的商业模式、目标客户、合作伙伴没有改变。

  虽然谈判失利,冯仑也从中总结出几条经验:

  “一是中国企业已经对于纽约的房地产项目表现出有洞察力的远见。二是中国企业表现出了投资美国的热忱。实际上,与7号楼的合作中止后,纽约市政府和纽约州政府的高官也对此表示了非常大的遗憾,而此前该项目第一次对外宣布也是纽约市市长访华时宣布的,这都说明中国与美国政府都对此事高度重视。第三,包括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局、外汇管理局等六大部门对中国中心项目的审批时间,和包括股东天津泰达及一些银行审批的总共时间才只有一个月,说明了中国政府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中美经贸交流方面的积极姿态。”

  “斤斤计较,能够生存,但是不能够成功;停下来看以往的脚步,驻足观望,只能增加迷惘,看不到未来;今天的是非,是由明天的成功来证明的。”回首这两年多的谈判历程,冯仑又多了一份新的感慨。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傅桦 张子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