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七夕”百亿市场遭忽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07:58 经济参考报

  

“七夕”百亿市场遭忽视

  7月30日傍晚,在农历“七夕”到来前夕,上海

  市一些有志于推广汉服的青年,来到市区的卢浦大桥上,按照中国

  古代礼仪,举行了乞巧、祭星和许愿等活动,体验和弘扬传统文化。本报记者 陈飞 摄

  我国

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情人节已经过去,然而往常伴随着“2·14”情人节的浪漫气息及商业大战这次却并没有重现。记者在广西南宁、桂林、广州、深圳等地进行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年轻人对“七夕”不了解,不关注,众多商家虽然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但却苦于没有入手获利的“切口”,无法策划推出营销活动。

  过半青年人不知“七夕”

  从7月25日开始,记者在南宁、桂林、广州、深圳等地对80多位青年男女就“七夕”进行了随机调查。基本问题是:“七夕”是什么节日;“鹊桥相会”是什么意思;“乞巧”是什么风俗。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无法正确回答“七夕”概念,80%以上的受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乞巧”。即使被问到哪天是“七夕”节这样具体的问题,也有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关注过,不知情。

  在距离“七夕”情人节还有五天的7月26日早上,记者在南宁街头拦下一位活泼可爱的马姓女孩,问她是否知道哪天是“七夕”情人节。她听完记者的问题后恍然大悟:“原来阳历7月31日是‘七夕’情人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这部分年轻人对“2·14”情人节的深刻印象。几乎100%的受调查者准确无误地回答了情人节的概念,同时明确表示:比起无足轻重的“七夕”来,“2·14”在自己和朋友们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重要。

  “春节是留给父母长辈的节日,情人节则是留给自己的节日。”这是网民“记忆历史”留下的话,在论坛中超过数百份的跟帖表明这种心态的普遍性。

  商家错失“七夕”百亿市场

  伴随着“2·14”浪漫气息的往往是席卷各大城市的商业大战,青年男女更会感同身受。2006年的“2·14”情人节,在南宁平时每支一元的玫瑰涨到了10元一支,象征百年好合的百合花更是卖到了15到20元一支。而在上海,一位鲜花速递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情人节一天的收入相当于淡季一月的收入。而面对“七夕”情人节,习惯了在节假日血拼的商家们却仿佛激情不再,众多商家均表示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记者在南宁市中心采访时,一家首饰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对各个节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现代商业注重利用节假日推出促销活动,但是“七夕节”商业概念还没有炒作起来,难以形成整体氛围,跟西方的情人节比,影响力远远不够,所以他也不准备采取什么动作。跟这位店主一样苦于找不到入手获利“切口”的商家众多,不少专家指出,这其实主要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透彻,将传统商机与现代销售割裂开来,导致“七夕”情人节数百亿元的巨大市场未被挖掘出来。

  经济学硕士、多年从事市场营销的专家付德申对“七夕”市场价值作了认真分析:“2·14”属于比较成熟的节日概念,2006年“2·14”当天,北京菜市口百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2·14”当周销售收入超过4200万元。广州、深圳等地市场在“2·14”当天的鲜花、首饰、餐饮销售收入均超过五亿元。即使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如南宁、昆明、成都这方面的当天收入也超过两亿元。

  付德申说:“如果以‘情人节’整个星期的销售来看,收入更加可观,前后一个星期带动全国300亿至400亿元的销售是很正常的。‘七夕’市场只要能够达到一半或者1/3的效应,就能上百亿元的市场。”

  付德申认为,“七夕”市场的真正潜力尚未发掘出来,“2·14”用了将近20多年的时间才在中国生根开花,“鹊桥”更大程度上的市场在农村和民间。从“乞巧”风俗生生不息到“鹊桥相会”多种民间艺术版本的传唱,其实就蕴藏着丰富机会,只是市场还没有找到开启商机的钥匙。

  “双重障碍”陷传统节庆以尴尬境地

  不久前,“七夕”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同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从实际上看,这类以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还缺少相应的承载能力。

  在与“2·14”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的对垒中,我们的传统节庆纷纷败下阵来,以至“玫瑰”盖过“汤圆”、“元宵”不敌“情人”、情人七夕狭路相逢“洋”者胜的场面一再上演。甚至如我们熟悉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人们的重视程度也日益下降。继承“非物质遗产”,弘扬传统节庆已非常必要。

  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钱宗范教授认为,传统节庆面临市场培育乏力、年轻人认同乏力“双重障碍”,缺少认同群体自然就不会看到市场潜力,缺乏市场潜力就不会引起商家关注,缺乏关注就很难继承下去。

  钱宗范说:“传统节庆作为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文化认同、市场运作、媒体关注、学校教育等各方面多管齐下,才能逐步深入人心。”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深厚根基已经被国外商家关注,对传统商机的挖掘也在实战中考验中国的营销理念,谁能够率先“突出重围”,谁将是市场的最大赢家。


 本报记者 何丰伦 黄玫 实习生 赵本高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