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的中国汇率体制改革已有整整1年时间。这1年间,人民币汇率打破长期以来的固定制,向自由浮动制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兑美元汇率也由改革前的8.27,升值至7.99,升值幅度达到3.5%。
那么,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带给我们哪些影响和变化呢?
人民银行:汇改效果良好
对于汇率改革的成果,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央行。在今年上半年早些时候,央行专门在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随着市场对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信心的不断增强和外汇市场体系的日臻完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已有所弱化。”
报告认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弹性增强,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人民币汇改以来升值幅度有限,但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汇率的有贬有升,及时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调节机制,令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逐步淘汰低效率出口企业
汇改前,人们一直担心汇率提升会影响出口加工企业的生存,特别是对纺织、服装出口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尤为突出。据称,江浙一带的服装加工企业出口利润率仅有5%,一旦汇率升值过快,将令这些企业陷入困境。
事实上,当人民币汇率宣布改革后,这种影响就初步显现出来。汇改实施不到两个月,一些服装出口企业负责人纷纷在媒体上大倒苦水,试图影响央行进一步决策。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确实造成这些企业经营困难。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过去低汇率、低利率、出口退税等政策保护下,变得越来越缺乏创新动力,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升值,将逼迫这些企业改变低附加值生存策略,向设计、品牌、营销等上游产业迁移。而那些不能适应新形势的企业将从此被淘汰。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哈继铭指出,人民币升值并非完全是坏事,对于如造纸、航空、电力、炼油、汽车等进口比重较高的行业,反而会因此降低成本。
正如央行在执行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国内资源价格未完全反映其稀缺程度,劳动保障和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出口商品价格对资源、劳动和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客观上强化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汇改将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这些偏差。
有望成为抑制经济过热工具
随着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出台,经济过热已成为包括政府、专家所担忧的一件大事。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今年6月末,M2和M1分别为32.28万亿元以及11.23万亿元,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2.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3%、13.94%和14.34%。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则从行业角度给出了经济过热的证据。今年1月至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443亿元,同比增长30.3%;房地产投资5658亿元,增长21.8%;此外,煤炭、石油、冶金、建材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包括高盛亚洲执行董事梁红、JP摩根中国研究主管龚方雄以及中金经济学家哈继铭等专家都认为,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已经引发了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和资本市场加速上涨,如何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将是宏观政策的主基调。
在这方面,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无疑是控制中国经济过热的最直接手段。但是龚方雄指出,单纯使用升息等货币政策,将面临“治标不治本”的风险,甚至会产生抑制消费需求的负面后果。
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加快
进入7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频频“破8”,更有媒体报道人民币汇率将从此进入“7时代”。分析人士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哈继铭认为,从外汇储备增量的构成来看,2003年贸易盈余仅占外汇储备年增量的22%,2004年该比例下降到16%,2005年则猛升到45%。2006年一季度该比例也达到41%,年内该比例还可能进一步上升。这从基本面上要求人民币有更大幅度的升值空间。
哈继铭同时指出,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并不会导致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即使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的产品价格变得更昂贵,但在目前全球经济景气度持续回升的背景下,有能力消化升值带来的影响。
“目前是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大好时机。通货膨胀预期正在上升,通胀压力正在加大,所以升值带来紧缩的忧虑相对减弱。而且,今年以来许多主要货币兑美元升值幅度都大于人民币,5月份外贸顺差更是创历史新高,这些因素都将促使人民币在下半年加快升值步伐。”哈继铭认为。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消极影响
1、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不能自由兑换,即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3、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增加财政赤字,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稳定
商报记者 张景宇/文
杜刚/摄
赵振超/制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