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欧美封杀中国产品“曲线出口”(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16:03 国际先驱导报

  

欧美封杀中国产品“曲线出口”(附图)
中国纺织企业对东盟出口迅速增长。

  【提要】如果中国企业只顾“东躲西移”寻找生存空间,最后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

  国际先驱导报驻南宁记者李嘉、车晓蕙、李倩报道 7月6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副会长曹新宇透露,美欧方面怀疑中国纺织品可能存在“曲线出口”的行为,并将在近期展开大规模调查。

  而《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躲避美欧国家的贸易壁垒,中国一些企业采用的在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投资建厂、或把半成品输送到印尼、菲律宾等国深加工以实现“曲线出口”等方式,也由于贸易保护的多变性、投资环境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暗藏诸多隐忧。

  【小题】“中国制造”变“东盟制造”

  去年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后,中国纺织业企业先后采取在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或进行深加工的办法,变“中国制造”为“马来西亚制造”“越南制造”“新加坡制造”,希望以此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纺织品外贸大省广东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纺织品出口总额分别为2.1亿美元和0.7亿美元,增长了70%和71%。佛山市纺织品协会秘书长吴浩亮说:“新加坡人口不足千万,怎么可能有那么强的消费能力?这些企业做的大都是改变属性的转口贸易。”

  这种改变属性的转口贸易与一般转口贸易具有很大区别:一般转口贸易没有改变“中国制造”的属性,因此若转口到欧美国家,配额仍会算到中国企业头上。欧美对纺织品“设限”使中国企业可用的配额极其有限,因此不少企业选择到成本不高也没有配额限制的东盟国家进行深加工,把“中国制造”变成“东盟制造”。

  据了解,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工厂只负责提供半成品,出口到东盟再加工转口出去。经过如此“再包装”后出口欧美市场,虽然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但却可以在短时间内避开配额“紧箍咒”的束缚。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广东服装对最大的市场美国和欧洲的出口额为6.4亿美元和5.4亿美元,而对东盟市场的出口竟达到3.3亿美元,同比增长额超过75%。广西社科院东盟问题专家古小松认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企业正在取道东盟出口欧美市场,以规避欧美设限对纺织行业的冲击。

  【小题】东盟担心西方制裁

  不过,中国纺织品出口东盟市场暴增的现象正在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他们普遍担心成为欧美制裁中国的“替罪羊”。

  最近,印尼贸易部、工业部和纺织协会正在讨论对纺织品征用保护措施的可能性。印尼工业部负责人在东爪哇省与本国鞋类制造商工会对话时表示,2005年印尼“非法”的服装进口额达到23亿美元,其中中国利用印尼转运商品到欧美市场会给本国外贸带来伤害,甚至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

  今年一季度越南出口配额服装达到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由于担心配额用完,越南贸易部开始计划控制服装出口。一些越南专家表示:“实际上越南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大部分是中国企业生产的转口产品,越南的纺织业并没有得到发展,当局必须考虑如何才能不会沦为中国产品‘替罪羊’的尴尬角色。”

  东盟国家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朱振明认为,欧美设置贸易壁垒的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中国,东盟国家也同样可能遭遇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击”。中国纺织企业在海外寻求“避风港”的意图一旦被发达国家识破,投资所在国必然也会遭到反倾销等手段的指控。

  曹新宇介绍,欧盟认为中国周边国家(地区)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增加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始怀疑中国香港和澳门签发的原产地证书是否符合欧盟的原产地规则,并认为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小题】“曲线出口”并非良策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李欣广教授认为,大部分东盟国家欢迎投资的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对蜂拥而至的中国原料加工型企业持观望态度,一旦中国纺织企业抢夺了东道国的出口市场或者挤垮了本土企业,便会遭到种种歧视性干扰政策的排斥。

  此外,由于东盟国家投资环境差异性很大,急于寻找出口新渠道的中国纺织企业很容易陷入“走出易、站稳难”的尴尬局面。东盟各国的投资体制、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和劳动力素质等各不相同,有些看似充满商机的“乐土”却是布满危机的“泥潭”。

  中越边境城市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说,外商在越南申请办理投资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进口关税政策多变,越南进口关税政策经常会随着其产业政策的调整或为保护其国内企业利益而变动,而企业在申请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按规定应交付的各种费用外,大量的其他额外收费现象普遍存在。

  除了纺织品外,

汽车配件、家电等很多产品都在遭遇着反倾销,“曲线出口”一直被中国企业看作是躲避贸易壁垒的良方。李欣广教授认为,从长远来看,依靠“曲线出口”并非良策。如果中国企业不在产业升级和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工夫,而只把精力放在“东躲西移”寻找生存空间,最后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18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