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成就垄断企业高额利润五大垄断行业掌握八成多
“一手把握着资源与市场,一手又左右着价格调整的主动权,垄断带来的利润再多也不值得夸耀”,《反垄断法》修改审查专家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导时建中这样评价国资委的最新报告。7月3日,国资委发布的国有重点企业经营情况显示,今年前5个月垄断性行业利润暴涨,同时,国有重点企业利润也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垄断性行业领域。石油、石化
、电信、电力等几个行业实现利润在百亿元以上,合计实现利润2848.1亿元,占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85.9%。
继《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之后,7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了央企12强的超高收入,垄断行业畸高收入这一“半公开的秘密”有了权威的证据。两天来,各大网站论坛对此舆情愤慨,一些学者提出:现在关键看《反垄断法》敢不敢拿央企12强“祭刀”。
新增利润同样被垄断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7月2日在“200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尽管前5个月全国企业利润增幅达25.5%,但80%以上的新增利润集中在石油、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五大行业,这些行业大部分是垄断性行业。当前工业品出厂价与其原材料购进价增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了1000多亿元,绝大多数企业处在微利、亏损的边缘。在石油、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五大行业分享80%以上的新增利润时,其他30多个行业只分享了不到20%的利润。”
国资委2005年度《中央企业主要指标排序表》也显示: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共获利6276.5亿元,同比增长了27.9%,仅用3年时间,就使利润翻了一番。利润排名位于前40名的企业,瓜分了6000多亿元央企利润中的95%。其中有12家企业利润超过了100亿元,它们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自然,它们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学者认为这本身就是垄断国企的常态。
据报道,随着国家开始启动垄断性行业的收入调研和课题研究,行业调控仍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近期分别将上半年的经济分析、调研结果以及政策建议上报到国务院。7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将有新的调控方案出台。
高垄断背后是低效率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公开表示:2003年年底,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达到3784亿元,2004年接近5000亿元,这个数字在1998年是529亿元。虽然中国国有企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仔细分析一下国有企业行业利润的构成,我们就会发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石油、石化、电信、烟草等尚未完全开放的行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也列出了自己掌握的数据:14万个国有企业,2003年全部的利润将近50%都是由前十大企业创造的,它们是三大石油集团、三大电信集团、两大电力集团、一个宝钢、一个一汽。张维迎认为,这种高垄断、高盈利的背后是低效率,而且垄断还会带来寻租。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分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腐败,二是垄断。一方面是国有垄断企业高投入低增长或亏损,一方面是行业冗员繁多、职工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之所以出现这组矛盾,就在于它们是国有垄断企业,它们的薪酬不受经济利益、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及企业盈亏的约束。它们盈利了,大部分利润被留在行业内部,成了职工的暴利,而非全民所有;它们亏损了,由国家和全民来承担损失,成了全民的亏损,而不会对垄断企业伤筋动骨。
百亿亏损为涨价开路
今年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指出了电力企业的经济状况:2005年亏损企业达1280个,亏损额达127亿元,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1%。伴随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电价近日集体上涨。于是有人讥讽这份报告是“电价上涨的开路报告”。
根据发改委的报告,去年上半年,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和大唐五大发电集团中两个整体亏损,剩下3个也仅仅是微利或盈亏平衡,这是五大发电集团成立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透露,电力行业2005年全年的亏损面达到了27.12%。报告指出,从总体来看,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有所加大,应收账款增加,负债率上升,经营状况有所恶化。
“电煤价格疯涨,而电力价格不涨,成本太高。”这几乎是所有电力企业分析其亏损原因的第一句话。学者指出:亏损了就涨价,而完全不必担心市场的反应,除了垄断企业,恐怕无人能将其运用得如此轻松。
对此,煤炭市场研究专家李朝林指出,电力企业的亏损并不仅仅在于电煤价格上涨,电力企业本身的市场化程度低下、员工福利过高、主辅业没有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等问题都是造成电力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因此,电力企业自身也要靠挖潜增效,节能降耗将是电力企业最直接的效益。此外,打破行业垄断,实现合理竞争,并向下游输配电企业争取利益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他认为:“挟亏损以令涨价,这或许就是百亿元电力亏损背后真实的自利企图。”
政策性还是经营性?
广州去年的油荒一度引起全国关注,各大加油站曾经无油可加。经调查发现:原来,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巨头针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偏低的现状,更多地考虑出口,结果导致国内的供应缺口随之扩大。
与之对应的是中石化广州分公司近日公布的经营情况:今年1至5月,广石化累计亏损5.67亿元!广石化负责人强调,广石化的亏损是因国际原油价格高企而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政策性亏损是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无法回避,“炼得越多亏损越多”。
政策性亏损几十年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独特风景线,它集中在公用事业行业和垄断行业。在公用事业行业,比如就有“政策性亏损让液化气公司‘气短’”之说。而在垄断行业,诸如石化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据说是因为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增长不同步,导致我国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成本上涨利润大幅下降,因而亏损越来越严重。
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清晰区分。由于缺乏对国有企业社会成本的严格定义和测算,我们实际上很难弄清在所有国有亏损企业中,有多少是属于真实的亏损,有多少是为了减少上缴利润或拖欠保险金的虚假亏损;在真实亏损中,又有多少属于经营性亏损,多少属于政策性亏损;而政策性亏损企业,又有多大比例的亏损属于经营不善所致。其实,从中海油、中石化等巨头近期纷纷上马超大型炼油项目来看,“越炼越亏”的说法不攻自破。
为了弥补中石化的“政策性亏损”,中央财政去年年底给付中石化100亿元油价上涨补贴。中国石化2005年度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炼油业务的经营亏损为79.26亿元。但其同时拥有原油开采等上游业务的利润仍在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5769.9亿元,在消化炼油业务亏损之后,净利润为264.76亿元。
针对社会各界对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议论纷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久前为这两大集团喊冤说:“去年,国际原油大幅上涨。为了维护稳定的大局,中石化补贴原油和成品油之间的差价高达512亿元,中石油也补贴了310多亿元,两大集团当年总共补贴800多亿元。为了弥补中石化的损失,后来财政部补贴了100亿元给中石化,当时还引起了很多非议,所以,很多时候中央大企业为了大局而做出了牺牲,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本报记者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