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尼系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8:56 扬子晚报 | |||||||||||
效率还是公平?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国政坛和社会一石千浪。今年春天,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中央党校下属的《学习时报》上高调发表《关于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的若干思考》,接着
将这些争论推上前台的是中国迅速攀升的基尼系数。0.47,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并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9。而根据经济学的解释,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无论是理论上的基尼系数,还是现实矛盾的对立,这些问题的焦点都指向了中国社会的一个严重现实:中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很显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国这种分配方式,正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而在这些质疑的背后,却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国的基尼系数,到底姓“社”还是姓“资”? 是的,从结果来看,中国社会社会分配确实出现了问题。从世界上“最公平”的国家,沦为贫富差距广被诟病的一些拉美国家的“难兄难弟”,中国只化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在追求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效率优了先,但公平似乎却未被兼顾。 而且,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均,已经在引发了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无论是前期媒体上“仇富”大讨论,频频发生的“宝马车撞人案”,还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朗顾之争”、“500万元天价医疗费”,以及现在正流行的“山西煤炭老板炒房团”等等。收入分配的失衡已经引起了社会动荡。 不过,如果将这些社会矛盾全部归咎于中国的市场化转轨,或许有失偏颇。目前中国出现的这些问题,一部分是目前中国综合国力和政府财力力不从心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政府在财富分配中“越位”和“缺位”,从而导致中国提供公共产品不足或低效。不过,这些问题根源多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用著名评论家皇甫平的话称,“一切改革中遭遇的问题,应当依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政府与市场,从来都难有和谐的统一。无论是中国转轨经济的实验,还是在“自由市场”的教科书中,即使在目前发达的西方国家,凯恩斯“看得见的手”和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仍无定论。效率和公平的相对平衡,取决于市场和政府的相互博奕。 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世界已经见证了中国市场化的效率,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虽然这种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开。据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的GDP已达18.2万亿元人民币。 而这次中国基尼系数的之争,部分声音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对于正在逐步融进全球化的中国转轨经济来说,是选择重新回到“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还是在追求效率中求得公平? 答案显然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