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文]动“芯”更要动“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7: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照明的未来是芯片,但专家警告蜂拥而至的淘金者——

  动“芯”更要动“脑”

  

[图文]动“芯”更要动“脑”

  中国(北京)第七届国际照明电器博览会上,众多厂家推出LED技术照明产品,而LED被誉为“代表照明技术的未来”。目前,LED的70%~80%的特征还是体现在装饰性方面,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美化。cnsphoto供图

  照明的未来是芯片。

  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前后,美国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将被嵌在芯片上的发光体———半导体灯替代。

  日本计划到2008年用这种半导体灯替代50%的传统照明灯具。

  到2010年,仅在美国,半导体照明就可形成一个500亿美元的大产业。

  面对半导体照明市场的巨大诱惑,一场抢占半导体照明产业“山头”的淘金热潮在全球涌动。

  但权威专家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警告蜂拥而至的淘金者:动“芯”更要动“脑”。

  灯泡接班人

  提起照明,人们马上会想到灯具店中那些五颜六色的各式灯具。尽管这些灯具的形态各异,但其照明的核心部分——灯泡其实只有两种:白炽灯和荧光灯。不过,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因为照明领域的一颗新星已经升起,灯泡有了新的接班人——半导体照明。

  半导体照明,也叫LED,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意思。与传统照明技术相比,半导体照明的最大区别是结构和材料的不同。它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上下两层装有电极、中间有导电材料,就像一个“汉堡包”,可以发光的材料是夹层中的“肉饼”,材料不同,光的颜色也不一样。

  科学家测量发现,在同样亮度下,这种“汉堡包”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的1/10,寿命则是白炽灯的100倍。

  由于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专家们称其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和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飞跃,对其未来发展给予乐观预期。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6月1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LED可望在5年左右广泛应用于普通照明。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前景很好。”陈燕生进一步解释说,目前, LED照明设备现阶段从成本来讲很难取代荧光灯和白炽灯。要想将白色LED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的主要照明,必须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发光效率上取得新的突破。

  有一种说法是,LED性能要提高6倍到8倍,成本要下降100倍,也就是说要与白炽灯成本相当,才能取代传统光源。但相反的观点是,照明成本不仅涉及电光源的初始成本,还涉及电光源所消耗的能源成本,光源无法正常工作时更换电光源所需的劳动成本,以及所需电光源更换的平均频率。从这一概念出发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LED光源是白炽灯光源价格的50倍左右时,LED交通信号灯的市场就开始启动,而当达到28倍时,就已形成新兴产业。

  据介绍,目前半导体照明主要以光色照明和特殊照明为主,以后将向普通照明扩展。具体来讲,近几年内,半导体照明市场将广泛应用在各种信号灯、景观照明、橱窗照明、建筑照明、广场和街道的美化、家庭装饰照明、公共娱乐场所美化和舞台效果照明等领域。

  事实上,我们身边已经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电脑显示灯、手机按键和屏幕的背光源、汽车灯光、建筑物灯光、交通信号灯……等等。

  对于LED,我国企业在全球刚有一个动向的时候就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目前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业内专家称,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多。由民营高科技企业大连路明集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高品质LED生产线的开工投产,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LED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并进行产业化的国家。两院院士陈良惠评价说,此举使中国的固态照明与产业迈上了世界级台阶,对中国的光产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到2005年,我国这一领域的生产企业已过千家,市场规模更是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14.9亿元。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巨大的照明工业和照明市场。二是我国在这个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与微电子相比,我国在半导体发光器件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较小。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发光二极管,比世界上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仅仅晚几个月。三是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能够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半导体照明产业,特别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芯片封装和照明系统产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难度和风险都大大低于微电子产业。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并增加出口,吸纳就业。

  正是在LED美好前景的召唤下,众多企业加入到开发LED的热潮中。

  谨防“一窝蜂”

  面对LED的淘金热,很容易让人想起这样一则经典故事:很多年前,美国兴起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一窝蜂地涌去淘金,非常狂热和执著,但可惜最后大多一无所获。其中一个人在去淘金的路上放弃了,虽然没去淘金,但是他却大发其财,赚得盆满钵满。原因在于,与同伴一起奔向淘金路的时候,同伴们都齐刷刷地盯着金子,只有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细节:由于大批的人涌向淘金地,路上这些人喝水都成了问题。于是他想:“也许卖水也不错,而且我更在行。”于是他开始试着卖出自己的第一桶水,结果大获成功。

  在国内LED市场,这样的智者却并不多。

  在多个行业出现并引起价格恶战的跟风现象——只要看到周围有人干什么事赚钱了,或能赚钱的话,就一哄而起,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走——在LED市场也未例外。正是由于这一跟风现象,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照明电器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之一,但与其他工业一样,我国照明工业大而不强,主要做低端产品,利润率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陈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国内企业上项目,大都“一窝蜂”,而在国外,人家相对比较理智、慎重,而且在研究、开发上下的功夫也更大。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理性和务实。

  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分会统计,截至2005年上半年,我国LED封装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然而,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构成了我国LED封装产业的基本格局。

  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LED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体分布较散,集群效应不明显;二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居多;三是发展迅速,新兴企业多;四是产业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五是产业发展混乱,存在恶性竞争行为;六是技术水平不高。

  与发达国家公认的差距在“两头”:越往上游——LED芯片核心技术,差距越大;越到中下游——LED的封装、应用方面,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让人忧心的是,国内LED封装业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同时不少企业所需芯片也依赖进口。而在国际上,高质量的LED芯片往往限制出口,国内不少企业只能购买到普通质量的LED芯片,生产较低端的LED产品,利润较低,这大大限制了国内LED产业的发展。

  动心不如动脑

  “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我们都完全没有必要急功近利,我们应该在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上多投入资金和人力。”一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

  据了解,我国LED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不足,企业的总体创新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引领市场发展的骨干拳头产品不足,“克隆”技术和“克隆”产品的现象普遍,能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龙头企业缺乏,企业规模不够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技术创新的缺乏,产品低水平的技术重复,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价格战和各种不规范竞争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要使LED产业真正形成竞争力,赶上国际半导体照明革命的步伐,就必须利用国内现有的LED研发力量和积累,扶持或培育几家LED芯片龙头生产企业,打造完整的LED产业链。同时,掌握LED芯片核心技术,不断提高LED芯片质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际上同行业的垄断。

  LED的诱人蛋糕让人动心,但分得蛋糕的不二法门却是“动脑”。

  

[图文]动“芯”更要动“脑”

  LED视觉艺术

作者:赵陕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