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股来了!三大技巧打新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5: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新股炒作 有径可循

  下周一,中工国际的上市将揭开新股上市的序幕,接下来还有同洲电子、大同煤业、云南盐化和中国银行等陆续发行上市,如何炒新股成了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

  新股上市初期,没有历史走势可以进行技术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以往的经
验看,新股炒作还是有一定门道可循的。

  一是看新股上市时大盘的强弱。新股和大盘走势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新股的涨和跌往往会超过大盘。在熊市中,新股以短炒为主,做长庄的情况很少出现;而牛市中,主力往往倾向于中长线操作。

  二是看新股的基本面。除了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情况外,还应从发行方式、发行价、发行市盈率、大股东情况、每股收益、每股公积金、每股净资产、募集资金投向、公司管理层情况、主承销商实力等方面综合研判,最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具有潜在的题材,是否具有想象空间等等。

  三是看比价效应。对比与新股同类的个股的定位,发现新股价值被低估带来的炒作机会。

  四是观察盘口。量是根本,以往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股首日上市最初5分钟的换手率在16%以下,表明主力资金介入还不明显,短线投资获利机会仅有20%左右。而如果换手率在16%以上,短线投资获利的机会可达到80%以上,若5分钟换手率达到20%以上,则短线投资获利机会高达95%以上。有大主力介入的新股从换手率角度讲往往具有以下特征:5分钟换手率在20%以上,15分钟换手率在30%以上,30分钟换手率在40%以上。全天换手率在60%-70%之间最为理想。如果换手率过低,说明该股首日无大主力关照;若首日换手率过高(大于70%)往往说明散户过于抢盘,过于拉高股价的结果是远离了机构成本区,主力则顺水推舟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中逐步出清筹码获利了结。当然还要注意量价配合,最好是5分钟、15分钟和日K线都收出阳线,全天交易基本运行在日均价以上。

  要提醒的是,上述几点是以往的经验,但在全流通的新形势下,新股的炒作规律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投资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IPO第一股,而且是一只小盘股,上市首日的定位可能会偏高,说不定会重蹈首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覆辙。从目前各大券商对该股的定位区间看,低的只有9元左右,高的却达到了13元多,说明市场分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排除有低开的机会。建议投资者在10元以下积极介入,12元以下注意盘口表现,14元以上要谨慎。本报记者武斌

  

新股来了!三大技巧打新股

  三大技巧打新股

  新股的开闸,为大资金开辟了一条无风险赚钱之道,但对于只有十几万乃至几万元的小股民来说,如何才能“虎口夺食”呢?记者走访中为大家找到了一些打新股的技巧。

  技巧一:选好时点较重要

  “××点××分打新股,很容易中签!”证券营业部以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由于摇号是随机产生的,这一说法难以站住脚。

  不过,一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上午11时~11时30分和下午2时30分~3时之间打新股,中签的概率相对较大。

  技巧二:选大选小自己掂量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股发行仅仅是“投石问路”,以后新股的发行速度将会加快。由于申购资金的总量相对有限,因此新股发行一旦加快节奏,中签率自然会提高。

  另外,大盘股的中签率较小盘股明显高,但上市首日的回报可能相对较小;小盘股的中签率低,但上市首日的回报往往很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流通背景下,不排除上市首日有跌破发行价的可能。

  因此,在新股密集发行的时候,中小投资者一定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技巧三:积少成多合作申购

  总之,打新股,资金越多,中签的机会越大。要想提高中签机会,中小投资者不妨采取合作打新股的方法,即把大家的资金集中在一个账户进行申购,这样中签的概率相对较高,中签获利后按投入比例分成。

  比如一个人投入10万元,10个投资者就有100万元;假如单个账户申购有10个连续配号,那么集中到一个账户申购,就可以有100个连续配号,中签几率会明显提高。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方法大多为自发形成,投资者在合作打新股前,应签订好相关协议,以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成商)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