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文]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07:45 中国质量新闻网

  采访手记

  2005年肉类食品业(包括肉类禽蛋)经历了几次风波,全行业在生产上、加工上受到了较大冲击,产品价格一直低迷,市场供需难以预测。由于企业成熟度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快速成长,2005年我国肉类食品行业仍然稳步发展,企业取得了良好业绩。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他用翔实的数字对中国肉类产业的发展情况
进行了解读。

  

[图文]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 邓富江

  记者:2005年是中国肉类禽蛋商品市场很不平静之年,肉类行业有没有受到较大冲击?

  邓富江: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包括肉类罐头制造)为2544家,企业总数比上年增加312家,其中屠宰增加359家、制品加工减缩48家、罐头制造增加1家企业。2005年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174.58亿元,比上年增加160.1亿元,增长15.78%。数据表明,畜禽屠宰加工对社会保持了强劲吸引力,近年来,其投资量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而肉制品加工投资量有些放慢,甚至一些中小企业被兼并或转产。

  在肉类工业投资形成资产量的分布上,明显地形成了梯次。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省份工业资产总额达到914.26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南两地突显工业集约性力量,其资产量占第一梯次的52.7%,占到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42%。

  在全国行业中,肉类工业销售收入也同样形成明显的地域梯次。其中山东、河南、四川、辽宁4省销售收入最为突出,其销售量占第一梯次的73.8%,占全国总销售量的62.55%。

  记者:和5年前相比,肉类行业有多大的发展?

  邓富江:2001年到2005年5年来,肉类工业销售总额由2000年的733.43亿元增加到2255.55亿元,增加量为1522.12亿元,年平均增量304.4亿元,5年总增长207.5%。

  2001年到2005年5年来,全国肉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由2000年的17.99亿元增加到79.41亿元,增加量为61.42亿元,年平均利润增量12.28亿元,5年总增长341.4%。

  记者:全国肉类加工业发展能有这样好的态势,有哪几点值得总结?

  邓富江:一是“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禽业发展成为调整的重要支点。二是粮食增产为畜禽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粮食生产与畜禽生产发展呈现在同步而平稳的良性循环中。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8400万吨,比上年增产3.1%。畜禽肉类蛋品增加值初步核算约为10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5%,占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

  我们注意到,现在国内的畜禽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趋势加强,产业形成相应联动。比如河南,在“双汇”的周围,就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从肉类产业区域经济看,已逐步形成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向南北两翼扩散的生猪生产带;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肉牛生产带;以西北牧区和中原及西南为主的肉羊生产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禽肉和以中原省份为主的禽蛋生产带;以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为主的奶业生产带。肉类工业生产随着畜禽生产集约及市场拓展而调整组合,形成了有机联动,产生了社会和经济效应。上述山东、河南、内蒙古、四川及东北等地肉类工业的资产、销售及效益的增加值迅速扩大,既拉动了地域畜禽产业发展,又带动了全国肉类工业的全面提升。

  记者:我们国家肉类结构以前不太合理,猪肉占据了太多的比重,现在我国肉类结构调整得如何?

  邓富江:我国猪肉由过去占肉类总量85%以上比重调整到现在占65%,2005年,我国肉类结构处于稳步调整。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比重依次为65∶19∶9∶5∶2,这一结构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即在发展进程中适应形成的消费习惯、民族性特点和动物生物体生长周期以及市场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肉类结构与世界肉类结构的变化过程基本是符合的,世界肉类结构比重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分别为40∶30∶24∶5∶1。所以,我国在肉类发展中依然坚持了猪肉业稳定发展,禽业积极发展,牛羊业加快发展的原则,推进肉类品种合理结构。

  记者:大家注意到,肉类工业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提高非常迅速。

  邓富江:是的。从2005年对肉类行业评估的50强企业就表明了这一现象,2002年的50强规模企业底线为10000万元(销售额),2005年底线达到40000万元,提高3倍。50强企业仅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资产总额占到71%,销售总额占到69%,创造利润占90%。强势企业规模化突出,有力地推进了行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

  记者:现在肉类品牌有不少已经是中国名牌产品了,您认为在肉类企业中推进品牌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

  邓富江:品牌战略成为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杠杆,成为推动地域经济的支持力量。截止到2005年,肉类行业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8个。在

食品安全质量凸现的今天,品牌战略昭示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的体现,在推动地方经济和规范市场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记者: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肉类禽蛋的价格,5年来,它们的价格有多大的变化?

  邓富江:2001年到2005年的5年来,肉类禽蛋城乡市场商品交易综合平均价格水平,一直在波动中缓慢提升,2005年与2000年相比,猪肉价上升6.3%;牛肉价格上升2.6%;羊肉价格上升0.4%;禽肉价格上升1.1%;禽蛋价格上升1.7%。

  这个价格浮动,我们认为老百姓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5年来,人均肉类禽蛋占有量逐年上升,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肉类总量占有量增加10.9公斤,其中,猪肉占有量增加6.5公斤;牛肉占有量增加1.2公斤;羊肉占有量增加1.1公斤;禽肉占有量增加1.7公斤。禽蛋人均占有量比2000年增加4.3公斤。

作者:罗 兵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