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再就业特区生机勃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0:43 云南日报

  

再就业特区生机勃勃

  上百户企业进驻,149个项目落地,数千人有了新岗位—

  图一:通过近几年的引资建设,东川区四方地重化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再就业特区生机勃勃

  图二:东川区新村路道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

  

再就业特区生机勃勃

  图三:经过9个多月的奋战,昆明金水铜冶炼有限公司近日建成投产。该公司占地100亩,总投资8000万元,投产后可年产粗铜15000吨,预计实现年生产总值4.5亿元。

  今年一季度,东川再就业特区按规定返还给46户企业的税款达5800万元,其中新建企业36户,老企业10户,返还最多的一户达1600万元。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建设速度令人惊叹

  东川再就业特区建立以来,区委、区政府以“诚信和谐、负重提速、创新图强”的精神,着力解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05年,东川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4亿元,同比增长18%,是东川历史上又快又好的一年。

  最近,记者在东川四方地等工业园区采访了解到,再就业特区已经有100多户企业投资建设,149个项目已经落地。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如云南铜业集团在东川的投入大、进展快,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东川就成为云南铜业集团粗铜加工最大的基地;金水公司到东川投资搞铜冶炼,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厂,4天时间生产就达到标准。金沙公司和凯通公司等企业今年的销售收入加起来可达40多亿元;过去一度倒闭和破产的锻压机床厂,在沈阳第一机床厂进驻后,企业通过兼并改制,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职工周末都要加班生产,为市场提供急需的产品。

  招商引资拉动再就业

  东川再就业特区为啥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是区委、区政府坚持再就业特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同时树立“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亲情招商、人品招商”新理念,在招商引资工作和再就业工作上实现重大突破。

  截至今年3月底,招商项目已达149个,投资总额达29亿元,入驻再就业特区企业预计将提供10089个岗位,已招工2833人;特区建设还拉动了区属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2000余人就业。2005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2003年的40.2%下降了7.2个百分点,预计2006年全区将实现5000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将再下降9个百分点。现在,东川的劳动力工价从原来每天20元升至现在的每天50元,形势喜人。随着项目的大量引进,冶金、化工、机械、生物等4大产业群正在特区形成,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

  最近,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在考察东川再就业特区时强调,东川区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的重大机遇,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在抓工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来,东川区紧紧抓住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提高农村生产力来搞好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如特色种植业方面,除原来种植大蒜、西瓜、葡萄外,现在又增加种植油橄榄和哈密瓜等,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特别是在哈密瓜生产种植和市场营销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当地农业部门除搞好哈密瓜在省内市场的销售外,还积极开拓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地市场,使广大农户当年种植当年就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东川区还继续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及劳务输出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去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9144人,增加劳务收入2300余万元;今年已转移输出5881人,新增劳务收入951.4万元。

  改造旧城提升城市功能

  为了改善东川区的大环境,区委、区政府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今年初,该区针对城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差等问题,展开了以完善旧城区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再就业工作为目的的“城中村”改造工程。

  在“十一五”期间,东川区还将对城内五片旧城区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努力把城市改造成市容环境洁净、优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目前,新村路改造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天南人家”片区旧城改造工程即将启动,东川泰隆四星级商务大酒店将于今年10月建成,城区市容市貌清理整治工作顺利展开。东川区区长田文说:“东川城市建设30年没有变化,改造东川是让东川人民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家园有了七彩,它的变化昭示着未来。”

  一个以铜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转为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城市,它的成功转型的确让我们看到它的希望和未来。

  本报记者刘云钱模杨志刚 文/图(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