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循环经济:工业污染废料串起“黄金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7:55 经济参考报

  过去令青海柴达木矿产企业头痛的污染废料,而今竟成为市场叫好的工业原料。为使柴达木资源物尽其用,政府引导企业构建的网状工业链,以高效的资源利用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专家指出柴达木循环经济模式所代表的正是我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经济绿色发展的理性选择。

  昔日尾矿废料今日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工业污染废料串起“黄金链”
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企业处理的尾矿数量惊人,废弃尾矿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西部矿业锡铁山铅锌矿是国内最大的铅锌原料生产基地,年采选矿石能力达150万吨,除生产铅精矿、锌精矿外,每年还会产生12万吨尾矿硫精矿。大量的硫精矿堆积如山,污染环境。

  西部矿业锡铁山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曙光说,为了避免尾矿污染环境,过去企业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对尾矿进行堆坝处理。而今,这些尾矿已不愁处理,在市场上还卖出了好价钱。

  消化锡铁山尾矿的是当地的硼化工业。大柴旦硼矿富集,是国内最大的硼产品生产基地。硼化工业需要大量的硫酸作为原料,硫精矿是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

  过去大柴旦没有硫酸生产企业。多年来,大柴旦地区的硫酸都是从甘肃白银或西宁地区购进,费用高、耗时长,仅运费一项的支出一年在1000万元以上。

  为变废为“宝”,当地政府引进企业与资金,配置出一系列产业链。组建年产10万吨硫酸的创新矿业,年可消耗8万吨硫精矿,解决硼化工业生产所需硫酸;硫酸厂产生的尾渣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等,提供给格尔木中汇矿业加工选出铁精矿;生产铁精矿产生的尾渣用于海西化建有限公司生产水泥;硫酸厂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蕴有大量的热能,硫酸厂正在筹划用以建设热电厂……

  如此往复循环,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线型生产线在这里已构成了网状,连成了一个大循环圈。

  企业“联姻”,取得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青海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云华说,我们企业原料与尾料都与周边企业进行了链接,生产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为当地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网状工业链让资源物尽其用

  柴达木企业间的工业链接,循环经济的网状搭建,一方面通过市场自我配置,更重要的是在于政府对工业布局的合理规划。

  青海省矿产资源拥有我国矿种发现数的60%,在这些资源中,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就有50余种。青海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柴达木,其潜在经济价值15.5万亿元,占全省资源潜在价值的90%以上。

  海西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丁忠宝说,柴达木地区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品种组合好、产业关联度高,有条件形成大规模、支柱型产业集群。在项目的引进上,我们注重引进有实力、在行业间有影响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尤其是着重引进了一批关键链接项目和深加工项目,为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工业链开路。

  将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多种产业横向链接起来,柴达木初步构建起循环型产业链。主要包括:“油气—盐化工”产业链、“煤—焦—盐化工”产业链、“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产业链和“铁矿—焦炭—钢铁”产业链。循环式组合,促进了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的循环式利用。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产业循环链把资源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最大限度地做到“吃干榨尽”,物尽其用。

  合理的工业布局促进了资源优势就地转化。2004年与2005年,青海工业以22%、21%的速度增长。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意义更为突出

  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闫敏博士后指出,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同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循环经济是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

  西部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原料地和重化工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意义更为突出。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西部开发研究所所长许海东认为,西部大开发不能再走过去西部大开“挖”的老路,发展循环经济,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政策进行推进,如:

  强化法规,完善政策措施。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前,先行制定地方优惠政策,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策体系,努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优化产业布局,做实产业链,引进或开发深加工项目。循环经济的关键点是产业链能否接续得上,越精细的产业链结构,越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强化引导,注重科技服务。我国目前对深加工项目的甄别、遴选乃至研发的相关体制还不成熟,因此应当专门成立科技信息提供机构和围绕产业链而设的研发机构。

  以矿产循环发展为重点突破口。促进企业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考量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变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做到保护和开发并举。


 本报记者:文贻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