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德国中小企业赴华“淘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0:19 扬子晚报

  

德国中小企业赴华“淘金”

  当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上月首次访华时,她在抨击东道主方面没有浪费时间。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讲话时,她对着一直面带微笑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批评中国
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方面没有竭尽全力。在上海,她又抨击中国不愿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

  然而,尽管这些批评反映了德国国内工业游说团体的观点,但多数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德国人认为,他们在中国发现了改善前景的商机。

中国经济表现与德国恰好相反。

  德国人执意拒绝消费,而中国人则把购物和投资当作国家的使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而在中国,两位数的增长率已经不新鲜了。

  默克尔对中国的责难表明,中国在其它方面也与德国完全相反。对于任何一个以温文尔雅的莱茵兰(Rhineland,莱茵河以西地区)方式做生意的人来说,中国盗版和腐败猖獗、对合同缺乏尊重,让人感觉像是当年的美国西部。但在商场第一线,管理者的智慧弥补了这些问题。

  例如,有些企业意识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限,就将其在华业务限制在不需进口敏感技术的生产过程。其他人的观点更为实际,他们将偶尔出现的盗版,视为进入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市场的代价。

  数字本身可以说明一切。在上海德国商会(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注册的德国企业子公司有800家,这令其成为上海最大的同类机构,也是海外最大的德国商会。

  大众(Volkswagen)、西门子(Siemens)、拜耳(Bayer) 和巴斯夫(BASF)在此已有多年。不过,越来越受益于中国工业变革的,是德国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Mittelstand),通常是家族所有的工程企业。

  其中一个例子是海瑞克公司(Herrenknecht),它正在上海浦东建造全球最大的两台隧道掘进机。与多数中小型企业一样,海瑞克来到中国,是为了寻找富有客户群体,而非廉价的制造基地。与普遍观点相反,德国中小型企业的子公司很少将其中国产品出口。

  以工业起重机制造商德马格(Demag)为例。与许多其它企业一样,该公司于90年代中期开设首家中国办事处,为传统客户的子公司服务。然而,如今其半数订单来自中国当地企业,该公司即将开设第二家工厂。

  这两家公司均对中国竞争者正在赶超的说法不以为然。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拓(Thomas Dorn)表示:“我们在物理材料性能和电子产品方面具备先进专业技术;我们可以将部件小型化;可以利用复杂的静力计算,令我们的起重机重量更轻,力量更强且性能更可靠。”

  中国的建筑与基建繁荣景象不仅令工业家垂涎不已。建筑和城市规划公司阿尔伯特·施拜尔及其合作人事务所(Albert Speer & Partner, AS&P)在全球仅有两个办公室——一个在法兰克福,另一个则坐落于上海一幢可俯瞰前法国租界的高层建筑。

  在德国这个被地产热潮遗忘的国家,AS&P近年没有接到多少业务,而AS&P中国办公室一直忙于设计或改造整个地区,如上海郊区安亭的国际汽车城(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City)。

  

零售业巨头麦德龙(Metro)是德国一家非工业公司,发现自己在中国获得了在本土得不到的发展空间。该公司在华拥有30家现货自运(cash-and-carry)店铺和7500名雇员,并且正以每年4至6家的速度增设分店。

  当记者向麦德龙中国总裁杜哲思(Jean-Luc Tuzes)询问公司远景时,他拿出一张1996年他在上海办公室所摄的照片——那一年麦德龙进入中国。这张照片摄下了一条脏兮兮的马路和在低矮建筑之间穿行的少量卡车。然后,这位法国经理掀起了窗帘,露出窗外高耸的楼群和低矮的购物中心。他赞叹道:“这里几乎没有一座建筑的年龄超过10年。”

  电子设备机壳制造商威图(Rittal)表示,有很多竞争对手仿制其产品。该公司去年任命一位中国总裁负责当地业务。不过,人们对原装正品的需求仍然强劲,因此它正在建设第2家工厂。

  “我们关切侵权问题。如果这是在德国,我们会起诉。”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威利·施密德(Willi Schmid)表示。“但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做耗费时间、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而我们的销量每年增加50%至70%。”

  为了防止不希望发生的技术泄露,海瑞克选择在德国制造最精密的组件,仅将它们运到中国完成末道组装工序。而当德马格在华申请生产许可证、需要中国官员查看产品设计图时,董拓邀请这些官员到工厂实地查看,以确保这些图纸不会落到中国竞争对手手中。

  北京德国中心负责人夏建安(Christian Sommer)承认,外国投资者可能在中国失利。但他坚持认为,挫折往往出于自身原因。

  他表示,例如,很多中小企业不情愿在进入该市场之前寻求法律建议——这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属于严重错误——而其它企业仓促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资企业,结果发现对方窃取了自己的技术。

  他补充称:“中国是复杂的,而且正变得更加复杂。但‘德国制造’在这里仍然拥有巨大吸引力,如果你作了认真准备,你可以取得的成就几乎没有限度。”

  正如威图的施密德所言,“目前中国市场占我们的销量不足5%。今后10年内,这一比例可能增加两倍。你必须问自己的问题是:‘你能承受不去中国的代价吗?’”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