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抢购邯钢背后的利益之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9:49 新京报

  通过合并做强做大宝钢的战略,不可避免地与地方财政利益产生冲突

  6月1日,宝钢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所持G邯钢(600001)股份超过5%,第二天,G邯钢第一大股东———邯钢集团决定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增持数量不超过7亿股,增持资金不少于15亿元。

  两大钢铁巨头在二级市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收购与反收购战,在其背后则显露出国家大钢铁企业战略与地方的利益矛盾。然而这只是个开始,业内专家表示,更多的钢铁股将在全流通的二级市场上演类似争夺战。

  争夺邯钢

  5月底宝钢系开始在二级市场疯狂增持邯钢认购权证。

  直至6月1日,宝钢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持有邯钢股份已达5.0002%,此外,宝钢集团系持有的邯钢权证已达到或超过10%,实际上宝钢集团已是G邯钢的第二大股东,再加上此前持有的邯钢可转债,邯钢集团的控股权受到威胁。

  邯钢集团原持有G邯钢股份占G邯钢总股份52.76%。在G邯钢股改中,邯钢集团向流通股股东派发权证9.257亿张,如果此权证被持有人到期行权,则邯钢集团持股G邯钢将会降40.5%,控股权并非万无一失。

  6月2日,G邯钢第一大股东———邯钢集团火速做出决定,即日起的12个月内,将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流通股股份,增持数量不超过7亿股,增持资金不少于15亿元。G邯钢用实际行动向宝钢表明了“誓死不卖”的立场。

  邯钢集团动用的资金和收购数量恰到好处,上述收购若完成,则即便权证行权,邯钢集团持有的G邯钢仍占总股份大约50.88%。控股地位可保。

  对于这次争夺,宝钢方面表示:“并非要收购邯钢,而是做财务投资。”邯钢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陈占军虽然也表示,此举“并非针对宝钢,时间上一前一后只是巧合”,但他也承认这次增持一方面是表明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控股权。

  “要想阻止对方的恶意收购,邯钢集团必须在公司权证行权前增持相当的股份,邯钢的反应相当迅速。”国信钢铁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评价。

  不过,随着事态的进展G邯钢的股价可能持续攀升,宝钢集团的收购成本将大大提高。但对于宝钢来说,即使收购不成,宝钢系也可以功成身退,并没有太大的风险。

  大宝钢战略和地方国资矛盾

  面对强大的宝钢,邯钢集团要想保住对G邯钢的控股权,依靠自己的资金实力似乎并不容易。

  “由于邯钢十五计划的很多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占用了大量的现金,至少15亿元的现金对邯钢集团来说会比较紧张,肯定会通过地方银行贷款以及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郑东分析。

  在2005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酝酿已久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支持钢铁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组建三四家3000万—4000万吨的钢铁集团。以2300万吨产量位居国内钢铁行业老大的宝钢理所当然成为国资委重点扶植对象,成为这场整合运动的领军人物。

  目前邯钢产能750万吨,收购邯钢后,宝钢就可达到3000万吨产能以上,同时也可以迅速打通宝钢的软肋地区———华北地区。

  但这样对河北省则造成了不利影响。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邯钢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利税30亿元,目前河北省规划的全省钢铁产业格局中,邯钢集团主导南部钢铁整合,与北部的唐钢集团遥相呼应,成为当地钢铁产业整合的两枚重要棋子。

  “如果宝钢和邯钢真能联合重组应是好事,但人员问题、财务问题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不好解决,邯钢未必答应。”一位分析人士直言。

  其实去年以来,宝钢集团高层就曾频频与邯钢集团负责人接洽,目的就是试图能够协议收购邯钢。但因为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有相同之处,宝钢收购邯钢这种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互相持股的模式并不被河北省国资委看好,邯钢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会放弃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更倾向与外资合作。

  今年两会期间,邯钢集团董事长刘如军表示,邯钢正在与法国阿塞洛和德国蒂森克虏伯这两家大外资钢铁企业接触。

  “钢铁企业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都不舍得把利税大户拱手相让,地方财政利益是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最大障碍。”海通证券雍志强认为。

  全流通下的钢铁重组浪潮

  尽管中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但与世界钢铁行业相比,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在国内,龙头老大宝钢股份目前市场占有率是8%左右,相比而言世界其他的顶尖级钢铁企业在本国都是50%、60%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大。

  国信证券钢铁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表示,根据国家去年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前10名的产业集中度需达到50%,到2020年达到70%,行业重组势在必行。

  “宝钢和邯钢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战也开启了通过二级市场重组的新方式。”海通证券雍志强分析认为。

  股改前,钢铁这样的国有企业在二级市场的流通股十分有限,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更多是协商谈判,但往往因地方利益难以协调而流产。

  而在目前全流通的股市环境下,钢铁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资本收购,即便将来不能达到控股目的,宝钢也可以很容易地在二级市场进行减持,降低了并购风险。

  此外,行业的发展也为这种并购提供外部条件。海通证券雍志强告诉记者,90年代末到2005年之前,我国的中小钢铁厂发展迅速,300万吨的小规模钢铁厂一年就有近10个亿的利润,日子过得很好;而大企业因为规模制约而增长缓慢,导致我国前十大钢铁厂产量比例还不如90年代。而从去年开始,钢铁原材料涨价,

钢材价格下跌,像300万吨的那种小钢铁企业利润下滑了30%,小企业承受巨大压力,地方利益比以前要稍微容易协调些,加速了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

  目前宝钢已经通过二级市场杀入G邯钢、莱钢股份、G广钢、G马钢、G八一、G安钢、G酒钢、G济钢和南钢股份9家钢铁股,雍志强和郑东都认为,一旦条件成熟宝钢会进一步增持并最终收购,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尝试在二级市场靠资本方式完成重组兼并。

  本报记者 苏曼丽

  

抢购邯钢背后的利益之争

  荩与世界钢铁行业相比,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

  制图/刘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