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访华 > 正文
 

中欧贸易难题待解 曼德尔森再访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0:45 新京报

  欧盟贸易委员会代表昨起开始5天中国之行,明天与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会谈“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

  

中欧贸易难题待解曼德尔森再访中国

  曼德尔森最近两年是中国的常客,图为其去年2月24日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演讲
。本报记者韩萌摄

  距去年6月与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上海“挑灯夜战”谈判中美纺织品问题刚好一周年之际,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再次来到中国会见薄熙来。

  昨天,曼德尔森正式开始了为期5天的中国之行。据欧盟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介绍,曼德尔森此行的重点是与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中欧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议程等问题举行闭门磋商。

  昨赴广东实地考察

  在与薄熙来正式会谈之前,曼德尔森将此次中国访问的第一站放在了广东。

  昨天,刚抵达中国的曼德尔森一行赶到了广州,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欧盟广州商会珠江三角洲分会开幕仪式。

  据欧盟驻华新闻官钟娜介绍,在开幕仪式上,曼德尔森做了致词,就欧盟企业在广东的发展和欧中经贸发展做了发言。昨日午间,曼德尔森拜会了广东省一些领导,并就欧盟企业在广州等地的发展及经贸问题交换了意见。

  作为广东之行的重要活动,6月6日,曼德尔森将前往东莞、深圳等地,考察欧盟企业在广东投资情况和经营发展情况。

  据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双边投资达到1000亿元,其中,欧盟对华投资达到200亿美元,且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

  此前,曼德尔森曾表示,他将于今年秋季向欧盟提交新的“欧盟对华贸易战略”,新战略的重点是欧盟将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来应对中欧贸易中存在的对华贸易逆差过大、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及市场进入困难等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欧盟此次赴广东实地了解欧盟企业对华投资情况,旨在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为欧盟评估中国这个贸易伙伴和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明天“约会”薄熙来

  作为此次中国之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曼德尔森将与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双边贸易问题举行闭门磋商。据记者了解,此次会谈以不公开的形式在6月7日于北京举行。

  据商务部相关人士透露,中欧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欧贸易平衡问题都将是磋商的主要议题。作为世界的两大贸易主体,双方还将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议程以及《欧共体与中国贸易经济合作协议》新框架协定交换意见。

  去年,中欧双方正式启动海关永久对话机制,双方还就联手打击假冒产品出口和侵害知识产权案件展开合作。然而,在欧盟方面看来,双方在打击假冒产品出口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合作空间。

  目前,欧盟正计划与中国达成一份有关中欧贸易关系新框架的谅解备忘录。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将列为重点内容。有关专家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此次会谈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在曼德尔森此次中国之行的前几天,曼德尔森向欧委会提议就欧盟反倾销措施进行审议幷做出适当修改。6月2日,欧盟委员会还就鞋类反倾销事宜举行一天的闭门听证会。目前,60天的中欧汽车零部件磋商已经到期,但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当事方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将于本月将此问题提交世贸组织。

  业内人士称,欧盟不希望因此与中国发生贸易争端,欧盟方面希望借机直接磋商,以向纺织品贸易一样,解决双方贸易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此,专家认为,此次闭门磋商,双方将有望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突破。

  将谈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此次会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将不可避免地谈到。”昨日,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鉴于这一问题较为复杂,此次会谈估计难有重大突破。

  上月中旬,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会见访华的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委员麦克里维时已经双双表示,“希望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的争论由来已久。去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173.1亿美元,增长22.6%,欧盟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中国的纺织品、轻工产品等众多商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现。

  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欧盟、美国等世界经济巨头至今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早在2003年6月1日,中国商务部就曾正式向欧盟提交关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要求。同年8月,中国将《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英文版递交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状况进行了详尽说明。欧盟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导致了在对欧贸易中,中国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未获欧盟的承认,因此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不是以某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以其他类似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为参照。因此,在欧盟对中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便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

  本报记者 李武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