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泛珠三角”关键词大拼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0:12 云南日报

  

“泛珠三角”关键词大拼盘

  “泛珠三角”经济示意图潘彬琼/制图

  ●基本概念

  □“泛珠三角”

  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首次提出。广东要积极推动与周边省区和珠江流域各省区的经济合作,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同时,推动9省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建立“9+2”协作机制,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区。

  □“9+2”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1/3,经济总量占1/3。

  □超级引擎

  中国经济界对“泛珠三角”的基本评价。3年来,从珠江扬帆到巴蜀踏歌,泛珠三角区域坚守着自己成长的关键词:互补共赢。如果说,2004年第一届论坛在广东点亮了一盏起航之灯,2005年在成都开启了一扇合作之门,那么今年,它将在昆明架起一座连接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的金桥。

  有经济学家甚至这样描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对的不仅仅是区域经济的问题,更触碰到了中国发展的命题;它不仅仅以中国经济“超级引擎”的形态引人注目,更对亚太乃至国际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热门词汇

  □珠江水泡

普洱茶

  去年,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合作洽谈会确定由云南省承办后,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诚邀“9+2”各方嘉宾前往昆明,用珠江水泡普洱茶,共商发展大计。

  □桥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接受《香港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泛珠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应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结合起来,使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泛珠区域成员应当抓住机遇,藉云南这个“桥梁”,让更多的产品进入东盟。

  □“龙头”“龙尾”

  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在第一届泛珠三角论坛上提出,说的是云南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原话为:如果把“泛珠三角”合作区域比作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粤港澳地区是“龙头”,云南则是“龙尾”。有了“龙头”的引领和带动,巨龙才能昂首腾飞,扶摇直上;借助“龙尾”的驱动和推进,巨龙才能拔地而起,永葆生机。

  □“泛珠”能源库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敏正提出,云南已成为泛珠区域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能源库。云南素有“亚洲水塔”之称,被誉为东南亚的能源库。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云南在完成向粤输电后,还可以进一步向港、澳、闽等地输电。目前云南已开始向越南、老挝、缅甸3国供电。到2020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8000万千瓦,继向老、越、缅、泰成功送电后,云南还将向相邻的东南亚国家输电。

  □东靠西联南向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在第一届泛珠三角论坛上提出,说的是广西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东靠西联”就是充分发挥广西作为粤港澳通往西南地区的通道作用,利用粤港澳的产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和信息等优势及广西自身和西南各省市的资源、政策、劳动力等优势,加强广西与粤港澳和西南各省市的经济合作。“南向发展”就是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促进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产业合作和相互投资。

  □“菜篮子”“花果店”

  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第一届泛珠三角论坛上提出,说的是海南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海南将建成泛珠三角区域和周边地区的“菜篮子”和“花果店”。

  新闻助读

  “9+2”之最

  ●最大意义

  有专家评价,“9+2洽谈会”最大的意义不在于项目成交的数字,而在于搭建了一个同台唱戏、互利共赢的平台,“9+2”各省区从中找到了合作的空间和共创未来的途径。

  ●中国区域洽谈之最

  2004年7月17日,首届“9+2”以2926亿元人民币的签约成果闭幕。据组委会称,该成果不仅创广东历次经贸洽谈会之最,也创中国区域经贸洽谈会之最。

  ●最具活力经济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在泛珠三角区域内,既有中国东、中、西部3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特点;既有香港这个国际著名的物流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又有澳门与欧盟、葡语国家的密切经贸关系;既有广东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又有8省区辽阔的腹地、丰富的资源及科技、人才优势;既有大珠三角的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综合优势,又有8省区多个产业“单项冠军”互相补充呼应。这样的区域合作格局,有利于“9+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构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最大的经济合作体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版图上异峰突起,区域经济一体化催生全国最大的经济合作体。泛珠合作正从区域性经济协作范畴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泛珠三角”,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已成为中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9城市人口之最:成都

  截至2004年年底,福州市的人口数量为609.39万人,广州市737.67万人,成都市1059.70万人,南昌市460.79万人,长沙市610.38万人,南宁市648.85万人,海口市143.07万人,贵阳市347.81万人,昆明市502.92万人。

  ●9城市工资收入之最:广州

  2004年,9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为:福州市16586元,广州市31593元,成都市17556元,南昌市15595元,长沙市18944元,南宁市15316元,海口市17613元,贵阳市14099元,昆明市14686元。

  ●9城市居民消费之最:广州

  2004年,9个省会城市的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额为:福州市8093元,广州市13121元,成都市8997元,南昌市5864元,长沙市9032元,南宁市7329元,海口市6778元,贵阳市6912元,昆明市7025元。

  ●9城市居民“小金库”之最:广州

  2004年,9个省会城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为:福州市996.27亿元,广州市4256.82亿元,成都市1726.00亿元,南昌市582.86亿元,长沙市800.89亿元,南宁市515.79亿元,海口市338.26亿元,贵阳市402.36亿元,昆明市826.11亿元。

  回顾

  “9+2”历届成果

  □首届“9+2”

  时间:2004年7月14日-17日

  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在香港、澳门、广州举行。4天的会期虽然很短,但成果显著。据初步统计,本届洽谈会4天以来的签约项目共847个,总金额2926亿元(仅限“9+2”省区内的项目,不包括“9+2”省区与区域外签订的项目):政府推动的铁路、水运、电力、科技、劳务、粮食等6个专项,总金额1202亿元;企业间签约项目840个,金额1724亿元。“9+2”各方积极推介,成交活跃。

  847个签约项目,2926亿元签约金额,沉甸甸的数字有力地证明了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的巨大成功。

  □第二届“9+2”

  时间:2005年7月25日-28日

  截至去年7月28日上午,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4473个,投资合同金额4535亿元人民币。

  据统计,自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闭幕后到本届洽谈会开幕为止,“9+2”各方已签合作项目3770个,投资金额3385亿元。参加本届洽谈会及其签约仪式的项目共519个,投资金额973亿元。洽谈会开幕式后的会议期间,通过各省区进一步开展项目推介和洽谈,又新增签约项目184个,投资金额177亿元。

  有关人士说,本次会议上,各方深化了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认识,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思路、举措等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了“以人为本重在富民、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形成合力扩大开放、密切合作务实推进”5个方面的共识。

  展望

  □总体目标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公平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品牌,提高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东中西互联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阶段目标

  2005-2010年(第一阶段):

  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10个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合作建设为基础,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品牌。首先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区域综合性基础设施网络;其次是发挥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为区域要素和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1-2020年(第二阶段):

  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建立开放竞争的要素和商品市场体系,整体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东中西部互联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本区域与东盟的交流水平。

  严云张雅棋(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