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透视:低成本到创新 中国转型步伐悄然加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8:39 中国新闻网

  

经济透视:低成本到创新中国转型步伐悄然加快

  5月19日,齐齐哈尔市举行全市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展暨2006年科技周活动,此次成果展共有10家大中型企业、7家民营企业、2所大学和16名社会青年报名参展,参展科技成果115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4项,已获得科技专利项目43项,评出青年科技创新金奖3项、银奖7项。中新社发 王云龙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
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三日电题:从低成本到创新中国转型步伐悄然加快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独特的要素组合加上改革开放,使

中国经济具备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但这一优势只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并不是全貌。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向自主创新转型的紧迫挑战。”

  今天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经济高峰会上,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作了上述阐述。

  “粗放低效”的确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但绝非它的全貌。中国具有国际范围内少有的要素组合优势,这种要素组合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刘世锦认为,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节俭、勤俭、守纪律的优良传统,特别稳定的社会环境,都是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国际上,同时具备这些要素的经济体很少。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起了重要作用。上述要素组合转化为中国现实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解决了两个基本的问题:促进要素的流动、更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流动;改变了要素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效率大大提高。”

  以汽车业为例,凭借自身优势,中国汽车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二00五年,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了五百七十万辆,俨然已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乐观人士甚至预计,到二0一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一千万辆左右。

  中国现阶段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的竞争成本上。但越来越的人已意识到,随着人均收入和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低成本竞争的优势正受到削弱。低成本优势虽不可能在一个早上就会消失,但这一优势的逐步削弱却是大势所趋。中国需要培育新优势。

  自主创新、拥有自主品牌,在中国的呼声正日益强烈。在外来品牌、外来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家开始力推自身品牌。在许多公开场合,他们大打民族品牌,以求赢得市场认可。

  今天的中国经济高峰会上,一家叫做江淮汽车的公司露了一次脸。这也是该企业继APEC、博鳌亚洲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之后,再次被指定为国际论坛商务专用车。该企业还雄心勃勃的表示,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

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业主力厂商。

  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却并不容易。症结在于,如何保证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特别是一些利益关系的调整。刘世锦认为,这也恰恰是增长模式转型,“知易行难”的原因。但要想使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和谐增长,这个问题一定要下工夫去解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