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文]深圳:打造设计之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7: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深圳:打造设计之都

  上届文博会上展出的中式家具

  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对于几年前的中国人来说,还都是比较陌生的词语。不过,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市,却早就意识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区域经济更加开放,
此前深圳地区低成本劳动力的制造业优势将逐步丧失。新形势下,只有创新,才是开拓市场空间、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永动机。

  2003年,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未来深圳的名片将是“设计之都”、“

图书馆之城”和“钢琴之城”。而其中,打造“设计之都”是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自深圳打出建设“设计之都”品牌后,深圳设计备受瞩目。一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如“世界建筑师大会”申办标志、“2008北京

申奥”、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三九集团标志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红塔集团、五粮液集团、
平安保险
的品牌形象设计,均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深圳创意设计已在全国乃至亚洲显示出领先优势。

  深圳设计看文博会

  “中国设计看深圳,深圳设计看文博会。”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渔教授道出了业内人士的最新看法。

  5月18日~2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就是以“文化中国,创意未来”为主题。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介绍说,与第一届相比,今年的文博会在内容设置上,以“创意”和“科技”为核心,以突出“文化内容产品”为重点,以推销“中国概念”和“中国创造”为目标,并重点打造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品牌。

  多年从事设计工作的李渔教授认为,本次文博会专门设置“创意设计”展馆,弥补了上届文博会的遗憾,有利于推动深圳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体现深圳本土设计的优势。

  提到“设计”,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平面设计,如广告、建筑、标志等,但它并不能代表设计的全部。李渔教授认为,现代化是靠工业支撑起来的,设计里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工业设计,它包含了电子、科技、加工、材料、市场运作、经济体制等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小到一根绣花针,大到神舟六号,无不体现着设计的力量。为体现设计行业的全貌,此次创意设计馆除常规的平面、服装设计外,还囊括汽车、钟表、手机等高端的设计产品。你可以看到“设计怪杰”克拉尼、汽车设计师董瑞丰等大师的作品,主办者竭力将创意设计馆打造成一场专业、权威、高端的设计盛宴。

  政府为设计业保驾护航

  深圳市包协包装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学华认为,深圳设计业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一批设计公司和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包装行业协会下属企业,直接相关产业链的产值就达到300亿元。作为这个产业链的龙头,设计必须是走在最前面的。

  深圳的设计业名声响遍全国,包装、产品、平面、装饰和服装设计都是其中的“金字招牌”。深圳本土设计成果日前在文博会集体亮相,充分展现出深圳设计业的新生力量。

  深圳市副市长刘应力曾表示:“工业设计是‘文化立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工业设计,工业产品就谈不上创新,‘设计之都’就显得空泛无力,大力推动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他表示,工业设计将进一步推动深圳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高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政府将继续在工业设计教育、工业设计理论研究、品牌企业工业设计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仅要让“深圳制造”走向世界,更要把“深圳设计”推向全球。

  与之相配合的是,深圳市贸工局设立了深圳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系统地研究、指导深圳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为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及技术支持平台。这个中心的成立,对于培养设计人才,引进先进设计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在法律上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保驾护航。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的同时,深圳市还抓紧进行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的建设,制定了《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和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发展,提高了深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一系列的利好形势下,深圳市的知识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深圳设计业总产值已达122亿元。目前深圳拥有平面设计公司400多家,远远高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而截至2005年10月,深圳市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7万多件,年度专利申请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

作者:张晓航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