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降低招标中介费药价会便宜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9:26 北京日报

  

降低招标中介费药价会便宜吗

  发改委突降招标中介费2‰

  生产成本到底有多少?为什么到销售终端高得如此离谱?这些年来,对医药行业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而药品生产企业也一肚子苦水,大输液一瓶也就1块,跟矿泉水一样便
宜呢!

  流通企业也喊“没赚到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一份调查显示,医药批发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55%。

  

药价让消费者吃不消,药厂自称不赚钱,流通企业利润低,钱跑进谁的口袋?集中招标采购的中介机构又成了被指责的对象。从2000年到现在,至少出现四次取消中介的呼声。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宣布:药品招标代理服务费标准一律按中标企业单个中标品种合同总金额的0.3%收取。此前,服务费收取标准一直是0.5%。

  据估计,北京药品招标规模每年120亿元。降低0.2%,就意味着2400万元的资金将由中介回归到生产和流通环节。可问题是,无论哪边对此都不太领情。

  中介自认平抑药价不满降费

  “取消中介机构的存在能解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所有问题吗?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药价贵的问题归罪于中介机构是不公平的。”京城三大药品招标中介机构之一北京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律顾问王岳提出质疑。

  自2000年开始本市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试点,将医院采购药品统一搁置在平台上,进行公开竞争,目的正是为了压缩和减少过去流通环节的暗箱操作。可这个制度从推出到现在,一直争议不断。

  对于这次收费调整,规模较大的中介将“损失”数百万元,小一点的中介也超过100万元。所以在发改委文件出台前,海虹药通就和另两家中介机构——北京鹤麒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先锋环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举行了说明会,反对这次调整。

  据了解,2000年前没有中介机构,全国药品零售价每年以20%速度递增;2000年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幅度达15%至20%。“集中招标采购对平抑药价作用不容抹杀。”王岳说。

  他介绍说:“中国药品生产厂家6700多家,批发商却有3倍之众,还有不少人拿着钱等着往里投资,真的不挣钱吗?机电行业中介收费2%,众所周知,它的利润率远远低于药品。而被称为暴利行业的药品中介收费只有0.5%,企业就叫苦不迭。看看这些数字,许多问题不言自明。”

  记者采访中,一位中介机构负责人直言:“表面上看,这是药品经营企业对收费的反对,实际是他们在转型期的挣扎。正是招标采购出现,使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获取巨额利润了。”

  药企指责招标中介“二次返点”

  今年年初北京“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案,炮轰招标代理费,指其让企业不堪重负。

  记者听到不少这样的议论,在目前的体制内,“招标中介成为医院之外的另一大获益方”,不仅单个中标品种合同代理服务费率最高达0.5%,而且招标过程繁琐且不透明,极大地增加了药企的负担。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医药企业私下讲:说白了,交纳招标代理服务费,只是说企业药品有了资格,医院方面还得另“打点”,实际成了二次“返点”。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告诉记者,“我们曾调查六大企业,通过招标采购他们销售了60个亿,给中介的费用是千分之五,也就是3000万元,其他的费用什么都没省,就是多给了中介机构千分之五,实际上就是把纯利润给了中介机构。”

  降低中介费后药品价格能否顺势进一步降低?一家流通企业负责人说:“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我们就可以考虑再降低药品的价格了。”不过,消费者到底能得到多少实惠,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本报记者孟为RJ038

  点评

  “一服药”治不好药价虚高

  孟为

  早在1997年,政府部门就开始着手降药价,现在已经连续降了17次,理论上药品降价的总额已经达到了400亿元,可消费者还是不满意。

  有人说,

卫生部门采取的招标采购,除了中介机构,其他各方都不满意。因为,招标中介费横扒一道皮,而这些最终都转嫁到消费者的账单里。

  也有人说,都是“医药不分惹的祸”。医院既提供医疗服务又提供卖药服务。这种医药不分业的现状的最大弊端就是开方和卖药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以药养医,使得中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永远不会有成效。

  还有人讲,目前的药品招标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集中采购,因为只有品种,没有金额,药企中标还要到医院进行“二次公关”。应该完善招投标规定,形成完整的合同,使集中采购真正发挥作用。

  应该讲,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是我国药品流通体制多年来留下的陈疾,单靠一服药恐怕难以治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卫生体制、

医疗保险制度、医药生产流通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相配合。

  不过,在这盘根错节的各种因果联系中,有一点非常明确,消费者对医药行业有怨气,很大程度上缘于没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到医院看病,就必须在医院买药,如果到社会药店买药,就无法报销。让门诊病人拿着处方货比三家自主买药,这是非常现实也是必需的一个药方。RJ038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