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消费品变成投资品 海量资金推动大宗商品疯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08:53 经济参考报

  期铜突破8800美元/吨,黄金突破700美元/吨,10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也开始成为人们认真讨论的话题。当此前各种被认为难以超越的纪录,被一个个相继踩在脚下的时候,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正在疯狂地演绎着一幕幕令人瞠目结舌的“斗牛士”舞曲。

  联储升息 期市疯狂

  

消费品变成投资品海量资金推动大宗商品疯狂
5月10日,星期三,美联储如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5%。但对于已经进入“不可阻挡”通道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来说,美联储的加息消息就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甚至连一点涟漪都没有激起。

  消息公布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期金再创25年以来新高728美元/盎司;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锌、期铝分别创新高4000美元/吨、3308美元/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原油期货则突破73美元/桶关口。特别是期铜价格,达到了令人咂舌的8800美元/吨,这几乎是半年前价格的两倍。

  受其影响,5月11日国内各大商品市场全线飘红。其中,沪铜、沪铝、天胶全线涨停,沪铜主力607合约收至79490元,上涨3780元;沪铝主力608合约收至23670元,上涨910元。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报收183.01元/克,上涨2.16元/克,涨幅为1.19%,盘中再创新高183.43元/克。此外,上海燃料油期货、郑州白糖期货等也都大幅上扬。

  东银期货研究部经理张宏明认为,此次大宗商品牛市中,有色金属品种价格走高,虽然有一定供求关系的体现,但是期货市场已经呈现投机性气氛,出现了泡沫的苗头。张宏明表示,虽然现在还不能预测期铜阻力何时出现,但“期铜后市如果连续加速走强,泡沫就将加大,泡沫破灭的机率也就越大。”

  预期美元疲软 期市成资金避风港

  伊朗核危机、智利铜矿罢工、甚至包括反复被炒作的“中国需求故事”,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每一次疯涨,都有看似足以影响市场供需的理由,但随着价格的不断攀升,似乎任何借口和理由都变得牵强起来。

  上海中期交易三部的一位经理认为:美联储虽然采取了再次加息的措施,并表示还将进一步采取紧缩的政策。但这样的言论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全球通胀的担忧,于是买入大宗商品规避通胀风险就成为了合理的措施。这一部分需求增量并不是真正的消费需求,但却加大了这些商品的当期边际需求。此时,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多种大宗商品,在很大程度上正在由消费品变成投资品。不断上升的价格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预期,市场由此进入了循环往复的自激,价格也大幅向上偏离了价值。

  据美国投资银行花旗集团近日的一份报告称,今年4月份,美国商品市场上的长期和短期投机资金总额显著提升,超过了1200亿美元;相比之下,3月份约为1110亿美元,这也是自2005年10月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280亿美元后的最高水平。花旗还在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5年,美国商品市场上的长期和短期投机部位增长了430%。

  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博士表示,目前,全球资本进入空前富余的“货币泡沫”时代,当前国际游资大约有7万亿美元,这些巨额资本为了追求利润,在全球流动,伺机寻找投资或投机的机会,其对实体经济或虚拟经济的冲击力度,已经远大于80年代中后期日本和台湾的本币升值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认为,由于美元走势持续疲软,投资于美国地产、国债、股票的国际资本没有出路,另外欧洲、日本经济也不景气,因此大量国际资本只得冲到商品期货当中。他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投机资本对大宗期货商品的冲击将有增无减,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将进一步被拉高,并有可能拉动其它普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例如粮食、油料、皮毛等。

  投行基金成最大赢家

  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持续狂热,不但令期货市场上的空方损失惨重,而且也大大加重了现货市场上需方的负担。例如在期铜市场上,据称在最近的半年中,先后有来自中国、印度、甚至日本和韩国回补空头部位,而这些地区都是目前国际上的铜进口大户。占基础原材料消费的绝大部分增量的这些国家,正在为铜价上涨付出巨大代价。

  欧美的投行和基金成为这场豪赌中的最大赢家,据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首季净利润为16.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了17%。摩根士丹利CFO戴维·施德威尔对分析师表示,该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其机构证券部,特别是得益于固定收益交易、电力和天然气交易,以及其在债券和衍生品交易方面的优秀表现。该部门的净收益上升36%,达到55亿美元。

  而高盛集团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激增64%,达到创纪录的24.8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5.1亿美元净利润。特别是高盛的固定收益、货币与大宗商品交易部门净收入升至37.4亿美元,成为历史最佳的季度净收入。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去年年底的报道称,过去30年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一直固守大宗商品市场,通过大宗商品交易活动。而英国石油(BP)通过买卖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更是赚取了20亿美元税前利润。雷曼兄弟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双双退出大宗商品交易业务,但目前都在纽约招募能源交易员,以求为客户提供能源风险管理服务。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法国兴业银行也都扩大了各自的大宗商品交易活动。英国巴克莱银行旗下的巴克莱资本通过过去5年的迅速扩张,已将其伦敦金属交易业务拓展为一家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集团。银行业分析师估计,巴克莱2004年从大宗商品交易中获利约3亿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的收益排行榜上位居第三,仅次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据业内人士分析,同人们心目中的传统观念不同,像摩根士丹利这样的以专于投行业务著称的国际机构,其实对商品市场早已驾轻就熟。摩根士丹利目前已成为美国东北部地区燃油批发商的主要供应商,监管着全美1/4的家用燃料油的战略储备。另外,它还是美国第二大电力供应商。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使得摩根士丹利在期货市场交易时,完全可以采取实物交割而非平仓方式。如在2002年到2004年之间,摩根士丹利对买方进行了2070万桶燃料油的实物交割,接受了1640万桶的交割。虽然它在整个燃油市场的交易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在纽约商业交易所换手的全部燃油中,它占到了61.5%。

  高盛、美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等公司也纷纷步其后尘,如高盛公司近年来在全球已购买了30家发电厂,甚至还包括一些有色金属的上下游企业。而多数国际知名投行,都将能源和金属期货与国债、

汇率一起列为固定收益部门。

  在如今的商品市场上,这些传统概念中的“投机者”手中紧握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他们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强大实体经济,并成为豪赌中的重要筹码。


 本报记者:勾晓峰 张汉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