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黄如论:不愿与银行打交道的地产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20 金羊网-羊城晚报

  黄如论,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近日因为连续第三年当选由民政部指导的“中国慈善排行榜”“年度最慷慨慈善家”而再度成为新闻人物。

  其实,一直以来,黄如论都很低调,他的出名,始于2003年前后,作为新进京的外地房地产商,他的特立独行和大手笔投资,震动了业界。黄如论作为实业家的魅力,在于其与众不同的判断,及其独特的资金操作手法。

  选准落点“三级跳”

  谈黄如论,不能不提及其走向成功的“三级跳”:

  黄如论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是1986年在35岁时只身离开故乡

福建前往菲律宾淘金。短短5年时间,通过贸易,黄如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在当地构建起了良好的商界人脉。这对曾经忍冻挨饿、露宿公园的黄如论来说,无疑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成功跳跃。

  1991年,黄如论携带这第一桶金,以归侨身份回到家乡,进行第二次跳跃。时逢国内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黄如论看准当时福州旧城改造,动用全部资产与地方合作开发

写字楼———国泰大厦。初次试水成功。接下来的3年,从写字楼到住宅楼,一个个项目动工。至90年代末,黄如论已经成为福建最大的私人
房地产商
的代名词。

  此时,黄如论已不满足在闽地一隅,开始寻找又一次跳跃的落点。在考察了上海、广州、沈阳、北京等地后,黄如论决定把北京作为金源集团走出福建的首选福地。1998年8月,金源集团进入北京;11月,在亚运村奥体东门附近一块2.8公顷的土地上,金源集团在京城挂出了第一个楼盘的牌子———世纪嘉园。此后,投资一个又一个楼盘。重庆、昆明、上海,金源集团亦一一涉足。至此,金源集团也跻身中国民营房地产企业前三甲。

  玩自己的钱搞房地产

  一方面,大手笔投资大盘:北京世纪城三期,总投资100多亿元,包括一个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耗资38亿元的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金源购物中心;在重庆圈地300亩,投入22.8亿元建购物中心;在昆明拿到的3680亩地准备建设的大型社区“昆明世纪城”,投资更高达80亿元……

  另一方面,“在北京,我们没有从银行贷过1分钱,就连世纪嘉园最初投入的7个亿,都全部是自有资金。除了史玉柱,几乎没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完全依赖自有资金投资房地产。”不过,在2003年建设金源购物中心时,黄如论还是破了例,首次向银行贷款10亿元。“我们能贷20亿,但是只贷了10亿,很快会还的。”黄如论表示。

  为此有业内人士感慨:金源集团的现金是露出水面一截的石头,深不见底。“搞房地产,玩的就是银行的资金。”一位房地产界专业人士这样说。但金源集团玩的却是自己的钱,凭什么?

  按黄如论的说法,在自己的资金链条中,有菲律宾华侨朋友的投资(在菲律宾,闽商实力雄厚,在最大的华人企业前10名中,闽商就占了6家),此外,除了挣来的,大部分是省出来的。

  金源集团进入房地产业初期,就逐渐打造了上下游供应链自给自足,拥有自己的施工和建材队伍。黄如论认为,这是所有建筑工程省钱的关键。黄如论自称,极为热爱建筑,是个“内行人”,公司内部则称他是“戴草帽的老板”,经常深入第一线。“我有经验也有胆量,很多建筑公司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敢做。”比如金源购物中心,从立项到最后建成,仅用一年半时间,比同类项目缩短近两年时间。“节约时间就是节约钱,节约大量的钱”,“别人12年才能收回投资,我只要8年到9年”。

  商业地产才真正属于自己

  在资金链解说中,黄如论对“挣来的钱”一语带过,其实,“挣来的钱”才是金源集团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金源集团今后最大的现金流来源。

  黄如伦认为,住宅最终卖给了客户,商业物业只租不售,可以看着它在自己手里增值,因此,只有商业地产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这“挣来的钱”,就在商业地产!

  在业内,金源集团以稳扎稳打、滚动式开发著称:先盖住宅,再依托住宅做商业配套;商业配套反过来激活住宅的人气,提升区域价值。这一模式,黄如论不仅把它运用在北京,而且还运用到了昆明等城市大盘的开发上。这样做,一方面保障了每一步投资都不至于冒险,另一方面也建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动产”。为此,黄如论得出结论:完全利用自有资金滚动开发,能够避免贪大求快。

  2003年,黄如论宣布:“金源购物中心完成之后,我们在北京的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结束,转入商业地产经营者的角色。”

  目前,黄如伦的商业地产王国已轮廓初现:在北京有世纪金源大饭店、华侨大厦酒店、香山金源商旅酒店、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等;在福州有金源国际大饭店;在重庆有世纪金源时代大饭店、重庆购物广场大饭店;在昆明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昆明世纪城购物中心。有业内人士估算,单是这些酒店,每年给金源集团创造的营收就有几个亿,加上购物中心的运营,每年将有八九个亿的现金流。本报记者严丽梅

  

黄如论:不愿与银行打交道的地产商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