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国牙防组要转正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09:43 金羊网-新快报

  新认证机构被指与牙防组“血缘”紧密,国家认监委否认该说法

  ■新快报记者张潇实习生李秋兰

  “两个人两张桌子忽悠了13亿人民”的全国牙防组要“转正”了?

  几天前,有媒体爆出,“有关人士透露最后的口腔保健产品认证机构已经基本成形。而这个即将浮出水面的机构与卫生系统下属的全国牙防组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对此,业内人士并不感到意外,有人士表示,早在国家认监委抛出《口腔保健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料想到了这个结局。

  然而,国家认监委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该说法,该负责人称,“具体规定都没有出台,机构怎么会如此早就确定。与牙防组有没有关系更是无从说起。”

  用“保健”的名义保牙防组?

  有业内人士表示,且不说全国牙防组与国家卫生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是从东窗事发后,国家有关部门迟迟未对其性质认定上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当时有小道消息称,全国牙防组的专家向卫生局下了通牒,如果不能获得国家身份将集体请辞。结果不久后,认监委的征求意见稿就横空出世了。

  而更有人指出,之所以认监委的意见稿选用“口腔保健用品”而不选择“口腔护理用品”,实际上就是用“保健”将牙防组认证的范围划分到卫生系统旗下,而牙防组的成员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即使最后牙防组被取缔了。其实能多大程度上的换汤又换药是很明显的。

  这几天,记者又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包括牙膏、沐浴露在内的不少个人护理产品上,仍然可以看到全国牙防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的印章,而这些组织都已经被认定并不具备认证资格。

  对此,中华口腔医学会的相关人士解释说,他们和这些产品之间不是认证与被认证的关系,而只是“合作”。记者仔细观察了这些熟悉的包装发现,原来经“某某学会认证”的字样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经某某验证、证明”,更或者干脆只印个组织Logo上去,其中关系任人揣测,“就是暧昧了,但是不违法!”

  符合申请条件的都可以搞

  国家认监委上述人士表示,新口腔保健产品认证机构的确定还要经过有关的专家的审核,最后可能需要5-10个认证机构。而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原牙膏工业协会,下称“牙膏协会”)负责人也表示,最后的认证机构是不是与牙防组有关系的组织不好说,总之,“凡是符合申请条件的到时候都可以搞!”

  随后,记者又多方联系了牙防组、中华医学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相关组织,但对方均表示负责人不在,在留下记者的联系方式后便再无音讯了。不过,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相关人士曾在《意见稿》刚出台时向记者表示,正在与全国牙防组联系,有意申请成为认证机构。

  企业受害,消费者更受害

  据牙膏协会的负责人介绍,由于牙防组事件,已经对整个牙膏行业产生了4000万—5000万元的损失。如果要将所有的标有不合法认证的牙膏都销毁或是收回,将可能产生两个亿的损失。所以,基于经济上和牙膏生产企业层面的考虑,不会对涉及牙防组事件的产品全部销毁。他呼吁社会对此要给予一定的宽容,“再说了,认证只是一个辅助功能,在牙膏的质量抽查中,有98%以上的牙膏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乍一听,这话挺有道理:用那些经过认证的牙膏这么久,好像也没遇到过什么质量问题。而且,不少企业也在叫冤,“我们也是受害者,不知道这个牙防组是没名没分的!”结果,企业花钱做了认证,却因为是违法的而遭遇产品撤架,钱财声名双双受损。

  直到近日,又有媒体挖出猛料:牙防组的所谓“认证过程”其实只是一个过场,委托的“专家”也委婉承认“试验不理想、认证词也夸大”、“被认证企业每年须交10万元”。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牙膏企业异口同声表示,牙膏已经进入微利行业的同时,成百上千万的赞助费用被企业用于捐买认证。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埋单的还是老百姓。而更有专家表示,其实目前几块钱的牙膏和数十元的牙膏在原料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所以功能牙膏背后水分不少,而这些认证正好给企业宣传产品神奇功能“添油加醋”。

  

全国牙防组要转正了?

  上图:牙防组改头换面重新收钱盖章却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相关链接]全国牙防组

  全国牙防组是在卫生部领导下,由全国各主要口腔医学院院长和口腔预防保健专家组成的牙病防治专业组织。组内设“口腔保健用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在2001年开始根据自己制定的依据对10个品牌(8家企业)的口腔保健产品进行了认证,其中包括佳洁士、两面针、乐天、冷酸灵牌牙膏或牙刷类产品。

  2003年11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条例》正式生效,但直到今年,牙防组不具备认证资格才被媒体曝光。随后,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等在个人护理产品中频频露脸的认证组织均被证实不具备认证资格。

  [记者手记]认证机构满天飞

  早在2003年我国就出台了《国家认证认可条例》,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没有盖章权的牙防组,收钱、胡乱认证,然后盖章;那么,有盖章权的其他认证机构,是否就那么可信?

  环顾周围,我们早就被各色认证所包围了。从“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国名牌认证”、“ISO9000”、“国家节能认证”、“欧共体CE认证”、“QS认证”、“HACCP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种类多得让人难以全部记清。有个家电厂家干脆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一共获得过100多个认证!”虽然基本上没有销售人员能说得清楚自己产品众多认证的来源,但有一点是没错的:从理论上讲,标志越多,产品质量越好。

  对此,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同部门发放不同的认证标志,比如,3C认证等是由国家权威部门发放的,属于一种强制性认证。除此之外的很多认证是非强制性的,而很多协会,甚至不少国外机构也在颁发各种认证。而这些认证都被企业拿来作为产品竞争的砝码,每增加一个标志,就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性能方面更出众。

  但是,到底这个“出众”的可信度有多少呢?有一家医药企业的老总给记者的回答是:“你自己衡量吧。”不过据记者所知,在这企业申请ISO9000认证的时候,该老总是亲自出马安顿评估组的衣食住行,“比伺候大客户还累”。虽然专家解释说,ISO这样的只是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不能代表产品质量,可是哪家企业的产品宣传册上不会打上已通过ISO认证的标志?“毕竟人家都有,自己没有不行啊。”

  业内有人揣测,东窗事发后,有关负责人最后悔的应该是没早弄个“认证资格”。这样手续一全、时间顺序一变,岂不就可以万事大吉、可以“合法地”继续干着盖章收钱的事了?而现在,似乎后悔也没必要了:牙防组用原名“转正”的希望是不大了,但改头换面重新收钱盖章却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回,看谁还能说个不字!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