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勇:我们正赶上汽车技术更新换代好机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1:53 经济参考报 | |||||||||||
自主品牌汽车的大批出口,证明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
发展清洁汽车是机遇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指出,我国汽车自主发展产业的时机已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实现了技术水平提高的跨越。 尚勇说,现在以市场换技术的阶段已经过去,在国际竞争的格局下,如果我们不能创造我们自主的品牌,不能掌握核心的知识产权,我们的市场不但换不来先进技术,我们的学费也白交了,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端着金饭碗,可能要沦为非常被动的地位,所以创新的精神和魄力对我们非常重要。他表示,在我们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挑战。。 尚勇认为,现在我们正赶上一个汽车技术更新换代的很好机遇,我们应该将清洁汽车作为自主创新的重点,实现技术超越。“所以发展清洁节能汽车,是我们产业的方向,是我们产业政策鼓励的重点,清洁节能汽车恰恰是我们的机遇。” 企业家应勇于担负历史责任 科技部政策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梅永红在论坛上指出:事实上,主张自主创新并不是指现有科技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而是指获得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路径。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认的事实,问题在于究竟应当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才能尽快缩短这一差距,乃至于实现后来居上,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实质性问题。 梅永红指出,国家对轿车工业的重视,也往往局限于解决微观层面具体问题,始终缺乏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中国轿车工业,长期没有走到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轨道上来,正是这一系列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导致急功近利之风,弥漫整个轿车行业。“我仍然坚持认为,汽车行业众多企业家们,还是应当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他强调,无论当今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如何变化,国有大中型汽车企业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外国政府和企业向我们施压并不奇怪,因为这种方式最符合他们的利益。已经走上合资道路的中国企业家们,注定面向两难选择,从企业自身利益来看,企业家们也许更认同欧美政府及其企业的主张,但这是以牺牲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作为代价,希望当代企业家们能够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和道义,成为维护国家汽车产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坚强力量。 商用车自主品牌占绝对优势 据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范仲介绍:在中国市场上,载货车共有97个品牌,其中属自主品牌的有88个,国际品牌是9个,按这个数量算,我们自主品牌占中国载重车市场品牌数90.72%,按销售算,自主品牌占载重车的94.2%。客车大概也是这个情况,在中国市场上有198个品牌,属自主品牌的有120个,而销量占95.2%。这就是我们自主品牌在商用车领域的地位。“现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客车、卡车,都没有做得很大,而规模做得最大的,影响力最强的,恰恰是我们的自主品牌。” 创新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川利说:20多年来,哈飞汽车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艰难的、同时也是成功的自主创新之路。据他介绍,哈飞汽车与宾尼法瑞那公司的成功合作,是哈飞汽车第一次,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通过联合开发,生产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商标的中国汽车,它是一种思路、一种模式。 马川利指出,企业就好比一部车,谁掌握着技术和产品开发权,谁就坐在驾驶员的位置,掌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盘。否则,只能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跟着人家走。要掌握企业的命运,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所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助推器,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柱石。“创新不是拒绝,要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新不是口号,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 本报记者 史天舒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