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遭到摩根士丹利调低评级的中国永乐(0503.HK)续演跌势。周二收盘时,中国永乐下跌0.45港元,跌幅13.14%,这是该公司股价自周一大跌20%后的第二日深幅回调。
股权遭战略投资者抛售
周二上午,中国永乐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接到Retail Management(RM)、MS Retail、Tony Ley、CDH等主要股东的通知,几个主要股东已于24日通过配售代理,向不少于6名的独立人士,共配售出3.69亿股旧股,占中国永乐总股本的15.81%,每股作价3.225元,较当日3.425元的收市价折让5.84%。
完成上述认购股及配售后,RM对永乐的持股量由原来的54.27%降至50.57%;MS Retail的持股量由原来的19.22%降至9.61%,而Tony Ley则不再持有中国永乐的任何权益。
据测算,通过此次抛售,几个主要战略投资者获利至少在12亿港元以上。
祸起大中收购
香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永乐于去年10月14日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上市,距今刚好超过原始股东的半年禁售期,而RM、CDH等战略投资者在此时选择集中抛售也是令有原因。
据了解,在21日晚,永乐出人意料地宣布:该公司与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启动在联合采购、后勤及送货、产品展出、仓储开发、仓储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及人员交流等领域进行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年内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实现永乐与大中的股权合并。
“当日中午便传出永乐战略投资者股东准备以收市价折让方式出让手中持股,于是便有基金率先在市场抛售获利,然后再行认购权补仓。”这位分析师称,正是永乐与大中合并的消息,引起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的担忧,进而影响了中国永乐战略投资者的决策。
摩根士丹利抛出负面报告
曾担任永乐上市承销商的摩根士丹利在24日发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永乐收购大中电器,增强了该公司为内地家电业主要领导者的地位,但其成本快速增加以及偏贵的估值,令摩根士丹利认为应等候更佳的入市机会。该行认为,为反映中国永乐的成本增加,调低今明两年盈利预测25%-27%。
永乐最新公布的2005年年报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分析师分析其年报时认为,永乐目前的盈利完全靠其规模扩张而获取,自身经营能力似乎并没有提高。
2005年,由于竞争加剧和网点增加的摊薄效应,永乐分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2.8%,其毛利率也下降0.6个百分点至6.9%。只是由于其网点的增加,令供应商赞助一项大涨134.7%,永乐由此获得的收入就高达6.25亿元,来自供应商的总回报(即返利和赞助费两项合计)占营业额的比率,已由2004年的10.8%上升至2005年的12.1%。
香港永乐股价连续两日暴跌
永乐与上市承销商的博弈
业内人士指出,摩根士丹利选择永乐与大中签署合作协议之际,抛出负面研究报告,其中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据了解,在中国永乐上市期间,业内一直盛传摩根士丹利试图收购永乐大部分股权,但是永乐总裁陈晓以不缺资金为由,拒绝了摩根士丹利的建议。不过,为了永乐得以在香港上市,陈晓最终还是以5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
即使如此,摩根士丹利还是埋下了一个“伏笔”,与永乐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中约定,如果永乐股价、盈利水平等指标不能达到约定标准,永乐要把部分股份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而此番与大中的联手,永乐正好可以借大中良好的经营状况救自己于水火,使永乐的控制权免于旁落。
摩根士丹利当然看穿了其中的“伎俩”,于是在永乐与大中达成合作协议的第二个工作日,便抛出调低永乐评级的研究报告。
“以永乐现在的财务状况,如果收购大中必然需要在股市上进行再融资,摩根士丹利此时抛出报告,可以极大打压永乐的股价,将其再融资扼杀在摇篮里,进而挫败两家的合并计划。”该人士这样表示。
商报记者 张景宇/文
车亮/摄 王晓莹/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