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房价强劲反弹 调控手段可能更严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5:32 经济参考报

  

房价强劲反弹调控手段可能更严厉

  看着一栋栋正建的住宅楼,过路的行人多会心里掂量,建好的房我能买得起吗?

  本报记者 罗晓光 摄

  尽管去年一季度中国连出房地产调控新政意在稳定房价,但一年来部分地区的房价涨幅仍令无房民众颇多抱怨。建设部官员陈淮近日在中国指数研究院举办的2006中国房

地产政策趋势研讨会上表示,今年国务院将继续重点调控房价,相比于去年以调整楼市结构为第一要务,今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可能更为直接。

  房价再次引发关注

  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房价的普遍强劲反弹,引发了中央多个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房地产市场重要调控部门之一的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发布的一个报告,对高涨的房价严厉表态。 该报告表示:“部分地区房价上涨仍较快,投资投机性需求反弹压力依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也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2006年房地产工作重点是要继续贯彻落实调控的政策措施,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切实稳定房价。

  4月8日,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结合宏观经济就当前房地产形势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报告。他表示,政府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平稳性。他指出,当前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并不明显,对于部分热点城市将动用行政手段予以调节。由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住宅建设主管部门的建设部,这种表态很值得关注,或许这意味着今年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力度有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大幅度上涨。除上海因为前期价格大幅上扬实施宏观调控后价格有所回落外,其它地区都在上涨。北京的楼盘销售极为火爆。

  在北京春季房展会上,4天参观人次超过20万人,意向成交房源近2000套,意向成交额突破14亿元。虽然春展数字包含了开发商在展会期间“蓄水”的水分,但与2005春展11.4亿的意向成交金额纵比,已超出3个亿。另外,官方信息也表明北京楼市异常旺盛。进入3月份以来,北京在3月份售出期房16641套,比2月的10349套增加了6292套,日均卖房高达500套以上;4月份北京楼市仍保持此水平。而来自中原、伟业等房地产顾问公司的信息,北京的房价今年以来呈现全面增长,一手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幅度已突破20%,二手房价也上涨了12%-15%。

  北京房价领涨全国

  房价为何越调越高?对此,业内人士有各种分析。但大多认为,此轮房价快速走高,与宏观调控下,在“观望期”中所形成的需求叠加直接相关,而且这轮热销包含了因城区内住宅用地减少带来的很多恐慌性消费。另外,商品房供应结构性失衡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2005年,北京高档房大量上市,而中低档住宅供应相对于城镇居民拆迁、住房升级换代以及外埠进京人群购房的刚性需求明显不足,而且,今明两年北京中低价位住房的新供量、具体分布区域等信息并没能按建设部的要求及时得以公布,人们对商品住房的供量难以预期,需求集中释放,使房价进一步推高。

  另外,从供给量上看,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信息网的数据,2005年北京市商品房供给在下降,其全部新增供应上市套数为22万套左右,比2004年的新增供应上市套数减少了约7万套。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供需差距。从政策上看,北京市建委最新公布的《北京市2006年不同级别土地普通住房平均交易价格》中将普通住宅均价标准上调,使得许多受2005年政策影响的非普通住宅享受普通住房的优惠政策,降低了买卖方再交易的征税条件。另外,自去年底,银行也开始加快了对个人房贷的审批、放款速度,使买卖双方的热情得以升温。

  多部委正研究干预手段

  “最近一段时期房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多个部委级单位正在研究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政策。”沈建忠坦言,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今年市场应该可以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基本走势——商品房供应保持合理增长,价格的涨幅将保持去年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缓。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平稳性。”

  沈建忠表示,近期主要是继续完善各项措施,继续观察市场变化,调整结构,实行分类指导。最近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调整住房结构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利用土地供应的手段,推进中小套型住宅建设,落实好有区别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落实购房实名制,扩大

公积金的覆盖范围等。


 本报记者 洛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