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学会投资,更添女人美丽自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1:13 金羊网-新快报

  “第二桶金”的真实故事:老公儿子都很优秀,丽珍过着殷实幸福的日子;理财投资很快上手,丽珍过着充实满足的日子。

  ■本文作者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天河东路个人理财中心国际注册财务策划师(RFPI)魏宝华

  理财经理(顾虑地):接受全方位的理财模式对一个刚开始理财的人来说,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简单的开始或者是更好的方式

  丽珍(骄傲地):我现在已经有很高比例的低风险资产,又买了较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不如你帮我研究一下,推荐一些中风险型的产品吧

  人物素描

  丽珍今年28岁,已婚,男孩刚上小学。丽珍是一位标准的中国式美女,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由于她头脑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敏捷,加上踏实肯干,对客户信誉至上,建立了很好的口碑,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目前丽珍主要与朋友参股经营化妆品、保健护理方面的生意,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但每个季度都有利润分红,企业运作状况良好。丽珍的先生也是一位成功人士,两人的财务相对独立,属于比较殷实的幸福家庭。

  心理阴影

学会投资,更添女人美丽自信

  丽珍对国内的金融理财产品基本不了解,加上前几年股市好的时候曾经把一笔钱交给一位相熟的朋友到股市投资,自己没怎么关注,结果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资金。虽然也没有埋怨朋友,但毕竟留下了心理阴影,对金融市场上的产品只要有风险的都不想涉及,无论其潜在的收益可能有多高。于是,银行定期储蓄、国债成了丽珍的至爱,特别是国债,只要有发行,她都会去买一点,以致各大银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手里银行存折一大摞,金融资产配置百分百是定期存款和国债,结构非常单一。

  转变,从读报开始

  由于近期丽珍已经不参与企业经营,时间上相对以前空闲了许多,平时上网了解市场资讯、看报的时间也多了,对金融市场的产品也比较关注起来。特别是《新快报》的“投资理财”版(即“投资宝典”版的前身。编者注),因为内容贴近大众实际生活、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丽珍是每期必看的忠实读者,从中学到了许多平时没有接触到的理财基本知识,例如如何应对通胀对存款的侵蚀、分散投资的好处、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具体金融产品的投资战略等等,使自己的投资理财观念的视野开拓了许多。

  “投资理财”版中众多真实的通过科学投资理财而成功的故事使丽珍深深感受到以前自己金融资产配置的不合理性,于是她决定听听理财专家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为自己的金融资产找到一个适合的理财方案。

  与理财师的对话

  丽珍是几大银行的贵宾客户,这些银行都为她配备了专职的客户经理,特别是建设银行,还配备了专业的理财师为她服务。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挑选在理财服务方面走得比较前面的建设银行为她解决理财方面的需求。

  时间:2006年3月30日

  地点:建设银行天河东支行理财中心

  ·“套餐”

  丽珍:银行推出的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常常让我不知所措———这些产品不像百货、食品那样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多合同解释及表格的填写,而且是全陌生的金融产品摆在眼前,确实会令我混乱。在我这类投资者角度看,银行可不可以有些“理财套餐”,设计得让我觉得上银行跟上餐厅一样普通———不会点菜没关系,有精心调配好的套餐呢?

  理财师:银行针对客户的需求,其实都会有这方面的服务。就是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将存款、国债、人民币理财产品、定期定额基金投资、保险等组成理财套餐的基本模式。

  客户要选择怎样的套餐组合,首先要简单分析自己的理财的目标是什么;再根据自己的目标去选择适合的投资组合———例如小孩的教育规划,就找为儿童或青少年设计的理财套餐。

  理财套餐原本就是全套式组合,不能只用其中一两项,但对于您这样已经具有比较好的资产基础的,大可不必照单全收。目前不如选择单点服务,例如对自己的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进行一些合理的调配。

  ·基金

  丽珍:今年以来,我注意到很多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很不错。国内理财,除了银行存款、国债等传统的方式,好像也只有基金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理财效果了。但这么多的基金公司,我该怎样选择好的基金公司呢?

  理财师:挑选基金公司主要注意几方面:1.关注基金的长期表现,不要刻意挑选某个表现最好的时段作为评价依据;2.不要忘记“分红”的因素,要注意累计净值;3.要避免“跨类”比较———同类型的基金才能放在一起比较业绩;4.历史未必能重演,很少基金能够连续多年位于排行榜前列,您更应该关注那些长期排名始终在前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业绩波动不大的基金。

  另外,您也可以注意权威机构对基金公司的评级,例如“晨星开放式基金评级”(同种基金对比):

  丽珍:现在市场上的开放式基金类型很多,例如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我应该怎样来操作呢?

  理财师:

  A.股票型基金

  受益于股市的好转,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普遍表现突出,赚钱效应明显。从银行的基金销售看,近期股票型及平衡配置型基金明显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货币型基金则受到冷遇。但就算在市场长期向上趋势预期下,市场短期的波动趋势却是难于预测的,因此不建议将所有的资金都投资于股票型基金。

  B.货币市场基金

  适合于拥有一定金额的短期闲置资金,并希望有稳定增值机会的投资者,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客户、一年期以内的银行定期存款客户;国债投资者、暂时回避股市风险的股票投资者;追求本金安全、流动性高并希望获取稳定收益的客户。如果手中的资金只是短期资金,建议还是持有基本无风险的货币型基金,中长期的资金才适合于投资股票型基金。

  C.把基金做成投资组合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投资组合来进行投资,从而达到分散风险,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目的。

  如果判断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证券市场趋升,就增持股票型、平衡型基金,减少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比重;反之,就减持股票型、平衡型基金,增加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比重。

  这里我们建议您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学习平衡配置型基金的投资策略,预先设定一个最高、最低投资比例。例如股票型、平衡型基金持有比例在30%-70%之间,债券型、货币型基金也在30%-70%之间,在此配置的原则上严格执行自己的投资比例,并根据市场的不同状况下对投资比例在区间内进行调整,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国债

  丽珍:我原来只买凭证式国债,后面才知道还有记账式国债。现在国债那么紧俏,如果我要买一些记账式国债,现在时机好吗?

  理财师:记账式国债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在收益性和流动性上,记账式国债要略好于凭证式国债;在安全性上,凭证式国债略好于记账式国债。

  记账式国债优点:

  1.提前兑现不损失利息,仅支付少量交易手续费。如果价格没有大幅下跌,投资者不仅不损失原价也不损失利息。

  2.记账式国债采用年付或半年付,这些利息可以用来再投资,相当于复利记息。

  3.价格随市场利率变化,在市场利率上升时,就会损失利息。记账式国债的价格,完全按市场供需及市场利率决定,当市场预期利率上升时价格下降,市场预期利率下降时价格则上升。如果在低价位购得记账式国债,既享受了价差又享受了高利率。

  目前的投资机会:

  目前投资机会:第一,目前股市虽然处于较强势头,但随着行情发展而带来的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获利资金有望兑现收益并从高风险的股票市场回流到债券市场;第二,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预计债券市场收益率会比现在有所提高,增加投资的机会;第三,关注利差交易。在债券市场,利差交易是获利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目前国债市场的收益率处于市场低位,但不同类别券种,同类券种不同期限券种之间还是存在着利差交易的机会;第四,从目前的情况看,短期债券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收获

  经过一个下午与理财师的交谈,丽珍决定从银行存款中抽出20%的资金小试牛刀;而理财师也意识到让新的理财客户踏出第一步非常重要,如果效果不好,将会打击客户刚建立起的理财兴趣,可能使客户重新回到以前极端保守的投资策略,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

  于是,理财师只是为丽珍挑选了建信基金公司的建信恒久价值基金,购买20万元,投资期限定为2年;并跟丽珍说明,在过程中再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调整。暂时不作其他理财建议———毕竟接受全方位的理财模式对一个刚开始理财的人来说,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简单的开始或者是更好的方式。

  ·后记

  丽珍的基金短短20天时间已有约7%的收益。前几天刚好有国债发行,理财室循例致电通知丽珍,想不到丽珍反而跟理财师说起了道理:“呵呵,我现在已经有很高比例的定期、国债这些低风险资产,也有较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不如你给我研究一下,推荐一些中风险型的产品吧。”

  理财师听完楞住了:真想不到丽珍的理财观念进步得那么快!最后在理财师的建议下,丽珍又用20万买了一只平衡型的开放式基金,把平时的短期流动资金买了10万的货币市场资金。她还准备在市场合适的时候再进军国债市场,在记账式国债方面展露身手。

  看到丽珍的变化,理财师心里感到了深深的欣慰。毕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当客户养成了正确的理财方式的时候,财自然就会找上门来了;客户赚越多的钱,理财经理越有成就感!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