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名院办“分号” 多数成“鸡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0:52 经济参考报

  

名院办“分号”多数成“鸡肋”

  这种冷清的场景在多数知名医院分院是常见的

  一边门庭若市,一边冷冷清清,挂着同一名院招牌的不同院区,却呈现出大相径庭的景象。近几年来,大型公立医院热衷于扩张势力范围、跑马圈地,而扩张的结果往往老院
火爆如故、换上新衣的医院依然冷场。专家指出,知名医院的品牌复制是简单事,而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嫁接才是医院场地扩张后最应关注的问题。

  一块牌子两重天

  早上八点半,北京协和医院东院的门诊楼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八个挂号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队。不少科室的专家号、甚至普通号,已“脱销”了。在同一时间,位于西单繁华地段的协和医院西院,却是一片被冷落的寂寞:两个挂号窗口前没有几位患者,医生们在宽敞的门诊大厅内闲聊着……。尽管协和东院门诊大厅的拐角处,特意为西院开设了挂号窗口、用滚动屏热情推介西院就医流程、专家出诊时间、还有通行于东西院间的班车时间等信息,却还是少人问津。从河北石家庄远道来的吴大婶,经亲戚介绍到协和看病,压根儿不知道还有西院。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陈女士则告诉记者:“好医生都在东院,看病当然来这!”

  北京朝阳医院也上演着同样一幕。周一上午九点正值看病高峰,朝阳医院东区挂号、拿药、检查的医生,早已忙得不可开交。可是,位于西五环的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偌大门诊厅的七个挂号窗口只开了三个,12个取药窗口也只开了三个。患者多是附近居民,没多少人是冲着医院的知名度而来的。

  “一院三址”的北京同仁医院,同样出现着两热一冷现象。位于崇文门的东西两区,每天大约接待患者5000多名,甚至连接东西两区的天桥上也都是拿着病历匆匆而过的患者。然而,早上八点十分,当记者赶到离崇文门20公里外的同仁南区时,无论导医台还是挂号窗口前都冷冷清清,从场面的清闲根本无法想象这里也是同仁。

  不全是市场行为

  知名大医院热中扩张设“分号”,一度是医疗领域的改革一景。一般而言,医院扩张有两种模式,一是重组小医院,二是建新院。

  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走了第一种扩张战略——合并、重组。协和西院原为邮电部北京邮电总医院,一直以来依靠原邮电部给予财政支持。由于财政补贴逐年减少、缺乏市场意识,邮电总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寻找出路,2002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确定该院与北京协和医院以合并重组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段文利告诉记者,两院财务、资产、医疗、教学、科研和后勤完全合并,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而且,协和投入了一个多亿人民币,增加完善邮电总院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并开设了心血管外科中心、乳腺外科中心、急诊中心等八个中心,用以缓解协和东院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前身为中铁建总医院,隶属于原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朝阳医院的扩张,是在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国有大型企业主辅分离的形势下进行的。2004年底,在北京市相关部门的穿针引线下,中铁建总医院被划入北京朝阳医院,产权归朝阳医院所有。后来,朝阳医院花了1.5亿元人民币,改造京西院区,成立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急诊中心、呼吸中心等专科,病床数也扩大到1000张。

  北京同仁医院走的是另一条路,既不去相亲、也不要小兄弟,自力更生在亦庄经济开发区平地修建新院。该院副院长倪鑫告诉记者,2001年,同仁选址亦庄办分院,主要是为服务北京城南老百姓。由于历史原因,北京的大医院均集中在市区,南城除天坛医院外,基本没有三甲医院。而且,亦庄经济开发区也希望有一家知名医院为区内人群提供医疗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同仁南区诞生了。2003年,同仁医院还斥资三亿多元人民币,买下一街之隔的北京亚视金朗大酒店,将之改造成同仁医院东区,设立近视眼、白内障、验光配镜等拳头科室。

  据悉,未来三到五年,北京市发改委还将支持四家名院办分院。这四家分院分别为北京中医通州医院、宣武医院大兴二院、回龙观居住区配套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空港分院。

  医疗水平是硬道理

  虽然名院扩张热火朝天,然而,掩藏不住的是冷清的事实。名院的金字招牌、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却改变不了患者的名院老区情结。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医院扩张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复制名院品牌都是简单事,而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嫁接才是医院扩张中最应关注的问题。名院扩张后,别以为新区披上名院招牌就大功告成,需要扎扎实实在提高新区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上下功夫。他认为,协和西院、朝阳京西分院的冷场,主要在于医疗技术与服务的嫁接没有跟上医院扩张的脚步。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才是医院生存之本,不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院,当然就无人问津了。

  尽管协和医院也宣称,东西两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完全一样,而且东西院医生相互学习交流。但是,记者发现,协和西院医生多以原邮电总医院的医生为主。虽然,每月协和东院都承诺安排专家到西院出诊,但真正有多少东院专家能按计划到西院“上岗”,水份不小。记者在协和西院看到,4月份周一的东院医生出诊表上,从主任医师至主治医师罗列有十多位,然而,在西院挂号时,只有三位东院医师出诊。导医护士告诉记者,勿以医院张贴的出诊表为准。她说,出诊表里的有些医生,从未来过西院。

  此外,东西院区的医疗服务也有漏洞。比如,医院每天仅安排20余个座的通勤中巴车,在五个时段往返于东西院区,不少患者因赶不上班车而舍弃西院。名院老区同新区医疗质量的不同步,也出现在了朝阳京西分院。一位值班的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朝阳老区的医生,已不到这边来出诊了。

  倪鑫认为,名院扩张肯定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市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一个方向,不过医疗质量牌是扩张的前提。“硬件很简单,有钱就能买到;但病人治病靠的是医生的技术。”他说,同仁选择新建一家医院的模式,的确加大了经济负担,但希望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对南区的前景他很乐观,认为三年后,南区肯定也会大量引来患者。


 本报记者 曾亮亮 实习生 张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