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积惠:为中国核电事业请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4:41 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 邓瑾 这位国际原子能机构前副总干事曾因杰出的能力获得各国政要的称赞,他对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忧虑曾令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专门前往成都视察,如今年近古稀的他却继续为中国人自己的核电技术奔走呼号 3月23日,钱积惠从成都当地报纸发现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而这恰恰是他2002年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卸任之后一直呼吁的东西。
可惜文章字数太少,他实在不解渴。这位69岁的老人马上抓起电话,拨给了北京的一位业内朋友。朋友就把《人民日报》的相关文章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 回国3年多来,钱积惠一直在为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规划而呼吁———他给当时的军委主席江泽民写信,给国家总理温家宝写信,给各个部门的官员写信,在过去4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他不断发言。他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请中央尽快确定核电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且积极推进自主技术的核电站建设。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钱因此也被同事们戏称为“核委员”。 现在,他一直期盼的核电中长期规划终于出台。 墙外开花 1992年,钱积惠这位来自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击败了另外5国的候选人,一跃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 如果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主要负责“核查”,是在挥舞“大棒”的话,那么负责国际技术援助的钱积惠则是在分配“胡萝卜”:把每年该机构从国际社会筹措到的约8000万美元的捐款分配到各个发展中国家,以协助他们和平利用核技术。 在他上任之前,该机构只管花钱,而不管花得有没有效果。 这位常年在反应堆热工实验室工作、40多岁才开始学英语的中国人从一踏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就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管理革命。 1992年11月底,刚上任3个月的钱积惠在35个理事国的理事面前首次亮相。他做了一个如何改革国际技术援助管理体系的报告。这场被理事们称为具有“新思维”的报告让发达国家的理事们纷纷丢开事先预备的演讲稿发言,其中希腊大使说:“看来我们终于有了一位有商业头脑的副总干事!” 由于掌管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钱袋子”,钱积惠得以有机会利用国际资源援助发展中国家。贫穷的非洲国家是他的重点帮助对象。有时候他甚至直接带着项目申请表去非洲国家,走之前就让他们填好。不多久,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钱就下来了,科研仪器也下来了。钱积惠的服务精神为他在非洲国家赢得了崇高声望,被非洲国家亲切的称为“非洲人”。 他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改革不仅广交了发展中国家的朋友,而且也深得发达国家的赞誉,认为钱做了他们多年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2002年下半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钱积惠卸任回国。卸任时各个国家一个接一个举办欢送会,与他告别。 回国后,钱积惠就返回了成都成为中国核动力院的名誉院长。“我当时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就想回来养老了。”钱积惠说。 就在这时,在全国政协一些官员的帮助下,钱积惠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位卑未敢忘忧国 悠闲的成都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尤其是对经济宽裕的钱积惠而言,他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任职期间的年薪为十几万美金。 然而就在钱积惠回国期间,中国核电发展的决策思想却在不到一年之内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从强调“以我为主、自主发展”突然转移到以引进消化国际上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的3代技术为主,想养老的钱积惠再也坐不住了,他要为中国核电事业的未来呼吁。 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在温家宝刚当选为总理后的第一时间,钱积惠通过朋友给新总理呈送了一封信。“核电界的争论,表现出来的似乎是技术路线和方案之争,其实质是自主设计还是引进的方针路线之争。”钱积惠在这封信上说。 他还说,当时关于核电战略的研讨会开得有点像对国外几家供应商的核电产品的评标预备会。“这一思路我看是偏离了我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核电事业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中外合作的方针。其根本原因我以为是不了解或不太相信我国自主开发和自主设计的能力。” 且不说中国人已经自主设计了秦山二期60万千瓦的核电站,并且具备了研发百万千瓦级的能力,而且清华大学正在研发的高温气冷堆,都是美国能源部认定的第四代反应堆最有希望的选择目标之一。 “谁会想到,恰恰是这样一个高技术的战略产业将会是一个有可能首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钱积惠在信的结尾处这样对总理说。 总理办公室的人很快通知钱积惠,总理已看过此信,但现在太忙,等有空再找钱面谈。然而“两会”结束后,SARS肆虐。与总理的面谈未能如愿。后来受总理之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核电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在中南海的办公室约见了钱积惠。在2个小时的谈话中,曾培炎仔细听取了钱积惠的意见。 两个月后,钱积惠在成都又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能源战略的副主任张国宝去信,再次表达了对核电发展自主化的意见,并恳请面谈。 2004年7月26日钱积惠又给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寄去了一封信。那时,广东阳江、浙江三门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国际招标工作即将启动。 江泽民主席的视察 信寄出去6天后,钱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你是钱积惠吗?我是江泽民啊。”当时的钱积惠感到猝不及防,“我当时写了这封信,但我绝没有想到江主席反应这么快,而且还直接打电话到我家里。” 他们在电话里就钱积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江泽民随后邀请钱积惠到他当时所在的北戴河进行面谈。 仅仅一个星期后,即2004年9月7日到8日,江泽民又带领了一个高级别代表团专程赶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视察。这个代表团成员包括众多部门的领导。 之所以带领这么一个高级别团队不远千里专门来到被誉为“中国核动力摇篮”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江泽民指出是因为“中国未来核动力的希望在这个院”,此行也是为该院今后在核动力研发方面的发展铺平道路,“到北京,找到哪里都有人”。 中国核动力起步不晚,怎么后来就落后了呢?“历史原因很多。你们很努力,而且看到你们这个院,我心里感觉十分高兴,就是说,中国核动力有希望了。”江泽民在视察时说。 要给中国技术机会 钱积惠不断上书中央,以及在过去4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却给外界留下了“反对引进”的误解。 “我在国外这么多年,而且搞的就是技术合作,你说我会反对技术引进吗?”钱反问道。他强调他不是一概反对引进,而是在对阳江、三门4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进行3代技术国际招标的同时,也要给中国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成熟技术,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标准CNP1000以立项开工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在按照一些部门的计划是全力引进技术,并在引进技术之上消化吸收,以此来建造中国未来的核电站的话,这也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现有的技术队伍将要放弃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技术能力,而未来很长时间主要是从事复制工作。 而事实上,中国在第四代核反应堆上的研发水平已经让西方都感到震惊。 “我们已经给外国人打过一次工了,我们要避免的是永远给别人打工。”钱积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