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巨额外储考验中国政策智慧 “藏汇于民”引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0:34 中国新闻网

  中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6日电《瞭望》周刊载文指出,随着中国跃居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外汇储备
大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外汇缺口已不能构成

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而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负面影响却日益暴露。如何对此加以调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

  文章称, 2005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量已被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格局在中长期内蕴藏着较大的风险,而要遏制外汇储备增长失控,则需从三方面着手,即降低贸易顺差增速、遏制国际游资内流、通过新的外汇管理制度避免国际收入顺差全部转化为官方外汇储备增量。

  在抑制外汇储备增长的过程中,还应当牢记,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多元的,而且多元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宏观调控的公认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此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希望不断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我们的“赶超”目标。在上述目标中,抑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即对外经济平衡)与价格稳定目标是统一的,但抑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的努力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提升产业结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权衡。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正当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在全世界坐二望一之际,中国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这番表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所谓“藏汇于国”,在中国体现为“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无论是对中国稳定其国民收支,还是对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都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一方面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另一方面,跃跃欲试希望进一步投身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也希望尽可能减少对其资金运用的约束,改变“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确实正当其时。

  转变的具体内容,则应包括逐步将强制结汇制改为意愿结汇制,提高居民和企业合法持有外汇的数额和资产种类,逐步开放对外投资,实现资本流入、流出大致同等的监管力度。

  近两年来,从提高公民出境合法兑换外汇限额和携带人民币限额,到开放居民个人依法向境外转移资产,到提高企业外汇留成比例,已可看到这种政策取向正逐步走向现实,吴晓灵的这番表态只是用更加生动的语言把正在发生的事实表述出来而已。(梅新育)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