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明代的海禁与走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4:39 南方周末

  

明代的海禁与走私
■经济史话

  □梁小民

  明朝的海禁断绝了对外贸易,使东南沿海的许多百姓无以为生,导致一些商人勾结倭人武装走私,进而抢掠,是为倭寇之祸的最初起因,也是“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士兵就会
越过边境”的补充注解

  历史上关于戚继光平倭寇的叙述,在我的心灵里种下了痛恨倭寇的种子。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历史大多以闭关锁国为基调的,尤其是以明代为盛。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禁民众出海贸易,主要是与日本的贸易。明成祖时海禁政策略有放松,由政府发给日本来华船只“勘合符”(类似于贸易许可证),允许有“勘合符”的船队来华贸易,这种贸易称为“勘合贸易”。这一时期,中日之间官方与民间贸易有所发展。

  明代中央管理这种贸易的机构是礼部,地方上是市舶司,日本的勘合贸易由设在宁波的浙江市舶司掌管。日本使节来后在宁波上岸休息,并在当地交易。得到朝廷许可后可以由明朝官员护送进京,递交国书、进贡、领取赏赐,并进行贸易。这种贸易使双方都获益。

  嘉靖初年,日本的勘合贸易权由幕府落入细川、大内两家之手,在对主导权的争夺中,大内氏获胜。

  嘉靖二年(1523年),大内氏的三艘船向宁波进发,细川氏也凭已失效的“弘治勘合”派船到宁波。大内氏先到,本应先入港,但细川氏雇佣的明人副使宋素卿向市舶司太监赖恩行贿,得以先进港验货。大内氏之使不满,与细川氏之使格斗。细川氏的正使被杀,副使宋素卿逃走。大内氏的正使追杀,烧毁了市舶司的嘉宾堂,又袭击明政府军库,沿路焚杀劫掠,使明军民死伤多人。这就是历史上的“宁波争贡之役”。

  明政府不严惩贪赃枉法的赖恩,反而认为“倭寇起于市舶”,遂撤销宁波市舶司,停止对日贸易。强行停止这种贸易严重打击了当地经济,一些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就铤而走险,与日本人勾结从事走私活动。

  海禁越严,走私获利越丰。当时中国商人走私获利达十倍之多,这就促使走私活动猖獗。尽管明政府对走私严加惩罚,先后摧毁走私基地双屿港(现在的舟山六横岛),捕杀徽州海盗商人李光头、许栋以及商氏。但走私禁而不止,愈演愈烈。

  在这些走私团伙中,最有名的是以徽州歙县拓林人王直为首的集团。王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绝后,就在日本建立根据地,与倭人勾结,公开用武力对抗政府,进行走私活动,这就有了在沿海为非作歹的倭寇之祸。

  在中国的史书中,王直是“嘉靖朝的大倭寇、海盗首领”。但在日本、朝鲜的史书中,王直是受尊敬的儒商。这才有当今日本人为王直修墓、中国“愤青”捣毁之事。国内史学界对王直是“推动对外贸易的英雄”还是“勾结倭人危害中国的海盗”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以后,尽管兵部右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以乡情和假承诺诱杀了王直,但走私活动与倭寇之乱,始终没有得到平息。

  徽州、东南沿海一带山多地少,民以商为生。日中贸易,双方商人获利,民亦有生路。当百姓无以为生时,商人就变为海盗,百姓则从海盗之事。这就使闽商和徽商中从事海外贸易者以“亦商亦盗”为特征。

  嘉靖死后,继位的隆庆皇帝宣布放宽禁令,准许对外通商,“贩东西诸番”。这才使倭患平息,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这时,

福建漳州的月港成为重要通商港口,经常往来的外国商船多至100多艘,且多为宽三丈五尺,长十余丈的大船。万历时,从吕宋回港的船只一次就有24艘之多。这种规模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甚至出现了学者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经商致富者不计其数,百姓生活也有改善。

  伴随对外贸易发展,还带来政府税收增加。当时对外贸征收的税包括“水饷”、“陆饷”和“加增饷”。“水饷”按船只大小计征,由船商交纳;“陆饷”以货物多少为准,计价征收,由铺商交纳;“加增饷”专门向以运载银钱为主的吕宋归来船只征收,每船在“水陆”两饷之外加征150两白银。隆庆年间,月港一地征收的这种税收每年为几千两白银,到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已增至2.9万多两。看来解除海禁是多赢的。

  纵观整个历史,对外开放是经济共同繁荣之道。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两朝,最开放,也最繁荣。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各国进行关税战,限制对外贸易,平均关税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现代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大萧条”持续时间长、衰退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说过,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士兵就会越过边境。这就是说,战争往往起源于贸易限制。

  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在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和士兵越过边境之间其实有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走私活动兴起。当走私都不能满足贸易要求时才会有战争。任何一种再严厉的海禁和打击都无法杜绝走私。打击越严,走私获利越高,走私活动越猖獗,而且官员越可能受贿。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海禁最严的时期,也是走私与海盗倭寇危害最甚的时期。回顾这一段历史,证明了开放政策的正确,也坚定了我们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心。(作者为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电子邮箱lianglic@sina.com)

  (P115533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