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欧贸易波澜又起 欧盟欲发难我轿车零部件关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0:53 北京现代商报

  近来,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进入了一个高发期,继欧盟同意对中国制造的鞋类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后,欧盟成员国授权贸易谈判代表又提出将对中国征收轿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的问题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

  

中欧贸易波澜又起欧盟欲发难我轿车零部件关税

  进口轿车零部件的关税条例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源头,不仅是欧盟,美国方面也一直在同中方交涉,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也就此同中国政府进行沟通。

  欧盟质疑中国关税政策

  根据我国的政策规定,进口轿车零部件价值占整车价值的比例一旦超过了60%,那么就要对零部件征收约28%的关税,与进口整车所缴纳的关税相同。如果零部件占整车价值的比例没有超过60%,对应的关税仅有10%。

  欧盟一些国家表示,中国政府的此项规定带有一定的“地方保护色彩”,这将会导致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到中国本土生产商采购轿车零配件,这是违反WTO的贸易协定的。

  实际上,欧盟的许多轿车制造商已经在中国国内组建了自己的配件厂,这一方面降低了轿车零配件制造成本,因为中国人工成本远比欧盟国家的低,并且也省去了交通运输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欧盟难成功上诉WTO

  根据WTO的相关规定,如果欧盟就此事向WTO状告中国轿车零部件关税,欧盟首先要同中方进行60天的磋商,并自行解决贸易纠纷。

  如果超过规定时间后,双方的分歧仍无法解决,WTO将组织专家进行聆讯,以决定中方是否违反了贸易协定。一旦WTO认定中国的法规违反了贸易协定,中国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修改相关法规以遵守WTO的规则。在整改期限过后,中国如果仍然不遵守WTO的规定,WTO将同意欧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予以惩罚。

  不过,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WTO认定我国违反规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国对于轿车零部件征收关税是为了防止轿车制造商以零部件的形式进口整车、以避免缴纳对进口整车征收的关税,这符合WTO的相关贸易协议。并且欧盟成员国内部对此项提案反映并不统一,因此提案能否最后表决通过,还很难说。

  国内汽车零部件业前景堪忧

  不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面对由于配额取消、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产品的冲击,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安全面临的外来压力正在不断加大。

  有关专家表示,由于国际主要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在华投资、合资建厂,因配额取消、关税下降带来的国外整车产品进口压力并不明显,且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但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整体不强,尤其是关键件研发、制造、供应能力落后,加之跨国公司加强控制合资企业的采购平台等因素,我国零部件产业将面临进口产品带来的冲击。

  背景链接

  美国与欧盟针对中国的汽车零配件的贸易问题,愿于中国海关总署、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

  《办法》规定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整车进行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所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凡构成整车特征的,必须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由此前的10%调整为25%。

  业内人士表示,此《办法》的出台,旨在打击以全散件进口的方式组装生产汽车的CKD(completely knockeddown)生产方式。

  CKD生产方式一方面造成了国内企业大量以散件名义变相进口汽车整车的逃税行为。另一方面加剧了国内企业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阻碍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抑制了国内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商报记者 朱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