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没有悬念的伯南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9:50 扬子晚报

  

没有悬念的伯南克?

  事情改变得越多,不变的也就越多。在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今日结束其首次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利率决策会议之际,美国央行将批准连续第15次加息,这一点没有什么悬念。投资者等待的将不是美联储作出的决定,而是随之发表的声明。

  期货市场定价显示,美联储将再度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4.75%,同时预计在美联储5月份的下次会议上将再度加息。

  从美联储决策者们最近的讲话来看,他们无意改变上述预期。相反,他们给人的印象是,虽然美联储对于近来的通胀状况总体比较满意,但通胀风险仍是决策机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首要关注重点。

  美联储内部仍有人担心,产能方面的限制可能导致通胀压力加大,同时担心能源价格高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核心通胀。但在经济周期的目前阶段,美联储的风险管理方式表明,该机构在继续防范通胀预期上升方面表现得较为谨慎。

  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今年1月份的会议后,该机构表示“可能需要采取某些进一步的货币紧缩措施”,以便在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保持价格稳定之间保持平衡。

  关注美联储动向的人士表示,该机构可能会一字不改地重复这种前瞻性的措辞,或者稍作低调处理。不过,美联储为期两天的会议,也会给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提供时间,就更为全面地修改该声明展开讨论。

  “我们不期待声明会有重大的改动,因为我们相信,伯南克的首次声明,将有助于实现其承诺:保持他任内美联储与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之间的‘连续性’,”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经济学家们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美联储在确信通胀威胁已经过去之前,将维持声明中某种紧缩的政策取向。”

  近期的经济数据表明,在经历了疲软的第一财政季度后(注:美国财政年度从10月1日起),今年头3个月经济增长强劲,很大程度上与美联储决策者的预期相符。总体衡量六个月期间的表现,美国经济增长幅度在3%至3.5%的区间之内,这一区间通常用以形容可持续的趋势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通胀数据表明,虽然(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内的)核心价格的增长速度,处于美联储希望看到的区间高端,但没有进一步加速的迹象。

  在截至今年2月份的12个月内,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指数上升1.8%,较截至去年12月份的12个月内1.9%的增幅略有放缓。

  尽管住宅市场的增长似乎有所放缓,房屋按揭贷款申请数量下降,未售出房屋存量有所上升,但目前仍有其它一些迹象表明,住宅市场仍处于强势。上月的新屋销售明显下降,但成屋销售则大幅跃升——在截至2月份的12个月里,成屋销售的价格中值有所上升。

  在长期利率水平温和上升之后,住宅市场的放缓在预料之中。美联储的基本观点是,这种情况将导致消费者支出增长速度趋于缓和,从而为预期中明年经济增长的温和放缓以及通胀水平的小幅降低奠定基础。

  

房价上涨一直是财富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个人储蓄率很低的原因之一。在经历这样的一段时期之后,(房价上涨)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超出预期水平,这对于经济前景而言是一种风险。

  在今年2月份美联储提交国会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普遍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约为3.5%,2007年为3%至3.5%。以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衡量的通胀率,预计今年约为2%,明年为1.75%至2%。决策者们表示,要实现上述预期,美联储可能需要进一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水平。

  美联储已经强调,在联邦基金利率处于所谓的中性水平或在其之上时,利率决策将会受到新的经济数据(及其经济预测含意)的影响。所谓中性水平,是指货币政策既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也不会制约经济增长。

  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略高于4.6%,几乎比美联储2004年开始加息周期时的水平高不了多少。

  市场曾担心,平缓的收益率曲线正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很快出现明显放缓。但上周在针对长期利率处于较低水平问题的讲话中,伯南克排除了市场的这一担心。

  针对较低的长期利率可能会被视为推高联邦基金利率中性水平,而全球储蓄过剩则可能降低利率中性水平的原因,伯南克进行了探讨,他的结论是,对于货币政策而言,(上述两因素的)总体影响并不明确。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