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长达10多年的艰难调整,日本整体经济已逐步恢复了活力,很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具体表现为:主要企业的债务过大、设备过剩、人员过多的“三过”问题已经基本消除,主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内需和出口同步增长,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出口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增长,长期困扰日本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问题有望消除。
《日本经济新闻》汇总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已经连续3年更新历史最高纪录。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复苏,企业经营不断改善,收益稳步增长,设备投资和雇佣也开始增加,日本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不断更新纪录。今年3月底结束的本财务年度,在东证主板市场上市的1332家公司的税前利润总额将达到25.41万亿日元,纯利达14.14万亿日元。
随着企业经营改善,收益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相应增长,购买力增强,个人消费持续小幅回升,占日本经济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去年第四季度个人消费增长了0.8%,连续4个季度增长。去年第四季度日本企业设备投资同比增长了9.5%,连续11个季度增长。日本国内需求持续旺盛,对外贸易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0.8%,外需的贡献度为0.4%。
日本内阁府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4%,折合成年增长率高达5.5%,高于经济学家先前预测,连续四个季度增长,2005年全年比上年增长了2.8%。日本全国的消费者物价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增长,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问题有望消除。
日本经济学者、三菱联合银行投资调查部部长岛中雄二认为,从目前的整体经济形势来看,3月底结束的2005年度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将超过政府预测的2.7%,很有可能是15年来首次出现3%以上的增长速度。他还认为,日本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内需主导的势头,只要日本经济政策不发生重大失误,在今后几年内,经济有望保持着3%左右的速度增长。
日本景气周期可能更新纪录。日本从2002年2月开始的本次经济复苏已经进入了第49个月,本轮经济复苏已不再会重蹈1996年和2000年那种暂短的“短命景气”覆辙。日本民间经济研究机构发表的经济预测认为,日本经济恢复还将继续扩大,经济增长周期可能要超过“泡沫景气”的51个月,甚至还可能超过“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在景气循环周期的时间上更新纪录。应该看到的是,这次日本经济的复苏主要是依靠经济结构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在没有外力驱动的情况下实现的,是一种自律性的良性复苏,而不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政府大规模增加公共投资,刺激经济恢复。这种自律性景气将有一种耐久性,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尽管日本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日本部分经济学者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海外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慢,国内经济增长的势头将减弱,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虽出现了改善的势头,但是否消除还难有定论,日本经济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
零利率:帮助金融机构渡过难关
近来,日本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商品不断推出,向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迅速增长。今年1月底,日本金融机构仅向在亚洲和中东欧地区投资的日本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达到了近20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为16年来的最高点。从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判断,日本金融业已经脱离了困境,重新显示出活力。
泡沫经济破灭曾给日本金融业带来了一场灾难。上世纪90年代末期,股价和房地产价格暴跌、企业大量倒闭给日本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低下,导致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日本大型上市银行以及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日本金融体系面临危机。直到2003年5月,日本金融体系还在动荡,日本第5大金融机构理索纳金融控股集团处于实际上的倒闭状态,被政府接管后投入了近2万亿日元的国库资金才得以渡过难关。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先后筹措了120万亿日元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实施超宽松的金融政策,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大合并等自救等措施,建立起了有效的金融安全保护网。日本政府还制定出了金融机构削减不良资产的时间目标,如果不能在限定时间内达到削减不良资产目标,金融机构负责人必须辞职,迫使各大金融机构背水一战,下定决心进行改革。
另一方面,日本中央银行实施的超宽松“零利率”金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金融机构渡过难关。《日本经济新闻》引用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报道说,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施零利率政策,给日本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果按照1991年的利率水平计算,零利率政策使日本国民在过去的15年间共损失了280亿日元的利息收入,而这些利息收入实际上被转移到了银行和企业手中。三菱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后藤康雄认为,这种低利率政策将国民的巨额所得转移到了金融机构手中,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金融机构处理不良资产的100多万亿日元的资金实际上都是由存款者提供的。
经过了多年的艰难调整,日本金融机构终于恢复了活力,不良资产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2005财年上半年,理索纳金融控股集团就赚取了1743亿日元的税后纯利,迅速摆脱了危机。三菱联合金融集团的税后纯利达到了7117亿日元,超过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丰田汽车公司的同期利润。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的税后纯利达也到了3923亿日元,相当于日本电信电话司和松下电器两家公司同期税后纯利的总额。另一方面,三菱联合、瑞穗、三井住友、理索纳、三井托拉斯以及住友信托6大金融机构的平均不良资产已经降到3%以下,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以上。日本媒体认为,日本大型银行的经营态势已经从“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日本金融业已经恢复了活力。
随着日本经济形势的好转,通货紧缩问题的逐步消退,日本中央银行最近决定调整宏观调控方针,解除了已经持续5年之久的超宽松金融政策。日本媒体认为,日本经济经过了长达10多年的调整,终于结束了“异常状态”,迎来了“正常时期”。
产业:从通用转向“两高”
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产业界开始了漫长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经过了长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大批劳动和资本集约型产业迁往海外,众多的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的工厂在日本国内建成。许多纺织纤维企业逐步蜕变成了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不断促使产品的升级换代,从主要生产通用产品转向主要从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
原来主要从事纤维纺织产品生产的东丽公司将传统产业的纤维纺织部门迁到了中国南通地区,而日本国内的工厂将重点放在了液晶材料、高档碳素纤维等高新技术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的生产上。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十分成功,该公司经营状况蒸蒸日上,利润连年更新历史纪录。原来也是从事纺织业的钟纺公司也调整了产业结构,从原来主要生产纺织品调整为生产化妆品以及生活日用品为主的企业。
日本传统的钢铁行业根据全球产能和需求关系的变化,大力调整投资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将投资和生产的重点放到汽车、船舶、精密机械以及输油管道等所需的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方面,高档钢材占到了总产量的80%以上,增强了日本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财务年度,日本四大钢铁公司的利润均更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普及率的迅速提高,日本传统摄影器材行业也被迫做出了重大调整,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一些依靠传统胶卷照相器材发家的老牌厂商也纷纷调整战略,或退出该行业,或收缩在胶卷照相机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就连摄影行业的龙头老大尼康公司也大大收缩了胶卷相机的研发和生产,将技术和资金集中到数码相机领域,以谋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
日本的家电行业是产品结构调整最有代表性的行业。日本索尼、松下、东芝、夏普、日立、富士通、三菱电机等著名电器电机厂家在中国以及亚洲等国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各种电器产品。但液晶材料、最新型的大型液晶面板、家用电器用的大规模系统集成电路、300毫米以上的大型芯片、大容量快闪存取器等高附加价值的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基本上都在日本国内进行。个别厂商还将原来设在中国,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厂搬回了日本。
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利于日本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日本对外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实现了日本对外经济逐步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日本财务省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所得收支盈余已经超过贸易盈余。这是日本从1985年实施这项统计以来首次实现了所得收支盈余超过贸易盈余。日本媒体认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所得收支盈余超过贸易盈余标志着日本已经向“成熟债权国”迈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