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文]信用卡为何变成“垃圾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07: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信用卡为何变成“垃圾卡”

  信用卡的滥发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在台湾,信用卡循环利息以及现金卡偿还利率是年息20%左右,给使用者造成很大负担。银行发卡的泛滥以及民众对刷卡消费、现金卡借钱的错误观念导致民众申请多卡,以卡养卡,形成恶性循环,不少卡债族因负担不起而选择自杀。图为1月8日,台湾民间成立“卡债受害者自救会”,两位卡债
族现身说法。cnsphoto

  当一场战斗结束,首要任务就是打扫战场。眼下,一轮

信用卡市场争夺战过后,很不幸,我们看到的是废卡遍地的“凄惨”景象。

  大约在2004年至2005年间,国内各

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疯抢市场份额的过程。为了争夺客户,抱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决心,以“跑马占地”的气势,各银行派出大量业务员到外面“揽生意”。那时,我被几位直接或间接的银行界朋友视为“宝贝”,平均每天都要接到电话,并填写相关表格。由于盛情难却,我统统答应下来,一连办了好几张卡,一夜之间便由“持币族”跨入“持卡族”。但时至近日,我手头上只有一张卡在用,其他的均被打入“冷宫”。相信这也是不少“持卡族”的共同遭遇——因为我从银行家苍白的脸色就能看出来。

  都知道,对银行来说,最理想的状态,绝对不是客户手里的卡越多越好,而是一个公民在一家银行只有一张卡,同时这张卡被充分使用。这样的话,银行的成本最小、受益最大,而且客户的使用成本和信用状态也是最佳的。然而这个理想状态被疯狂无序的“竞争”打破了,有人总结说,在这场竞争中,银行和客户都是“受害者”,只有业务员是获利者,因为他们拿走了数量不菲的提成。

  银行业上演的这场“诸侯争霸”,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近几年,他们曾面对保险业竞争、银行吸储大战,体验着先是“香饽饽”,后是“隔夜菜”,最后陷入迷茫的经历。如今面对“死卡”、“废卡”遍地的局面,银行方面需要好好反思,那种欲将资源揽为己有,依靠不正当竞争手段,指望一统天下的私心,在一个日益开明和信息畅通的社会很难行得通。其结果有目共睹:大量废卡闲置,银行、客户之间产生隔阂,以及投诉率急剧增加。正是:未曾消费,先遇官司,真的很不爽。近日,北京语言大学的数十位学生反映,他们同时收到银行信用卡账单,被告知已拖欠数百元年费。这让大学生们纳闷,一年多以前,大家的确收到过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可是从来没有激活和使用过,怎么会产生年费呢?甚至有的同学只办了一张卡,却享受到“买一赠三”的荣幸,一下子收到了四张卡!大学生不禁问道:如此廉价的“卡”,距离“信用”该有多远啊?

  金卡变废卡的失败,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银行业对现实缺乏了解和尊重。许多消费者依旧习惯于现金消费,想要扭转这种状况,得一步一步地做工作。自愿和被迫,往往会出现两种结果。尤其是当初过火宣传,很容易造成消费人群的反感,好像信用卡就是一张“车票”,没有它就登不了时代列车似的。假如银行家事先请教过心理学家,那么后者会耐心告诉他:一个习惯只能慢慢养成,哪怕是个好习惯。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人性化的感情培育,让大家充分领略其中乐趣。而且,这项普及工作需要强劲的技术支持,用事实说明持卡消费的快捷与安全。而任何违规造作和不正当竞争,只能激起消费者的反感,以及反映出银行方面的不成熟和不理智。

  作为银行发行的一种专供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信用凭证,信用卡在中国已经20年了。有关方面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盲目开发的恶果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种浪费具有两层意义:一是使信用卡名声大大受损,许多不知情的客户流露出对信用卡的不信任情绪;其二是大量废卡的闲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给环境带来污染。据环保人士称,这些被抛弃的废卡很难分解,其对环境的危害作用,几乎和废旧电池相“媲美”。

  持卡消费是件很愉快的事,现在竟然闹得很不愉快,那么如何将“不愉快”再变得“愉快”起来,看来不好好下一番功夫是不行了。

作者:林 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