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液化气价同比走高 高价抑制需求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11:06 经济参考报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06中国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上,与会业内人士及专家们在对我国液化气生产、进口和需求进行分析后认为,今年国内液化气价格将高于去年,高价格将继续抑制2006年我国液化气需求的增长。

  ——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振荡,进而推动国际液化气成交价格走高

  中国海关总署商品价格信息办公室副处长郝玉认为,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振荡,我国气源供应的局面受制于人是液化气进口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液化气是长期依赖进口的商品,进口地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进口价格锁定沙特合同价,与原油价格共涨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振荡,进而推动国际液化气成交价格走高。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振荡又与全球经济向好有关。美国Purvin&Gertz公司副总裁Ken Otto先生介绍,据联合国报告,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3.2%,2004年更是高达4.7%,远高于2002年1.7%的增幅。在经济向好的拉动下,2004年全球液化气消费同比增长3.6%,高于2003年0.6%的增速,而供应增长率仅为2%,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大。

  ——国产气生产有所上升,但进口量却呈下降趋势

  广东油气商会分析员郑楚玲分析说,进口气和国产气的增长率对比显示,进口气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华东地区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下降,而中国LPG(液化石油气)整体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其中缺口由国内炼厂增量所填补,国产气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提高。从全国范围看,2002-2005年国产气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分别为66%、68%、70%、72%。

  另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高级工程师田春荣透露,国内外购销价格倒挂,导致进口商犹豫不前。据介绍,目前进口液化气国内市场价已达5800元/吨,远高于5300元/吨的国产价。

  ——目前国内供需矛盾突出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我国对液化气的需求已达2000万吨,国内供应短缺在700万吨左右,液化气进口部分已占市场销售总量的80%以上。中石化炼油事业部市场处高级工程师张守良介绍说,从2000年至2004年,我国液化气消费总量表现为逐年递增趋势,由1484.3万吨增加至2011.8万吨,年均增长7.8%。1995年以来,国内民用LPG消费量一直占LPG总消费量的70%以上,近几年居民用气总量虽然在上升,但所占比例略有下降。其中城市居民用LPG部分被

天然气所取代,而乡村民用LPG消费上升较快。商业及车用气消费总量和所占份额均有所上升。

  在国内需求增长而进口气减少的同时,国产液化气却没有同步增长。据田春荣介绍,尽管我国石油液化气在国内市场份额在增加,可是近年来,我国液化气产量却增长缓慢:全国炼油厂加工量增长幅度从2004年的30年来最高水平13.7%减慢为6.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液化气产量为12562千吨,2004年为13866千吨,2005年为14734千吨。2005年的产量仅比2004年增长了6.3%。

  田春荣等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国内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价格和汽油挂钩,随着

汽油价格的上调,政府更能容忍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目前发改委规定,液化石油气生产企业要按照与汽油保持1∶0.83至0.92的比价关系确定出厂价格。在汽油价格受到政府管制的背景下,液化石油气的价格在完全市场化的地区高于汽油的价格。汽油价格有望在近期内得到适当提升,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将处在比价范围的高端。

  郑楚玲分析说,高成本将既抑制消费,也抑制进口。她说,2006年,高成本将持续抑制整体国内液化石油气的需求,华南天然气的逐步普及将对液化石油气带来进一步冲击。而华东地区进口气基本萎缩至工业气供应范围;粤东地区2005年年底民用气销量萎缩近50%,预计2006年进口量增长幅度也将继续下降。

  

液化气价同比走高高价抑制需求增长

  本报记者 刘大伟 摄


 本报记者 吕庆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