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修身正己才能治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5:14 南方周末

  □梁小民

  明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选择了正确的改革路径:通过考成法加强中央集权,然后进行以一条鞭法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使国库充盈,百姓赢得更多经济自由。但这位一代名臣未能修身正己,“身后一败涂地”,延祸子嗣及部属

  中国历史上变法者下场好者并不多,不过原因并不相同。商鞅是不懂得妥协和让步,王安石是新法在实施中被扭曲了,张居正则在于个人品性。

  在张居正主政前的几十年和主政后的几十年,明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张居正扶植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推行新政的十年中,社会较为安定,经济也有较快发展。以后的史学家对他还是肯定者居多。

  当张居正进入明朝的中枢出任内阁首辅时,明朝已走过了两百年的历程,封建王朝所固有的弊病都显现出来了———吏治腐败、官场黑暗、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在他的同僚们歌舞升平、吟风弄月时,他深深感到帝国的危机。所以,当他在隆庆六年(1572年)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就决心为国尽忠、力挽狂澜。

  他的新法在前五年中着重伸张法纪、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即进行政治改革。在后五年中重点是改革赋税、发展经济,即进行经济改革。在封建专制体制之下,张居正只有牢牢掌握了权力,其新法才能较为顺利地实施。因此,这种先政治后经济的变法途径是正确的,也是在他任职期间,新法有成效的基本原因。

  张居正的新法并不是改变旧法,而是“为祖宗谨守成宪”,恢复朱元璋时代政治的控制力和官僚体制的活力。他的《陈六事疏》中提出“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核心仍在于加强集权和政令畅通。

  他最有名的政治改革方案就是“考成法”了。其内容是,中央六部与都察院将所应办之事按道路远近、轻重缓急,规定出完成期限,并在三套账簿上记录在案,分别为部、院存底,六科监察部门以备注销和呈内阁查考。中央六部与都察院对承办官员每月检查一次,完成一件注销一件。未完成者要如实申报,否则以违背论处。六科监察部门检查六科执行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并对违限者提出处分意见。内阁则检查六科,对违限与欺瞒者予以惩处。

  表面上看,考成法是一种绩效考核制度,目的在于提高官僚体制的办事效率,落实责任制。其实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把作为行政部门的六院和作为监察机制的六科都控制在内阁手中,这无疑改变了过去皇帝绝对权威之下的两权分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其实就是内阁首辅的集权。在此基础之上,张居正才较为顺利地实施了整顿驿传、清理官学、裁减冗官等减少老百姓负担和政治腐败的政治改革及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经济改革。

  一个政权能否维持关键还在于经济。无论官场多腐败,只要经济形势真正莺歌燕舞,也可以维持下去。老百姓不关心谁掌权,只关心日子过得如何。官场腐败引发政治危机还在于官场腐败直接破坏了经济。张居正当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并不好:洪武年间,全国登记的土地为8.5亿亩,到万历六年时,官方征税的土地只有5.1亿亩。这消失的近40%土地落入了皇亲国戚、豪门富户和贪赃自肥的官吏手中。土地集中兼并破坏了农业生产,也减少了国家税收。如此下去,国将不国是无法避免的。

  张居正在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的基础上实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明代赋役分为以田税为主的赋和力役。力役包括力差和银差在内的经常性力役(称为常役)和临时性力役(称为杂泛)。力役成为百姓不堪重负的负担,也不利于农业生产。一条鞭法不是张居正创造的,但他推广了这种做法———把赋役中的各项名目,力差、银差、杂泛等合为一种,归入田赋,按田亩核算,统一征收,并允许除漕粮外,均可折成银两交纳。一条鞭法的实行不仅打击了豪强世族隐匿田亩、偷逃赋税的不法行为,而且,用货币代替实物和力役,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无论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明代商品经济发达是公认的事实。这与一条鞭法有密切的关系。

  应该说,张居正的新法对民富国强都是有功的。万历以前,国库空虚,张居正死后,国库存粮可以满足9年的需要,太仓中的存银600万两,太仆寺存银400万两,南京国库有存银250万两,各省存银也在15万—80万两之间。明末史学家谈迁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志在富强,立考成法,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但张居正下场并不好。尽管他生前享尽荣华,但死后不久即遂遭剥夺、满门查抄,长子自缢身亡,三子自杀未遂,家眷十数人饿死,部下皆被裁撤职务。正所谓“身后一败涂地”。

  封建社会中是帝王创造历史的,变法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帝王的态度。张居正新法成功正在于万历皇帝对他弟子般的尊崇和支持。在万历心中,张居正原本是一个为国为民的道德君子。张居正摆出一副道学先生的样子,要求万历皇帝戒奢戒色。他死后,万历皇帝发现,张居正原来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伪君子,不让皇帝奢华好色,自己却饱享酒色之乐———他起居奢华,接受了戚继光用军费购买的绝色美女(据说还是异族),身体不支吃壮阳药,以至于火气太大,冬天都无法戴帽子。张居正的父亲、子弟也颇为贪赃,两个儿子同年中

状元、探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考场有弊。皇帝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张居正却既这样又那样,这不能不使皇帝恨张居正,这一恨就决定了他可悲的下场。

  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会损害某些既定利益集团,他们奋起抗拒是正常的。变革者人品正直如王安石者尚要鸡蛋里挑骨头,像张居正这样己不正者,骨头不就到处都是,能有好的下场吗?

  变革者是为社会、为身后万世名的,这就要放弃俗人的钱色之好,管住身边的人不要惹事发财,没有个人操守的变革者终久难免“尔曹身与名俱灭”。对一个凡人来说,修身正己都很重要,何况推动历史前进的改革家乎?

  (作者为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电子邮箱lianglic@sina.com)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