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粤中药出口首破1亿美元 居全国第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4: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居全国第一,但“星星多、月亮少”局面亟待改变

  本报讯记者姚志德、通讯员赵义华报道:记者从广州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获悉,2005年广东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8.5%,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4.4%,居全国第一。

  据悉,私营企业中药出口迅猛增长,成为推动广东中药出口的主要力量。去年广东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中药分别下降29.4%和18.2%。私企出口中药则增长58%,占出口总值的58.6%,成了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从事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的私企固然活力四射,但“星星多、月亮少”的格局,则为广东中药挺进国际市场带来了不少隐忧。

  据海关统计,广东中药出口企业从2004年的462家增加至2005年674家,增加45.9%,而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仅有1家,比2004年减少1家。出口企业小、散、弱,自然不能集中力量开拓新市场。据了解,广东中药出口集中在香港、台湾、日本、东盟等地区。去年广东中药对上述4个地区出口金额合计占出口总值的93.4%;出口香港更占73.2%,对欧盟和美国则仅占5.1%,开拓市场力度明显不足。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众多小型出口企业不聚合在一起,共同规划和应对,注册门槛和药残壁垒将长期困扰广东中药出口。不少企业反映,中药在国外注册困难重重。若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按照新药注册程序进行审批,对于中药来说极其困难,即便在一些传统中药市场注册,或以健康食品(饮食补充剂)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也存在注册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的问题。此外,企业因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境外、国外相关法规、信息,无法跟踪国际市场的变化,也阻碍了中药出口市场的开拓进程。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药的重金属、药残问题研究和标准制定落后于国际水平,对中药材种植方面的重金属、药残控制较晚,这使得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药残。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部分偏高,成为中药出口的技术壁垒。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国外植物药重金属、药残标准数据。在中药出口检测时,产品因重金属、药残超标而受阻。

  对此,有专家建议,应加快建立为中小型中药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等配套服务;规范中药材种植、生产与经营,解决好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加快中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满足中药国际化的要求。

  

粤中药出口首破1亿美元 居全国第一

  图:国际采购商在第95届广交会采购中药产品(CFP供图)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