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清华博士:中石油一年净赚1756亿依然艰苦朴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9:19 经济参考报

  

清华博士:中石油一年净赚1756亿依然艰苦朴素

清华博士:中石油一年净赚1756亿依然艰苦朴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编者按:经济参考报1月14日一版头条刊发《一年净赚1756亿元 中国石油高额利润引人关注》一文,引起较大反响。看到市场上不停上涨的油价,再看中石油的高利润,许多读者对中石油的高利润提出质疑。清华大学会计学博士何涛就此专门撰文对中国石油高额利润做出较全面的分析。现将文章整理刊出。

  石油工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石油生产的资本密集特性及相当长的生产周期
,决定了石油企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由于石油工业在勘探、开发、生产、储运方面的技术特点,石油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可长达几十年,其中会经历自然灾害、政治更迭等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

  从国际石油公司利润增长看中石油的利润

  从产品市场方面看,油价的波动幅度也相当大。在了解石油行业的基本特征和观察国际石油公司业绩情况后,我们就会知道,近期石油公司的高利润正是石油行业特征的体现。

  1979年两伊战争和1990年海湾战争时

原油价格曾暴涨至每桶43美元和34.3美元,而1986年和1998年却暴跌至每桶7.9美元和10.7美元。虽然油价可以在短短几年间经历波峰波谷,但石油生产的长周期特性使得石油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调整,这也使石油企业在油价方面的风险暴露程度非常高。从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来看,目前全球石油工业正处于行业景气阶段,所以各石油公司均实现了较高的利润。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石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商品。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我国的石油生产、石油贸易日趋国际化,我国石油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全球石油行业同步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中石油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其他跨国石油公司同样取得了良好收益。

  2005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净利润为1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壳牌的净利润为1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BP的净利润为1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康菲公司的净利润为6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4家跨国公司上半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为43%。

  2005年下半年,国际石油需求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各跨国石油公司的利润继续保持高位。根据各公司的季度业绩报告,2005年前9个月,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净利润为2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壳牌的净利润为2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BP的净利润为1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康菲公司的净利润为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4家跨国公司2005年前9个月利润平均增长率为49%。

  从以上各石油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能源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石油公司收入增加、利润增长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中石油2005年度利润增幅基本上与国际石油公司同步,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然而,在石油行业周期的大循环中,必然也存在低谷,行业利润回报也会进入下降阶段。对于石油公司来说,应该在景气阶段进行充足的财务储备,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中石油利润流向了哪里?

  通过对中国石油集团几年来的年报分析,中石油增加的利润大部分用于再投资,增加企业的勘探开发能力、原油加工能力、管道运输能力和销售网络建设,以保障国家的油气资源接替、油气生产能力的保持和增强、成品油和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2005年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各跨国石油公司收入颇丰。在这种情况下,是进一步加大投资及并购力度还是保持原有投资水平,各公司采取的政策大相径庭。最近,我们搜集整理了部分跨国石油公司2005年资本支出情况及2006年计划情况。(见下表)

  
公司名称 2005年(预计)亿美元 2006年(预算)
BP 140亿美元 150亿美元
壳牌 150亿美元 190亿美元
雪佛龙 110亿美元 148亿美元
康菲 86亿美元 100亿美元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200亿美元 227亿美元

  综合以上5家大型石油公司2005年资本支出预计完成情况及2006年计划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目前

国际油价在高位徘徊,总体上有利于扩大勘探开发,但对于资源较为充裕的特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如BP和埃克森美孚)来说,在增加资本支出方面仍十分谨慎。以埃克森美孚Lee R. Raymond为代表的人士坚持“长周期”的观点,在他们确信石油价格已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前,不会轻易改变投资标准。而对于储量增长乏力的壳牌和雪佛龙、康菲等中型石油公司来说,目前的高油价则成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这些公司不仅加快建设现有项目,而且还加大了并购力度。可以预见,若油价继续在高位徘徊,则中小型石油公司的投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跨国并购事件也将更多。

  然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中石油的收入、利润不及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但中石油的投资力度非常大。与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进行大量

股票回购和分红不同,中石油2005年的资本支出与2006年计划支出均比这些跨国公司高出很多,表现出中国石油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炼油加工生产能力、全力保障国内成品油和天然气市场供应的决心。

  中石油年12%的利润被外国投资者拿走是误解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石油有约12%上市的外资股份,按照同股、同权、同利的原则,是否意味着中国石油每年约有12%的利润被外国投资者拿走了?

  这是由于对资本市场的情况不了解而造成的一种误解。按照同股、同权、同利的原则,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每年通过企业派息分得的是企业“红利”,而不是企业利润。从年报登载的情况来看,中国石油一直保持稳定的派息政策,即每年约把45%的利润用于分红。也就是说,中国石油的外国投资者每年分得的是中国石油利润的45%中的约12%,而其中90%左右的“红利”是派给了国有股。

  从中国石油流通股股东的收入情况来看,只有一少部分来自于企业分红,更多的收益是依靠股票价格上涨实现的。如巴菲特,他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中国石油股票价格的上涨,分红在其获利中所占比例并不大。

  同时,像巴菲特这样的著名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石油股票,在很大程度上还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带动了我们国有资产的市值激增,也为我们国有资本融资创造了条件。所以,部分外国投资者占有一小部分股权,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国有企业的改制,对国有企业的规范管理和中国石油的快速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笔者多年来跟踪研究能源和石油企业,从中有颇多感受。中国石油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国分忧为己任,在近年来中国石油实现较快发展的背后,是百万石油职工常年奋战在沙漠、戈壁、高寒地区和高原山地的无私奉献,但石油人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创业拼搏的优良传统。有资料表明,在2004年国资委管理的170多家中央企业中,人均平均收入中国石油排在第80位,仅仅是收入最高的某企业的23.5%。

  清华大学会计学博士:何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