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河北发展战略概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08:51 中国经济时报

  ■河北发展战略观察(一)■乔盛

  科学发展观在河北的实践

  ■编者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勾画了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蓝图。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加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可以说是“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的长篇调研报告《河北发展战略观察》,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现状的详实调查和剖析,揭示科学制定规划、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是“硬道理”,更是一门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讲“硬道理”与倡导“科学”之风并不矛盾。河北省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河北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属于“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地域概念。河北的发展靠什么?河北的优势如何发挥?河北的未来前景在哪里?这是近几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一直探索并运用实践来解答的重大战略课题。

  2004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提前一年实现“翻两番、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1.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951.3元。2005年河北全省总产值突破1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25.6%,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增长10%。这些数字与经济发达的省市区对比还有差距,可这些“硬数字”递增的背后,是靠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科学战略来一步一步实现的。

  河北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是了不起的,他们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落实和运用的实践者、创造者。科学发展讲的是周密细致、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不能有丝毫的“水分”和马马虎虎,更不能搞“一刀切”、“随风倒”、“追时髦”、搞“攀比”、进行“数字游戏”,甚至搞“假科学”、“伪科学”。河北发展的显著特点是重实事、重实际、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绩的“五实”效果。这“五实”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生动而具体的运用和融化。“大河北发展观”理念,“大河北人文观”概念,“大河北地利观”概念,“一线两厢”思路,“两环”开放,“一条主线,两大支撑”走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等发展战略思路,都是河北广大干部群众在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河北的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一些经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其敢于实践的创造精神、创新理念、发展思路,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引 言

  20多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战略性转移。不久,国家又科学地作出建立深圳等南疆沿海一批城市为特区的伟大举措。7年前,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利用50年的时间,分三步走和“三个阶段”加速西部12个省市区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3年前,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以此推动东北三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走出低谷。前年底到现在,中部崛起的呼声又促使国家对中部地区的6省加大包括政策性在内的多方面关注和支持。从东南沿海的率先搞改革开放、建立特区到西部实施大开发、东北进行振兴老工业基地、再到中部搞快速“崛起”工程,可谓是东、南、西、北、中,全面展开、进行以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持久战、区域战、决策战”。正是在这样一种区域经济格局形成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一个接一个新区域性的经济理论概念产生了。

  包含河北省在内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带战略、环京津冀都市区域经济圈战略及河北“一线两厢”发展战略、“一条主线、两大支撑”战略、“文明生态村”战略也在近几年应运而生。

  环渤海区域经济带、环京津冀都市区域经济圈、河北“一线两厢”发展、“一条主线、两大支撑”、创建“文明生态村”等战略概念,都是内容十分丰富和含义极为深刻、包括有经济的、地利的、人文的、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等综合新内涵在内的课题。河北是惟一环抱环绕北京、天津两市和东临渤海岸的特殊省份。认真地从经济的、地利的、人文的、社会的等不同角度去加以分析和研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河北这块独特地域的透视、观察、展望,而且有利于更进一步增加对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本地与异地之间的相互了解,以求得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河北的实践成果

  1、人文、地利构筑起大河北发展观框架

  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提出一个“大河北发展观”概念,或者言之为“大河北发展观”理念。为什么要强调“大河北”概念呢?这并不是因为有着19万平方公里的河北在全国各省市区域中面积占的有多大比例。“大河北”之说至少包含两层要义:河北环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围合着两座历史名城,既有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分量,又增添了港口都市天津的资源储备,其为一。河北境内雄浑起伏的万里

长城,肥沃广袤的华北平原,碧波荡漾的富饶渤海沿岸,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网络,不仅架通了全国与北京、天津的交通运输渠道,而且使河北成为首都北京向外扩展的广阔战略市场,其为二。

  “大河北”概念的产生正是因河北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沉淀和丰厚的人文、地利资源。河北曾有过的辉煌历史推进和加速了北京、天津两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曾有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考证后认为,北京和天津的发展是从河北胸脯上“剜割”出来而独立高悬起的两颗恒星。是“大河北”托起两颗闪闪的“城市

星座”。河北的“大”与北京、天津的“大”融合在一起形成华北政治、文化、经济“银河体系”。有着6800万人口资源的河北与有着1400万人口资源的北京、1100万人口资源的天津构成了“大河北”人文地利的壮观。

  2、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河北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新概念

  科学发展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创造。是一门博大精深、思想极为丰富的系统科学。河北广大干部群众在运用这门科学指导具体工作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既有实际内容,又有符合指导本省发展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创意。“大河北发展观”就是河北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

  “大河北发展观”的内涵应该包括“河北人文观”、“河北地利观”、“河北特色观”这样一些基本概念。河北人要深刻认识自己的人文资源、地利资源价值,发挥人文资源、地利资源的优势,高举“大河北发展观”旗帜,运用人文资源和地利资源优势的神笔来描绘“大河北”发展的美好憧憬。人们说的“大河北、高北京、洋天津”概念,就是“大河北发展观”的一种理念创新和理论嫁接。北京为什么“高”?天津又为什么“洋”?那是因为京津冀三者离不开互补互惠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趋向。北京的亮点是“高”。高明的决策管理机制,高顶端的科学技术,高密集群的精英人才,高效率的办事作风。北京的“四高”优势助推和影响着“大河北、大构想、大发展、大推进、大跨越”的前进步伐。

  从2002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一线两厢”战略搞得有声有色,“一条主线、两大支撑”实施初见成效,“三大战场”协同摆开运行,“和谐社会”构建产生明显效果,文明生态村创建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环京津冀都市区域经济圈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带概念,经历了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两个发展飞跃过程。河北的各级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渐渐体会到“大河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河北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

  2005年2月,来自河北省统计局的公开数字显示,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是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指数,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提前一年达到目标,预示着河北经济综合实力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1.3元,比上年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171.1元,增长11.1%。42个国家确认的急需建设项目全面开工。新修农村公路24000公里,相当于建国以来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0%。与铁道部签署8个铁路建设合作项目,总投资达800亿元。在建电力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892.5万千瓦。新增电信用户610万户,位居全国第五位。号称全省“一号工程”的首钢搬迁曹妃甸及港区配套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引进外资420.3亿元。创新技术成果4600项,吸引和重点使用各类人才4.1万名。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对农民进行了实用性技术培训600万人次,转移和培训农村劳动力120万人次,解决了农村70万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建立文化馆162个,图书馆149个,博物馆45个,档案馆205个,艺术表演团体127个。建立健全卫生机构3414个,95%的村庄设有医疗点,卫生技术人员达19万人。479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683万人参加

养老保险,8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5年12月,河北有关方面提供的数字又显示:2005年全省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增长12.5%以上;全部财政收入1045亿元,增长25.6%;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增长10%。

  这些数字的递增表明,河北迎来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

  河北发展遵循的是一条实事求是的科学自主创新之路。从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到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河北把“科学发展观”始终当做是搞好经济工作而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当成是解决当前经济领域和社会诸多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河北人口多,“分母”大(‘三农’和人口总数),发展存在着不平衡。资源束缚与能源制约的双重杠杆左右着经济结构。这就是河北的省情。不发展不行;用一般的速度发展也不行。这个客观而朴素的发展观点,是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等领导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的。

  发展是河北的主题,发展要遵循“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四个过程或阶段。这里既有发展中的操作方法程序,也有一个坚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标准问题。“持续”与“快速”指的是发展的时限速度,“协调”与“健康”则讲得是发展的规则和效果。发展要用时限速度和规则、效果来检验。真发展必然要用时限速度与规则、效果的标尺来衡量。发展受时限的制约,放在速度的日程表里来测试。不能慢,不能不受时速的限制。河北发展的速度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山脉上的理论花环。河北发展的规则和效果又是根植于科学发展观思想原野上的果实。“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规则,也可称之为是河北“发展八字论”方针,涵盖了河北近几年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河北省的广大干部群众为什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落实能够见到实效?因为各级领导干部准确而全面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指导实际工作。发展是彼此之间紧密相关的实实在在的科学。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农村经济有什么关系?发展中上重点项目与发展县域经济有什么关系?发展壮大农村文明生态村与发展城镇和谐社区有什么关系?发展全民教育与发展科学技术又有何关系?河北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综合发展的实践成效解答了这些关系。

  2005年7月22日,在河北省委常委(扩大)学习会议上,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等领导提出,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真正地解决好一些地方“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不协调的矛盾、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人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内容的综合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一、克服困难的持续发展时期;二、加大投入的快速发展时期;三、共同互利的协调发展时期;四、全面突进的健康发展时期。

  我们把这“四个发展时期”的表现特征归纳为是“河北发展论”在实践过程中的推进规律。“这四个发展时期”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彼此并列和相互助推的运行关系,并不是独立的“分割”发展机制。

  驱动河北发展的四大特色

  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经历“四个时期”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运行过程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就是河北发展的独有特色。那么,河北发展的特色又包含些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用这样简短的几句话来进行表述:科学发展观理论是推动河北发展总的指导思想,不断用发展的眼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构建和谐河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拉动经济增长,驱动城乡共富,统筹兼顾各业,优化结构调整,突出区位优势,营造生存居住环境。具体来说,河北发展的模式可划为四个特色:

  一、创新特色

  谁创新,谁就抓住了发展机遇、站到了真理的巅峰。河北特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经济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有创新精神。比如,2004年中央强调宏观调控,压缩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和经济开发区。当时,有的地方过分抓了调控的一面,在“抑”和“压”的方面动作快,却没有很好地在宏观调控中去“扬”和“扶”。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恰恰抓住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机遇,全面分析、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的形势,结合河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各个产业结构的现状、区域资源分布状况,在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集中财力、物力、技术力量,全面启动了曹妃甸“河北一号工程”等40多个国家和省内重点项目。首钢落户曹妃甸环渤海岸工程,为河北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新的带头示范。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模式,是河北创新特色的集中体现。创建“文明生态村”,也是河北注重“三农”工作和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决策创新。

  决策创新的最大特色,就是实事求是,不搞一阵风,不搞“齐步走”。决策创新也就是决策者的创新,而决策者的创新必然带来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二次升华,产生出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新时代精神。决策者的创新是河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显著特色之一。

  二、人文特色

  “人文”概念主要有两层含义,人,指的是人才资源;文,指的是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与文化资源构成了河北的人文特色的总和。

  人才资源是河北的优势特色。人才资源是生产力的核心部分,是推动一个地方特色经济运行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的原动力。河北人才为河北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勇敢、忠厚、豪放、耿直、侠义、敢干、吃苦,是河北人民共同的传统美德和宝贵财富。河北近代和当代史上曾出过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和众多优秀人才。河北文化沉淀更是浑厚渊博,精深浩瀚。燕赵大地的灿烂历史文化,至今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着永恒不灭的光芒。河北的文化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河北现有普通高等院校87所,在校生达69.7万人。科技人才11.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1万人。2004年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6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03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55项。这些优秀人才和成就是河北人文特色值得骄傲的资本。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才资源构成了河北的人文特色。

  三、地利特色

  地利特色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区域性的优势特色。河北最叫响的一个加快经济发展的概念是“一线两厢”战略构想。这是根据地域区位布局和资源分布状况而提出来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思路,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实际意义。“一线两厢”把河北生动地划为一列腾飞前进的特快列车。“线”比喻为铁路,“厢”象征着车厢。河北的版图点缀着的城镇是“线”与“厢”的结构形状。环京津冀都市区域经济圈,环渤海区域经济带,与“一线两厢”区域经济概念为同一个板块,应是河北显著的地利特色。此外,河北地利特色还包括了能源、矿藏、生态、交通、旅游、地质、海洋等诸多资源优势分布结构内容。

  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形容和概括河北的地利特色:

  手托长城横贯东西“两关”(山海关、嘉峪关)胸装北京、天津面向渤海湾;

  脚踏中原头顶塞外高原背靠太行条条血管通往北国南疆。

  这就是河北的地利特色。也是“河北地利观”思维理念的高度体现。

  四、产业特色

  河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白克明、季允石在2005年初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上一再强调:必须以“一条主线、两大支撑”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一条主线”指的是结构调整,“两大支撑”包括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个带有政策性的“一条主线、两大支撑”方略,实际上反映的是河北产业特色的分布情况和组合结构。

  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关系,调整在实现对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甚至涉及到信息化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带来的诸多领域产业进行深层次的重新组合。河北把此项工程叫做“一条主线”,足见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产业结构好比一个人身体的各个组成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整单一产业的某个项目或某领域的一个工程,动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要从整体上对一个省、一个市的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化工、城市建设、生态、环保、金融、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行业进行全面调整,就显得艰巨而复杂。河北调整“一条主线”有力到位,“两大支撑”成为调整“一条主线”的重要保障。河北产业特色在结构上多显交叉性、互补性、复合性;在布局上多显区位性、独立性、灵活性。

  (作者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学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