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义乌铁路移线铸辉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8:24 人民网-市场报

  

义乌铁路移线铸辉煌
浙江省长吕祖善、考察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义乌段建设情况。

  浙赣铁路义乌段移线取直了。这一移一取可谓大手笔:一移,将义乌境内42.5公里既有铁路全部搬迁;一取,使新建的铁路取直缩短到33.5公里。移线工程,掘进隧道5座,架设特大、大、中型桥梁14座,区间新建客货车站两处和铁路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协议概算投资20.8亿元,由铁路与义乌市共同出资,合作共建。这一创新之举,为铁路节省国家建
设资金60%以上;移线工程,对解决制约铁路建设与义乌城市发展的矛盾,解决铁路运能不足与客货运量不断增长的矛盾,对于改善铁路运营条件和义乌投资环境意义深远,为义乌创造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条件;移线工程,使浙赣铁路义乌段缩短了九公里,不但减少了列车运行时间,可以节约铁路大量运输成本,而且为义乌市“集约科学用地”走出了一步妙棋。

  锲而不舍———

义乌人的精神

  铁路义乌站是浙赣线上最繁忙的站点之一,客货运量居浙江省前列。随着义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客货流量不断增长,客货运量增加与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200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30万吨,发送旅客427.49万人次。同时,义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浙赣铁路由东向西穿越整个中心城区,严重制约了铁路事业与义乌经济的发展。浙赣铁路义乌段移出城区,是义乌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义乌人锲而不舍争取铁路移线的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坚持到现在。

  中共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认为:“铁路义乌移线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但可以大大拓展铁路事业和城市发展空间、积极改善铁路运营条件、提高客货运能力,而且能够强力推进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大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建设步伐。

  2003年11月,义乌市铁路建设指挥部获悉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标准从每小时140公里提升为每小时200公里,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铁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楼林禄马上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义乌市境内42.5公里铁路既有线需改造二十余处,改造线路达25公里左右,为了彻底解决铁路建设与义乌发展的矛盾,避免今后改线重复投资付出更大的代价,从义乌长久发展计,建议实施铁路义乌移线方案。”

  义乌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采纳了铁路建设指挥部建议,义乌市委于2003年11月16日、12月2日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争取移线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决策。

  “我赞成铁路移线工程,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吴蔚荣市长在听取争取铁路移线方案汇报后,给予了肯定的表态。

  铁路移线方案提出之时,已是铁道部对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宣布开工多日了。说移线就能移线,勘察设计,规划论证,时间允许吗?征用土地,拆迁安置,困难重重,问题成堆,谈何容易?铁路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和同志们,面对太多的疑问,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发扬义乌人肩挑货郎担闯天下,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赶北京、上海、赴杭州、成都,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向铁路部门汇报工作,争取移线方案。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经过铁路部门实地考察和论证磋商,铁道部于2004年2月9日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铁路义乌移线方案。

  好事办好———义乌人的风格

  义乌的决策者们牢牢把握铁路移线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门心思把铁路移线工程当作百年大计的好事,鼎力办好,恩泽子孙,造福后代。

  铁路移线方案确定后,选线、优化线位、站位,成为了市领导首要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义乌是一个人多地少商贸业发达的新兴城市,铁路移线方案必须做到少占农田,有利于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他们请铁路方面专家反复论证,请铁路设计单位勘察,进行可行性研究,发动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先后提出四条线位方案进行选择。2003年12月2日晚上,中共义乌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优选了现在的线位、站位方案,做到了政府满意,铁路赞成,群众高兴。为了优选线位,市政府宁肯多投资1亿元,增加掘进4452米长的“华东第一长

  隧”上金隧道。铁路新线共33.5公里,有10186米经过隧道,4048.92米通过桥梁,只有19265.08米路基占用农田,里程较之既有线

  缩短了9公里,土地较之既有线少占用农田1000余亩,为子孙后代保留了赖以生存的宝贵土地,其经济价值无法估量。

  义乌市领导还深刻地认识到,铁路移线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选择线位、站位尽量避开村庄,少拆民房,经过优选线位,有效地避开拆迁村庄5个,少拆民房1000余户;铁路新线建设涉及到六个镇街、23个行政村,1741户农户的房屋拆迁,政府对被拆房屋群众给予合理补偿,在被拆房屋群众房子没有建好之前,发给安家费;在征用铁路建设土地中,政府付给群众土地征用款每亩35000元至42000元,比铁路部门补偿每亩14000元的标准,每亩增加21000元至28000元;当群众对全封闭高速铁路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少数人不理解,产生不满情绪时,他们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在整个拆迁安置和铁路建设过程中,做到了和谐拆迁,人性化安置,真正使政府对铁路移线的决策和决心变成干部群众坚决支持,自觉配合的实际行动。

  铁路义乌移线工程还远不止节省土地、少拆民房这么简单,义乌市领导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和考虑。当前,义乌正依托“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先发优势,大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义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新的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培育、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义乌移线工程,正是义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优选的线位和站场方案,经过精心设计,给城市和铁路发展最大限度地留足空间,为了使义乌对外联系合作更加紧密,对外交流渠道更加通畅,从义乌长远发展的眼光看,与其说铁路义乌移线工程有利于提高义乌城市品位的话,不如说,它对义乌城市功能建设及鼎力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更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快捷高效———义乌人的速度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没有开工仪式,没有开工典礼,没有飘扬的彩旗,没有响亮的鞭炮,只有在不同岗位默默奉献的忙碌人群和开山筑路的沸腾场面。

  新建铁路正线33.5公里和客货车站各一处,还建铁路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油库两座,还建新建石油、粮、食盐、煤、化工专用线5条,建通站道路8条,铁路正线和配套项目总概算投资33亿元。义乌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一次性投资最多,工作难度最大的单项工程。

  时间,从可研到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工期仅两年,5座隧道掘进,14座特大、大、中桥梁建设仅用了1年,铁路正线只用了16个月就完成建设和铁轨铺设;铁路新客站站房14927平方米,能一次性集聚3000人数,外观新颖独特,设备优良,是浙赣线上一流的标志性车站,仅用了10个月就拔地而起,展现在人们面前。由于争取移线等原因,离国家批准浙赣线全线开工的时间已滞后了近半年,没有拉全省的后腿,更没有拉全线的后腿,老百姓不相信,就连铁路方面的人士也不敢相信,但这却是明摆着的事实。如此快捷的速度,神奇般的效率,这就是“义乌速度”。

  2004年4月2日,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在深入浙赣线电气化工程建设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时指出:“浙赣线是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要干线,是按照时速200公里标准进行改造的工程,在五个方面没有退路:建设标准没有退路;工程质量没有退路;安全没有退路;工期没有退路;投资没有退路。”

  抢时间,抓速度,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义乌市铁路建设指挥部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全面落实责任制,强化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讲科学、严管理、重质量、求效益”方针,从工程启动到投入使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每个工程、每个项目,都以科学发展观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敢于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把关,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移线工程建设的进度。

  为了争取移线和确保铁路建设工期,铁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楼林禄等领导不辞辛苦,奔波于铁路、部队、上级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和群众之中;请示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了确保铁路建设工期,楼国华、吴蔚荣、宋英豪、王清池、楼林禄等义乌市委、市府、市人大领导对铁路移线工程建设高度重视,每到关键的时候都亲临铁路建设现场检查指导;面对施工中不可避免发生的大量矛盾与问题,采取非常规措施,运用非常手段开展各项工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倒计时排定工期。

  承担铁路建设施工任务的中铁路三局、四局、十二局和五局发扬“铁军”精神,不等、不停、不靠,对不涉及土地征用的控制性隧道先行开工建设,尽量使影响铁路建设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浙赣铁路是我国长江以南重要的东西干线,是“八纵八横”国家铁路网主骨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通往闽、赣两省及中南、华南、西南地区惟一的铁路主通道。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的组成部分。上海铁路局提出打造浙赣线电气化铁路精品工程,把浙赣铁路建成全国首条时速200公里达标示范线。浙江省省长吕祖善、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上海铁路局局长刘涟清等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铁路建设者们建设好铁路义乌移线工程的决心和信心。

  铁路义乌移线工程,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结果,标志着铁路建设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从此又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义乌人在铁路移线中,编写了又一部“义乌发展”的

神话,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乐章。

  (楼松眉吴象水)

  《市场报》(2006年01月18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