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交通执法正处于爬坡阶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15:18 经济参考报

  访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人

  编者按: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北京的道路交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乃至世界的关注。交通的安全、顺畅、有序日益成为反映城市面貌、考量城市管理的重要指标。

  北京交管部门不断完善“路面执法为龙头、事故执法抓重点、车管执法把关口、宣传执法追源头”的闭环式执法模式,逐步将交通管理各个环节整合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确保了交通拥堵没有加剧,局部地区有所缓解;交通事故保持平稳,万车死亡率由98年的11.53下降到5.87。作为国际上衡量交通管理的重要指标,这一比率已连续六年下降,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数近四个百分点,目前北京城四区万车死亡率已经控制在1%左右。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北京的交通安全状况不仅已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而且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2005年北京交通事故共死亡1515人,比上一年减少116人,下降了7.1%,并且实现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死亡绝对数的“双下降”。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这背后是交管部门贯穿始终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敢为天下先”的一系列管理创新,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不断改进,更是无数交警一线奋战的无私奉献。

  北京道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和矛盾突显的交叉时期

  

交通执法正处于爬坡阶段
记者:近年来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的道路交通引发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北京交管局负责人,您如何判断当前北京的道路交通状况?

  负责人:近几年,随着首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道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和矛盾突显的交叉时期。1998年以来,全市道路增加了300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100多万辆,驾驶员增加了160余万人,路网负荷年均增长15%,交通民警集中管控范围也逐步由三环以内扩大到六环。目前,交通管理的对象已经发展成为由1500万常住人口、395万驾驶员、258万辆机动车、500余万辆自行车、1.9万公里道路构成的庞大群体,加上首都的特殊地位、不尽合理的路网结构以及混行的交通方式,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严峻的考验和复杂的利害关系当中。

  从现实状况看,市民群众法制意识、文明素质差异较大,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仍是影响交通行为的主要因素,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由于违法行为多,扰乱了交通秩序,加剧了交通拥堵,造成了交通事故。随着奥运会日益临近,全世界目光的焦点都移到北京,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严格执法,力争在短时间内扭转路面违法多、秩序乱的局面,为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庄严承诺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决不是“以罚代管”

  记者:《道路交通安全法》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突出了经济处罚,处罚额度平均提高了10倍左右。社会上因此有些疑虑,一些人认为交管部门是“以罚代管”,为罚款而罚款。还有人甚至认为这些罚款被交管部门拿来当奖金了。您怎么看这些议论?

  负责人:对这个问题不能光凭感觉,要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以罚代管”?经济处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道路交通安全法》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突出了经济处罚,而且处罚额度大幅提高,目的就是通过经济上的严厉处罚,使违法者增大违法成本,因此,对交通违法行为处以罚款,从立法目的上说,罚就是管。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罚的太多?从2004年5月1日至2005年5月1日,共有120万名本市驾驶员受到过处罚,其中记满12分的有2.7万人,一年两次以上记满12分的仅有470人。这些数字说明,受到严厉处罚的毕竟还是少数人。

  第三个问题,是不是罚得太重?虽然新法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平均提高了10倍左右,但1988年以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年工资水平分别提高了14倍和10.4倍。群众感觉交通罚款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处罚标准不是循序渐进式变化,而是十几年来的一次突变式提高。

  第四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为了谋私利?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城市交通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十年来政府投资1100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年均100多个亿,北京不存在用罚款进行交通建设问题。北京是最早实现“罚缴分离”的城市,严格执法体现在罚款上,完全只是一种手段。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只有对少数人危害公共安全、妨害公共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格制止,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这既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非现场执法是实现严格公正执法的主要途径

  记者:这一年来,社会上对“非现场执法”议论很多,可以说舆论压力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交管部门一直坚持加强“非现场执法”,是出于什么样的认知和判断?

  负责人:当前,道路、车辆、流量持续猛增与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非现场执法具有控制范围大、不占用路面空间、24小时全天候监控、客观准确一视同仁等现场执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特点,是国际通行的先进执法手段。这也是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要管理的一种直接体现。北京虽然起步较晚,但非现场执法的威力也已初步显现,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促进了路面秩序明显好转。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使全年非现场执法量占处罚本市机动车违法的60%以上。

  但我同时想强调的是,规范执法是严格执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我们忽视执法细节,行为不够规范,执法工作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理解。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妥善处理执法力度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促进执法公正和社会和谐,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历史地看,交通文明是一个积淀过程,交通执法也正处于一个爬坡阶段。公众对交通执法高度关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法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将更加严格和公开,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最终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和满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