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成就民族品牌国际化梦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10:19 中国经济时报 | |||||||||
■实习生 薛娟 现在的张瑞敏越来越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海尔和张瑞敏这两个名字依然醒目。 在张瑞敏眼里,“国门之内无品牌”,他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使海尔集团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张瑞敏对创世界名牌之旅有一个概括:走出去、走进去、走
2000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的美国海尔工业园正式投产;在中东初步搭建了覆盖整个地区大部分国家的经销商网络。 2001年,海尔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在巴基斯坦奠基了第二个海外工业园;同年底,与约旦和叙利亚的合作伙伴,共同组建海尔中东贸易公司,并与约旦的合作伙伴合作建立了海尔中东电器工厂。 2002年,海尔与日本三洋株式会社达成战略联盟;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总部。 2003年,海尔在日本东京银座竖起一座广告牌。 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评选结果,海尔入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同年底,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预计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自主品牌企业。 2005年,海尔中东工业园在约旦首都安曼开业;在探索实施了七年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张瑞敏推出“人单合一”的全新发展模式;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海尔荣登榜首。 正是这些有条不紊的动作,目前,欧洲、美国、日本三大市场已是海尔创世界名牌的“主战场”;海尔已全面进入欧、美、日市场的主流渠道。 海尔的国际化也并非一路平坦,今年7月份,在与惠而浦和Ripplewood竞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的争夺中,海尔最终退出了竞购。 在迈向国际化的同时,海尔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2005年8月,海尔成为北京奥运中国第一个白电品牌赞助商;海尔集团围绕白色家电业务也在着手一场新的整合运动,即把贵州、合肥、武汉等内地的白电业务进行整合。 面对媒体和公众对海尔多元化、国际化以及MBO越来越多的质疑,张瑞敏低调面对。在今年海尔集团借壳海尔中建海外成功上市,海尔集团高管层全面进入海尔中建董事局,解决了产权和接班人这两个“老大难”问题后,张瑞敏渐渐隐居背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海尔集团向“世界500强企业”的最后冲刺上。因为张瑞敏说过: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企业家的战略决策并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关键是适时的放弃和调整。海尔的多元化、国际化也不是每项业务都成功,但海尔现在的成就表明,张瑞敏的战略把握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