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正文
 

专题论坛 金融2005 变革中成长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1:03 新浪财经

  

专题论坛金融2005变革中成长实录

分论坛 金融2005-变革中成长全景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中国企业家》杂志20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主题为“中国企业的冠礼——解读全球商业圈的中国年轮”。新浪财经独家图文及视频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12月11日上午专题论坛“金融2005,变革中成长实录”:

  主持人(任晓彦):

  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第一个专题论坛“金融2005,变革中
成长”现在正式开始。我想今天这一场论坛应该是比较特别的,至少在两个方面我觉得比较特别,一方面是我们所讨论的主题,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打一个比方,如果把经济体系比作一个人,我们的政府以及他所控制下的法律体系、政策环境就好像一个人的大脑和所生存的空气、千千万万实业类的企业就好比人体的肌肉和骨骼,而在座各位所从事的金融就好比人的血液,金融系统就好比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再就是金融是极少数人为所有的人服务的行业,所以极为敏感。另外就是今天嘉宾组合比较特别,今天台上来的嘉宾,大多数是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大企业、大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是企业家,另外一方面是学者,经济学家,大多数都是海归,所以我希望这些特别的嘉宾能在今天上午给大家对2005,乃至今后中国金融变革和成长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思考。

  下面每一位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服务的机构。

  汤敏:

  我叫汤敏,是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谢谢。

  胡祖六:

  我叫胡祖六,我是汤敏的朋友。

  刘晓光:

  我叫刘晓光,首创集团总裁。

  朱民:

  我叫朱民,在中国银行工作。

  单伟建:

  单伟建,新桥投资。

  李小加:

  李小加,摩根大通。

  单祥双:

  单祥双,中科招商。

  任晓彦:

  他们都显得特别谦逊,因为他们服务的机构都是大家熟悉的。关于2005年金融留下的非常典型事件,值得我们回忆:工行上市,标志着中国国有的银行改制和重组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以股权分置为推动力、以强势的速度往前推进,中国保险公司也是一样往前推进,本土新保险机构开业创造新的历史记录。由于中国概念股兴起,进一步的往前发展,本土很多的投资机构也在中国掀起新的直接投资高潮,其他诸如各类基金,各类产品不断推出,我想这些变化大家可能都感受到了,但是怎么分析,怎么看待,尤其是在座的各位所服务的机构怎么引导,怎么创造,怎么适应这些变化,我想我们各位都特别想听一下。从中国本土银行,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先生谈一下你所理解2005金融具体的变革你的感受,有请。

  朱民:

  谢谢主持人,我很高兴变成本土金融机构的代表,这还是满高兴的一件事。2005年我觉得金融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当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上市,把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一下子提高到国际水平。通过中国的银行和国际的银行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部竞争使得中国的银行内部服务水平和营运水平很快提高。另外就是中国债券市场大幅度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不是很快,但是今年我们已经发了1300亿短期债,这对银行造成很大的影响,银行一年贷款是580个基本点,而短期债一下便宜200多个基本点,这对于企业很有好处的。同时外资银行亚行第一次在中国发行本地债。第三件事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7月21日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我想使得第一次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影响世界货币和世界经济。

  这三个变化跟企业有什么关系,我想讲几个和企业有关的问题。和企业有关的第一个问题,货币政策改革,利率明年会不会上升?我想因为现在美国的利率不断的上升,每年的基本利率是4%,估计会达到4.5至4.75%,高盛的估计还要高一点,达到5.25%,中国的利率基本上是1.08%,中美核心的通货膨胀率是0.75%左右,所以美国比中国高300个基本点,我想这是企业关心的第一个问题。中国利率不会上升,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储蓄率太高,流动率太大,而且由于资本不能流出去,整个存款增加特别大,整个的存贷差今年是历年最低的。贷款贷不出去,存款大幅度增加,会给汇率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宏观不存在利率上升的压力,但是因为流动太好,所以我想明年中国的利率还会维持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第二个关心的问题是人民币会不会大幅度升值,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从中国和香港来看人民币远期利率基本上和香港的NDL是一致的,最近人民币还是稳健往上走,会不会由于各种原因有比较大的升值?我个人认为不会。原因很简单,汇率为什么上不去?因为第一是利率太低,利率低,汇率强,整个经济非常扭曲,也就是我们利率不会上升,汇率也不会上升;第二汇率绝对上升,这很GDP和贸易有关,大部分汇率波动对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影响巨大,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在今天的情况下,美联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汇率波动对国民经济财富影响是很大的。但是汇率会稳步增值的同时,我们还得注意汇率结构的变化,我觉得这是现在产生很新的情况,就是我们的货币一篮子非常微妙,叫做参照一篮子,其实是既参照供求关系,又参照一篮子关系,所以利率、汇率的改革我们对美元是升值有限的。美元的升值大概是3%以下,所以人民币和美元、日元之间的比例波动明年会进一步加大,第一它是稳步的,但是同时也有波动。

  第三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债那么好,企业要不要发债,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债的资本进的比例太少,银行资产负债表做不好,所以债太高,利用现在的机会能发短期债就发短期债,能发长期债有可以发长期债。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银行能不能放宽对贷款的管理,肯定是不会的,银行引入资产投入产品会提高,同时对贷款的审核一定是严格。

  任晓彦:

  下面有请胡祖六先生,他是清华大学,也是高盛资深人员,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我想请你侧重谈一下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整体的变革和以后的变革。

  胡祖六:

  刚才朱民博士对2005年中国金融体系重大的变革,把我们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和介绍,我现在再重复一下观点。我想讲从我观察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2005年中国金融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应该说2005年金融改革,尤其是商业银行改革的攻关,也应该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刚才朱民博士说到几大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还有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都先后完成了大规模的财务重组,资产负债表的质量,显著地改善了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银行内部改制重组,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还有上市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05年应该说是从零的突破,交通银行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大型的商业银行,成功的在海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今年6月份应该说是首开先河,其后不久建设银行也成功上市,而且是全球2001年以来最大的IPO,集资高达90亿美元,我想这在一年前,在这个会上很难想象2005年中国银行改革有这么大的进展和突破,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欣慰的。

  但是我想讲一点,就是相信这里面有很多朋友都是非常紧密的追踪、关注中国银行的改革,一方面我们感觉到为这些成就欣慰,另外一方面感觉到银行的改革、重组绝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会一日就成功,未来的任务很艰苦,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尽管银行把资产债务表清理干净以后,也不意味着从此以后他们就坦途,非常有效,非常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把宝贵的资源最有效的分配到全世界去,为中国成长做一个推动,这都有很多的疑问。所以我们有这么多成就的同时,我们学术界,我们的大众,包括我们的媒体,都应该有非常清醒一致的头脑,绝对不能对目前暂时取得的成就就飘飘然,忘乎所以,我们还有很大的挑战。所以2005年是中国金融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攻关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应该说是举世瞩目,但是为了未来几年,还有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做,所以一定要保持清醒一致的头脑。

  任晓彦:

  所有金融产品服务都是为实体服务,下面请首创集团的刘总,因为刘总下面有多家上市公司,而且有多位国际合作伙伴,是非常娴熟运用金融工具的大领导,请你从客户的角度看金融为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刘晓光:

  我觉得从金融客户角度来讲,中国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中国的金融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第二对于客户提供的服务还是差的。我看了一下今年的改革,商业银行改革加速,我觉得机构改革跟我们企业关系不是太大,也有关系,第一它改革了,瘦身了,剥离不良资产了,但是息贷了;第二就是汇率改革,但是现在有的改革还不明显。股权改制和我们有关系,但是现在我们也很难受,增发发不出去,新发也发不出去,春天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到来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企业等的成本太高了,我们需要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产品出不来,今年我们发了一期短期融资债,再发第二期,只能降低融资成本,但是解决不了我的股本,我们需要有基金、证券资产化、长期债券等等,但是出不来,逼着很多好企业把资产给外资银行,把资产到海外上市,有人说是流失,我觉得不一定是流失,但是他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跟外资对接,外资的股权融资、外资的私募,外资的上市等等,所以中国银行的改革,或者是中国金融界的改革要快一点,企业逼急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到外资银行。

  另外对中国金融改革从企业角度,真想要有一个时间表,有产品的时间表,有改革步骤的时间表,让我们企业能够知道什么时间改革什么,序列是什么,会突出什么产品,产品的界限是什么让我们心里清楚,研究心里也没有数。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金融改革我们是非常关注的,从企业自身的金融改革也很关注,我们自身有证券、期货、担保、保险,但是也很艰难,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情况,我想呼吁希望我们的银行,包括内资银行、外资银行给客户提供更大的服务流,更多的创新产品,能够让客户在市场上游泳游得更畅。现在没有办法,基本上80%多是银行贷款,我们需要的是股本经营、结构经营,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资金,特别是做投资的,但是现在这种产品太少太少,所以银行改革我们关注,汇率改革我们关注,股权分置改革我们关注,我们更关注是金融体制进一步的改制,推出更好的金融产品,解决金融产品的缺陷。

  任晓彦:

  刘总对金融改革不是太满意,另外也不太乐观。作为企业家提出了呼吁。大家都知道外资的力量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产业都是游击队,慢慢就是正规军,在我们投资金融界第一次上的就是正规军,是集团军,这里面有很多国际知名银行的代表,外资投资银行在中国做了什么,他们主要从事哪些的工作,他们在2005年对于中国的金融变革有哪些推动?哪些创造,有哪些理解,下面请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先生讲一讲。

  李小加:

  我想2005年大家对于银行的改革,证券资本市场的开放,我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大家如果看2005年银行全面的引资上市,大规模第一次历史性的变革,还有资本市场上证券公司开始举步,这是两个反差和两大对比。我感觉到银行在2005年这一次大规模的开放给外资上市成功,这个大家都已经有目共睹,但是最近在中国的媒体各个方面对于这方面的评论和对它的一些评价,似乎有一定的负面的东西。我在这个地方我想讲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说我们对比一下银行业的开放和证券业的开放,我们银行界2005年是历史最佳的一个周期进行开放的,这个周期最佳的开放就是有强大的银行系统经过这么大年的改革已经初步形成;第二就是强大增长的经济使得银行系统很多的问题得以缓解,相当程度上加以改善。但是经济实力政府可以一笔买单,一次性买单使中国银行业一下进入到最强盛期。但是真正的问题,将来实际上大家关心的就是经济放缓以后怎么样?我们自己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是自己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政府一次性买单,政府一次性把过去一笔勾销,但是谁会保证将来不会再出现。因此以前的外资想进进不来,或者是你想让人家进来对我们的冲击也太大,或者是你想让人家进来人家不进来,我们谈判的筹码最高的时候,其实应该最大的成就就是我们使得外资第一次把中国的银行业没有看成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以前总是认为这是一个最大的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随时是一个陷阱,怎么也不可能进,但是2005年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全球的金融把中国金融重新放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段评价。也就是中国在消费业、能源业、服务业各个方面都认为中国是全球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全球有巨大的影响,2005年也是第一次把中国金融界真正开始纳入到全球市场,这么多大的银行都愿意进入。

  这种情况下,我很希望国人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突然认为人家来了,突然觉得自己很自大了,这个时候要学广东人,不要看别人赚多少钱,别人拿多少好处,我们更多看看是不是对我们自己有利,对我们自己是不是长期的。否则突然发现美国银行或者是哪个银行进来短期有了利益,大家突然认为我们马上要关闭了,因为要把好东西一下让给外国人了。其实政府一次买单,买这么大的单将来怎么办?最好能够傍上一个垫背的,一次过去的问题解决了,将来经济放缓不一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在我们成功的情况下把海外的金融机构拉进来,跟我们一起共担将来有可能的风险,这样一次性才能把中国金融改革走向全球,真正和国际接轨。所以真正的考验是未来。

  反过来看证券业的开放,2005年是反差最大,是我们最黑暗的时候,这时候是不是不应该开放,最强的时候应该开放,是不是最差的时候不应该开放。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最强的时候是你谈判筹码最好的时候,是你开放最好的期间,但是有的时候你最差的时候,不可能再好的时候,一切都需要再振兴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是一个问题。2005年实际上是中国证券事业牛仔时代正式结束的时候,就是这个大棒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率,是不是外资的银行一定比中国优越,这些外资到中国来就变得这么高尚吗?不是的。任何的海归,如果放在2005年以前中国市场牛仔时代,我们一个个也都可以成为牛仔,也可以抢食禁果,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哪个机构天然是优越的,只是基本的基因上面是不是已经培养了一个对禁果的认识,对于大棒的认识,如果禁果太甜,大棒不容易打造的时候,世人都会吃禁果。但是海外资本市场长期在监管底下,每一个人的基本因素里面已经在血液里面融入对禁果的恐惧,对大棒的恐惧,对禁果的审慎,今天牛仔时代真正结束的时候,真正需要振兴的时候,完全是一个可以考虑开放的契机。银行业的改革中间,银行可以非常有魄力的一次性把历史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洞,完完全全跟外面的外资一家一家谈,把我们非常非常丑陋的东西,应该属于一次性能够解决关起门来清干净的问题一家一家暴露出来,所有的外资都跟证券公司谈,政府似乎这边买一个单,那边买一个单,买的单只有拿出去以后使外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更加信心丧失的这样一种过程,为什么不能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有力度彻底能够把它明码实价,能够明媒正娶。证券业百年老店一件事情就可以全部彻底丧失,这种事情同床异梦不可能,不可能大家一起把未来交出去,也就是大家关心的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没有控制权。这种情况下,与其现在这样,大家都偷偷摸摸,实际上大家谁都清楚做什么,谁都知道出来什么样的变通的办法,什么样的大国应该有大国之风,我们真正在证券业开放就应该明码实价,就应该明媒正娶,而不是补以前的洞,证券业的开放也应该根据2005年银行的开放作一个借鉴。银行的开放,资本市场的开放,因为不同的原因,应该都是一个最佳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在不能再坏的情况下考虑有大力度的开放,谢谢!

  任晓彦:

  看来李先生提供了另外一个不太一样的视角。我想台上嘉宾有两位单先生这是不多见的,首先请本土的单总。

  单祥双:

  各位上午好,今天非常巧,单伟建、单祥双,一个代表外资,一个代表本土,我们俩又都是山东人,非常巧。今天的主题是2005变革中的金融成长,因为我自己操作的是本土的这一块,从昨天的论坛到今天的论坛,有几个论点是对我产生影响,也是我一直思考的。

  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在用鲜花、掌声和美酒欢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像欢迎解放军进上海一样,这个时候我们的本土资本在干什么?本土资本在相遇而亲,为什么这样。我们给外资的这些待遇,这些优惠,这些条件,是本土所不能享受到的。换句话说,本土资本在呼唤着跟外资一样在中国的国民待遇,因为这是论坛,我们就交流一些观点。我们想因为在座都是业内比较大的公司,外资投资平安保险3500万美金,11年后变成11.7亿美金,我们国家自己拿自己的钱买美国的国债,3500万美金,11年后赚的钱是多少?1500万美金,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推动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本土资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像外资一样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所带来的收益,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最严峻的问题。当我们中国自己没有钱的时候,我们说人家有钱,有钱的人财大气粗,他要干有钱的事情,有钱能够赚更多的钱也是正常的。当我们自己变得也很有钱的时候,换句话说中国并不缺钱,中国的存量资本如果被激活的话,我们会产生自己的美林,自己的高盛,自己的新桥,自己的本土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因为这个资本存量已经具备了。但是我们具备了这么多资本的时候,仍然不能像外资那样去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收益,中国银行朱行长助理也在这,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大银行在上市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社保基金,我们保险资金大量的钱投入不进去,为什么不能进入这个行业?为什么不能分享?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捆住了,我们自己不让自己去做,也就是我们政策法规的局限。我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其他的资本,社会上的民间资本,其他的资本,庞大的资本不能够通过一个工具,一个平台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来参与中国产业建设、经济建设,闲置在一边,或者是在银行圈里面低效的在这个圈子里面运转。为什么?就是我们缺少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什么?在我看来叫中国本土的直接投资基金。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直接投资基金这样一个载体来把中国本土的资本吸纳过来,然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投资基金,来投资我们中国的企业,投资的产业,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收益。

  这一点历史走到今天,应该说2005年,中国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就是在11月份还是什么时间,创业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有三个事件我认为是中国本土资本全面崛起的一个起点,所以我今天要说一个观点,2005年是中国本土资本崛起的元年,三个事件,或者是三个重大的事件。第一是中国创业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这个办法的出台,把创新投资基金,也就是政府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一些不清晰的政策相对清晰了。比如岁数上的优惠,比如允许银行等金融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是第一个事件。美国风险投资怎么引进来的,就是美国允许投资基金进来,所以才催生纳斯达克经济,是资本推动型的,中国本土资本参与这一点也需要这一块,这是第一个事件,我觉得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中国本土资本的意义,中国本土产业,本土企业的意义都非常重大。第二点就是温家宝刚刚签了天津滨海产业基金,现在又叫渤海产业基金,这个产业基金在批示上明确说积极推动试点,抓紧出台产业基金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这个事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型产业基金,也就是直接投资基金开始浮出水面,这是大型产业基金的第一支基金,首期规模是50亿还是100亿,我们现在在做能源产业基金也是100亿规模,还有一些其他的基金,这是第二个事件。第三个事件实际上跟金融表面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关系十分重大,就是我们国家开始意识到,开始提出自主创新。什么叫自主创新?基于自主的创新。我经常讲一个观点,叫外资不活,如内资不稳。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推动资本为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我们的产业在被空心产业化,我们对外资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自主创新能力不是提高了,而是削弱了,本来还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企业,由于外资的进入和掌控,使得自己成为整个外资大集团的一部分了。在竞争市场没有被打败的企业,通过合资被打败了,把品牌也消失了。所以自主创新本质意义上来讲,就是要培育出本土的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有自主经营运作模式这些大型企业集团。怎么培育?靠外资来培育这是不现实的,靠我们现在社会上民营资本来培育,国有资本单纯来培育都不大现实,为什么?民营资本存量不大,国有资本机制不行,那怎么办?就靠本土基金来培育。所以本土基金、本土资本的全面崛起和参与支持中国本土企业、本土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动力。我讲这三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本土资本开始崛起了,由过去小媳妇,现在开始逐渐在长大,熬到今天,或者是到未来,很快就会变成和外资平等的成本在中国经济领域里面来进行参与,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作为本土资本的一个分子,或者是一员,我极力呼吁给本土资本松绑,我们并不要求给本土资本比外资优惠的政策,我要求跟外资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这样我们对本土资本的发展就充满信心,我简单说这些,谢谢!

  任晓彦:

  单总首先表态作为资本投资管理人对于本土资本没有获得合理回报的机会有所顾虑,但是他也很有信心有一些新的机会。另外一位单先生是比较特殊,是国际待机,如今也为中国资本服务,也为中国资本创造价值,而且为在座的各位企业服务,我想他是双重的身份,听一听他的意见。

  单伟建:

  谢谢各位。我刚才听到各位谈了中国金融改革,金融市场,银行市场等等各个方面的见解,我觉得该说的都已经说得差不太多了,我加几句,我确实觉得2005年是中国金融改革,金融变革意义重大的一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年,我们有汇率的改变,我们有银行体制的改革,我们还有股权市场的改革,这些改革幅度都是相当大的。

  我一直以为中国经济存在两个非常巨大的矛盾,我刚才听了各位讲了一下,我才知道实际上还有一个大矛盾,我以前没有注意。我先讲一讲这两大矛盾,一个大矛盾就是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一直是高速增长的,增长的速度持续时间之长是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所经历过的,25年平均9%,我们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但是同时在这一段期间,银行体制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看不到的,因为一般来说不良贷款的产生,都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金融衰退,韩国也好、日本也好、美国也好,才使银行体制中的资产不良性产生出来,而我们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之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我们刚才讲银行机制改革就是清理不良资产,国家买单的方式,所以这是经济巨大的一个矛盾,也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任何一个历史时间都没有见过的,这是其一。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矛盾,我和单祥双先生都是做投资的,要讲投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其实投资是非常容易的。为什么?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不要说以9%的速度增长,就是以4%的速度增长,一半都不到,你就不用处心积虑考虑到哪个企业投资,把钱投入到股票市场25年持续增长,你能不赚钱吗,美国、日本、东南亚只要有一半的增长肯定在股票市场上赚钱。过去5年我们经济涨了50%,累积起来过去5年增长了50%,我们股票市场跌了50%,深圳64%,上海46%,加起来超过50%,这是非常大的矛盾,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产生这种矛盾的现象,经济增长股票市场赚不到钱。刚才各位又说到一个矛盾,我没有考虑到的矛盾,中国是一个不缺钱的国家,我们的问题就是钱太多了,我们的固定资产是由固定资产投资所推动的,心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50%,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达到这种大的比例,为什么?刚才朱民先生也讲了,其他先生也讲到了我们钱太多,讲存贷比,我们存款和贷款的比例是在上升的,钱多的存在银行不知道该怎么贷,贷不出去。

  尽管如此我们刚才的企业说到找不到钱,我们到股票市场融资是融不到的,我们要想到市场上去融资融不到钱,融不到钱就造成一种什么情况?就是我们现在资本市场,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我想有两大引擎,一个是银行,我们的银行可谓是大引擎,因为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的资金来源,85%以上都是来源于银行。2004年银行贷款余额增长了2320亿,数字是相当大的,另一个引擎是什么?就是股票市场,我们的股票市场在过去的3年当中,融资的数量是每况愈下,越来越少,到今年干脆关闭了,2004年我们整个A股市场融资的规模是70亿美元,2320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长,70亿股票市场融资的增长,所以我们这两个引擎实际上只有一个引擎在超负荷的加大力量在运转,我们的股票市场的融资是逐年下降,现在干脆关闭,所以从来讲,我们讲明年对于企业是什么影响?明年刚才在座的诸位都讲到,银行可能会息贷,为什么会息贷,因为现在银行更注重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债信,也就是能够还款的能力。同时我们的股票市场现在处于关闭状态,新股上市是不行的,旧股要想发股融资也是不行的,所以我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这么多的经济活动,经济增长这么快,股票市场的引擎现在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那说明什么?企业的资本结构会每况愈下,因为你上哪找资本金,你有自我的形成,你有外资去请来资本金,有一些内资,但是在现代经济活动当中,资本金最大的融资来源就是股票市场,我们的股票市场居然是可有可无,可以把它关闭掉,你说企业的资本结构得这么脆弱,缺少资本金,那银行是不是就更发期待了,那经济还能像现在这样的速度发展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结果就造成我们股票市场的管理是生怕流量增加,你不是要上市吗,增加流量,恐怕会给股票市场压低;你不是要再融资吗,这恐怕也有危险,因为增加流量恐怕会把股票市场压低,所以我们干脆就不要流量增加。交行要上市,本来不是说H股和A股上市,A股太脆弱承担不了这个流量,所以请你到国外H股上市。结果过去3年H股的指数增加了200%,为什么?因为我们优质的企业都跑到外国市场上去了,不管是交行也好,建行也好,好的企业都跑到外资市场或者是外面的股票市场。我们内部的股票市场变成一个被保护性的市场,所以我不知道在座诸位知道不知道,到现在为止,H股的市值是3600亿美元左右,A股的市值是2800美元左右,也就是中国这么大,中国企业上市的市值还不如中国企业跑到海外市场上市的市值,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股票市场没有变成推动中国经济的引擎反而拖了后腿,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平衡,银行的改革有受到很大的威胁。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不稳定的话,缺少资本金的话,缺少缓冲器,缺少保护的话,那么银行贷款也就不会安全,企业也就不会安全。你用保护的方法来保护市场,我们本来A股市场企业就是良莠不起,而且好的还不多,还赶到国外去远走他乡,国内市场怎么能够走出低迷,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2006年是一个很危险的一年,是中国经济很可能放缓的一年,因为我不知道动力怎么而来,谢谢各位。

  任晓彦:

  刚才各位嘉宾总结2005年的变革时,他们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说对中国本土结构实质性重组的问题,比如说对资本市场结构性的变化问题。但他们也提出了一些严峻的挑战,比如说我们银行改组以后深层次的管理问题,还有我们资本市场境内外对接的问题,结构的问题。

    下一个话题讨论2006年乃至以后怎么成长,但是说到这个话题,受到单教授的一个启发,他刚才提出本土的资本没有得到合理的机会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更不能谈世界经济的增长。这里面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嘉宾想了解的,也就是说比这个更严重的是,或者是更严峻的是,我们本土的金融机构,不光是资本,我们金融机构的开放乃至我们金融市场的开放。

    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在这里李小加刚才演讲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就是肯定开放,第二就是开放外资,我想请台上的外资机构代表谈谈,你们怎么看我们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是否一定要开放,开放是否只对外资,我想请你们简单聊一下这个话题。

  汤敏:

  今天很高兴探讨这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在网上也一直辩论,我刚才非常同意各位的发言,也就是2005年确实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年,在这一年里,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亚洲开发银行也有同感,从年初第一个深圳综合担保公司到我们投资中国银行和刚才朱民说到我们发的熊猫债券,这里面对于亚洲开发银行来说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但是从我所工作的单位来看外资在这里面起什么作用?是起资金的作用还是起到带进很多理念,很多方法等等。我记得我们这个外资和一般的商业外资还不太一样,因为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类似国际性的开发银行,而且政策层面非常重要。实际上进入中国的银行业,亚洲开发银行是外资第一家进入的,早在90年代初,亚洲开发银行就是第一个外资进行投资的,尔后我们又投入了光大银行,96、97年投入的光大银行,正因为有长期政府的观察,看这些外资银行进入起什么作用,会不会造成重大的威胁,对中国的银行发展会不会有重大的威胁,慢慢建立起信心,包括进一步的开放,这些我觉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政府又让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第一家发行长期债券,我们发行了十年以上的债券,我想这也是一种国际接轨的方式,因为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我们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所有的任何一个大国,我们面临的也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所以如果我们关起门来改革,应该说它的成效可能会不是很好。

    比如说刚才单伟建谈到的我们的股市就给它关起门来做,做很长时间就没有做好。进入外资重要的不是在于资的问题,而是在于按照国际标准的方式,如果你不按照国际标准的方式,外资就不太愿意进来,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包括我们发行债券。很多过去国内的一些规定,可能都要有所突破,这样外资引进的是国际标准,而不仅仅是基金。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通过外资冲破过去一些障碍,把中国的金融业,按照国际的标准起码接近国际标准来发展,这肯定给我们国内企业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外资的重要性不在于他那一点资,也不在于他赚的那一点钱,更重要的是标准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是给予外资的待遇没有完全给予内资同样的待遇,这就是不够完美的。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说我们开发的过大,开发的过快,外资进来过多,而是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在给外资开放的同时,应该同时给我们内资同样的贷款,同样的机会,这样使内资也能在国际的标准或者是国际的这种方式下,能够享受到发展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我们本土企业跟外资合起来一起做的过程中,这样能够更快的发展起来。

    实际上在座很多的企业可能过去在制造业,在别的行业里面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样金融业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看,确实是金融业对内开放的步伐还稍微慢了一些,很可能在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在经过了2005年的突破以后,2006年是一个对内大开放的一年,也就是说在座的企业家们要观察,要重视,要注意金融业开放所带来的机会,要积极地也有一定风险的投入到金融业开放,抓住这个机遇。我想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整个双赢的局面,否则我们只是一味地谴责外资,觉得外资占了大便宜,最后实际上对于我们本土的企业也是不利的,谢谢。

  单伟建:

  刚才汤敏博士讲的这个题目,我想再加一句,讲对内开放的问题,我想谈一下我们的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者的进入,一个是企业的进入。

    从投资者的进入的角度来讲,我们的A股市场对于外资基本上是关闭,内资是可以随时投A股,但是外资必须得通过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在一定限额之内投,所以这种情况下是对内资充分开放,对外资严格限制。

    但是还有另外一面,就是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上市,我们现在资本市场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就是证券市场有相当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企业一够格就可以到A股上市,要经过层层审批,作为政策优惠,往往企业才上市,实际上比较弱的企业得到政策支持的可能性就更大,这就是我们股票市场上为什么良莠不齐。

    这种情况下,也就是我们这个市场处于一种半关闭的状态,半关闭的状态不光是对外资,对内资,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如此,你现在上市是不可以的,所以企业要到外面去。

    刚才单祥双先生讲说我们也希望能投中行、建行和交行,并不是不许资金投,而是人家到海外投,你无路可投。所以我们现在对于外资和内资的开放,对于股票来说内资是充分开放的,但是没有好的企业到股票市场上就很难让内资得到同样的机会。

    我们的思路现在像什么?就好像一朵花,开得不是很旺盛,需要有蜜蜂来,但是我们担心多摆几朵花,蜜蜂就分散太厉害了,我就希望我这一朵花能吸引蜜蜂,所以市场就关闭起来,不需要有很多的花进来,实际上没有鲜花哪有蜂蝶乱舞,所以实际上我们不光是对内资的关闭,也不是对外资的关闭,实际上对外资的关闭更为严格,我们是对优质企业的关闭。

    我刚才说的巨大的矛盾,一方面钱多得不得了,大家拼命往银行存,另外一方面我们不知道往哪投资,而我们的优质企业跑到国外去了。

  任晓彦:

  谢谢两位专家在这里解答疑惑,他们也提供了一些信号。我想在座的台下大多数都是一些做经营管理的,从事经济的企业家们,台上的嘉宾能不能对于他们2006年应用好我们的金融产品,应用好金融服务,提升企业的价值,我希望各位能够给他们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汤敏:

  谈到2006年,我想有几个值得企业家们,当然也是全体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2006年能够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2006年到年底的时候,根据WTO的协议,外资银行应该能基本上达到国民待遇,或者是外资银行会更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银行业。以前我们的银行业主要是国内的银行在做,现在外资银行大量进来,这个时候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冲击,现在大家都还看不太清楚。对于企业来说一下又多了一个选择,除了可以找国内银行贷款以外,你现在很可能跟国外银行进行贷款,进行融资,这个机会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应该是巨大的,而这个机会不是要等到那一天才能做到的,事先企业要做准备工作,要让这些国外银行来了解你的企业,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你的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但对于我们国内银行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觉得之所以这两年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如此快速,如此加速,对于政府来说迎接这个挑战,或者是减少这个冲击是有着关系,所以这一点来说应该是2006年一个巨大的变化。

  第二,刚才我谈到2006年让中国的本土资本和本土企业进入金融行业,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突破点。因为从过去来说,或者说从理论上来说,我们领导人多次谈到凡是开放给外资的,一定会开放给内资,这应该有很多机会,这个机会中包括大家谈了很多很多年的民营银行的问题,包括农村金融改革问题,这些都是目前特别需要大力投资的地方,而且是一些新的领域,这里面会不会有机会,在明年的改革开放里这是不是能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希望在座的企业家密切关注,因为这些也都是非常巨大的机会。如果说过去的银行改革都还是在现有的银行里面作为参股的方式来做的话,很可能在未来一些新建的银行,特别是在农村推动多元化金融发展,农村三农问题现在变成一个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而按照目前农村的金融改革方向,很可能在农村的金融缺位越来越严重,所以这里面根据银监会,包括人民银行也在大力推动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发展,这里面应该说也有很多机会,这也是进入金融行业的一个非常好的突破。我想这一点在2006年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第三,刚才单伟建先生所说的中国股市不可能长期停滞,所以在2006年以后,发新股或者说这个能不能有所突破,这里面同样也给大家带来多的机会。

  总之,2006年可能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快速推进的年,这里面如果在座的企业家对金融有兴趣的话,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进入金融这个行业,谢谢!

  任晓彦:

  请各位嘉宾做一些补充。

  胡祖六:

  我想在座的很多都是从事制造行业的企业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世界加工工厂,非常令人举世瞩目。

    全球的股市靠劳工,靠资源投放,靠资源市场,因为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边际效益非常低,资本回报率非常低,没有资产,没有品牌,没有创新能力。

    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贸易摩擦,像

纺织品和欧盟、美国的贸易战,同时我们对资源也有更多需求,尤其是能源。在过去三五年全球初级产品,包括煤油、
铁矿石
价格猛涨导致贸易条件更加恶化,粗放式的制造模式对于我们环境的压力加大,在全世界20个最污染的城市里面有15个是中国的城市,松花江就是一个例子。

    再有一点就是印度的崛起,印度的挑战,为什么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我们的劳工成本,这些印度都有,而且在西方的眼睛里面印度还有一些中国没有的优势,就是英文的普及,所以印度完全可以和中国挑战。那么怎么办?这个答案就是“十一五”规划里面我们就是用全新的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要提高中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有很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很多的人才,但是这个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个金融体系,一个非常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给我们企业创业进行研发体提供支持,能够培养知识产权,提供融资能力,还有财富的创造力。

    光靠人才还不够,莫斯科大学可能和哈佛大学等等都是一样的,但是莫斯科大学为什么没有比尔-盖茨?这和发展金融体系密切相关。大家又问我们的金融体系很多缺陷,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关闭状态,我不说关闭,而是低迷的状态,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不能融资,不能增发,也不能IPO。就是到海外资本市场,我不认为中国的好企业到香港上市是中国的悲哀,这恰好是中国的福音,我不能想象没有香港我们的企业怎么上市,这是中国的悲哀,就算我们有很多的储蓄,很多钱,但是我们市场没有办法给中国最好的企业融资,但是谢天谢地中国企业可以到香港上市,这不是到海外,所以我觉得中国有香港是中国企业的福音,所以在我们目前资本市场中国好的企业应该A股上市。只要中国人民币可以兑换,即使中国企业可以到香港上市,我们的资金都是可以满足的。

  任晓彦:

  刘总是一位企业家,能不能从企业的角度谈谈。

  刘晓光:

  金融市场就是一个机构,市场、产品,机构在不断地变革,肯定企业关注。企业不断瘦身剥离,上市以后期待更加严格的金融市场。我觉得市场不会有太多的变革。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因为在座的很多都是企业,我想第一要关注的是银行改革的创新产品,比如说拿物业抵押十年期,到时候你还给我,我再还给你,土地也可以,我想关注银行的创新产品,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完全脱离股票市场转向资本市场不太可能,企业要灵活一点,要和各种各样的资本渠道对接,特别是股本市场。

    第三就是企业要多尝试。

  朱民:

  我是做业务的,从业务角度来谈。

    第一点,2006年要看汇率风险,虽然人民币汇率不会很快升值,但是美元、日元、欧元不同的汇率波动已经在扩大,中国不能避免不扩大,我请各位特别关注日本汇率。这可能在对在座的企业有很大影响。

    第二点,就是企业一定要关注贸易政策,全球整个经济的走向从明年来看应该是比今年略微降低,全球经济现在是两个集团,第一个集团是所谓的不平衡利益加剧,不平衡表示美国逆差和经常项扩大的同时,全球经济还在增长,特别是中国今年外贸出口37%的增长,1000亿美元的剩余,美国赤字达到1800亿左右,这个影响是很大的。我想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美国政府下决心改变储蓄率低的问题,改变经常赤字的问题,对于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们谈失衡谈了三年,我觉得是中国和中国的企业要想一想的时候了,如果美国失衡的状况开始改变的话,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我想企业明年要关注,因为我觉得2006年美国会采取这个动作,逆差太大了,以至于到了不可持续的时刻,明年全球汇率会降低,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点,企业利用民营的机会调整自己的资本结构,中国的金融机构太不合理,我们债券占37%左右,企业债券占GDP1%,股份占GDP的比重降到29%,低得不得了。但是现在开始发展基债,特别是另外一位单先生说本土金融机构想要介入,我觉得这很好。现在企业需要单先生这样本土基金的投入也需要银行贷款,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好。我很鼓励单先生多给企业支持,这很重要。改变企业的金融资产结构,也改变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现在融资结构都放在银行,银行占到现实融资的32.6%。因为中国金融结构是不容易改变的,股票市场占GDP的17.8%,债券占19.8%,所以我们这个结构一定要改,企业想办法走在前面。

    第四,我特别同意刘晓光的讲法,晓光对我们的批评或者是期望特别对,银行的改革从今年来看还是在动大框架,但是改革的本身就是我们能不能给企业提供优质、便宜、好的服务,现在还没有往上走,还在往下走,我们现在有一系列产品创新,我们现在和公司关系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企业和银行共同合作,创造新的经营产品,服务企业,服务银行,这是2006年的银企关系的亮点。这一点需要企业的关注,我们大家合作,把这件事做好,对企业、对银行,对中国的经济功德无量,但是我们自己还要努力,我们还在起步阶段,我们还得努力往前走。

  我简单说一下关于投资者的问题,我想有一个很重要,银行找战略投资者,找的是在银行技术、业务、产品给予战略合作的单位,而不是找钱,我们现在很多的基金,因为中国崛起,钱太多了,另外一方面就是这当中的渠道,银行渠道太单一,99年有2700亿资本金注资,这个结果看得很明显,很重要就是动机制,动体制,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是在治理机制、产品管理业务创新等等来推动。机制的改革,谁是最大的收益者?我觉得毫无异议企业是最大的收益者。与此同时不能忘记,很大的收益是中国的银行,因为中国银行占的比重太大了,亚洲金融危机说到危机从市场开始,垮台从银行开始。我觉得这是金融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后中国居民的存款92%在银行来面,银行做好了得福于全体老百姓,这是很关键的。

  单伟建:

  我觉得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本金。2006年能够有充足的资本金非常重要,如果在座的哪位融资规模在10亿人民币以上可以来找我。

  李小加:

  我把我的一分钟时间留下给要提问的朋友。

  单祥双: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用本土资本,本土基金来支持推动本土企业发展,本土产业发展,刚才诸位结合我的观点也谈了一些观点,其中一个让我感到很深刻就是中国的钱,本土的钱还没有外资的钱那么值钱。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些散钱汇聚成大的基金形成强大的力量,来参与企业建设、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分享经济高成长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我建议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本土基金来迎接我们2006年金融产业变革的伟大时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