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全世界最快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 11:32 新浪财经 | |||||||||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中国企业家》杂志20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主题为“中国企业的冠礼——解读全球商业圈的中国年轮”。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钱颖一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中国企业家》杂志20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主题为“中国企业的冠礼——解读全球商业圈的中国年轮”。新浪财经独家图文及视频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钱颖一演讲: 钱颖一: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005年中国企业领袖的年会,
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0周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也经历了27年。2005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年,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一个从火星来的人到了地球,来观察世界上各国的经济情况,如果他到了中国,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空前的繁荣,他看到了拥挤的餐馆,得出了消费旺盛的结论,他看到了繁忙的建筑工地,他得出了投资强劲的结论,同时他也看到了非常繁忙的港口,那么他知道中国的出口非常强盛,因此有过经济学训练的火星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的确是非常繁荣。 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去询问中国国内的人们,你会发现国内的人似乎是感到空前的困惑,不仅企业家感到困惑,政府官员感到困惑,连一贯非常自信的经济学家们也感到困惑。那么人们在怀疑,媒体也在置疑,当然我们可以说火星人了解的东西比较表面,我们可以看到深层次的问题,我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我们看的东西太细,往往有可能使我们对于一些东西看得不太清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稍微有一点距离,反而会看到一些我们原来看不到的东西,发现我们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横向的国际比较,我们需要纵向的历史回顾。这样会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引出一些新的启发。的确外来的火星人会给我们一些特殊惊奇的观察。 今天我说明这样几个问题,会表明这样一些想法。有一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其实并不是那么特殊,有一些我们感到特别困难的,其实其他国家都存在,都经历过,甚至曾经经历过。有一些我们感觉到习以为常的,确不知道是我们特有的。刚才柳传志先生讲了三个分量很重的字,做企业要想清楚。当我们观察中国经济在这个时候的状况,我们也非常需要想清楚。想清楚的一个办法就是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比较,其实我们并不缺乏比较,我们同东亚比,我们同俄罗斯比,我们同拉美比,我们同印度比,我们同美国比,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比较本身,而在于如何比较,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会起到很大的误导的作用,而真正正确的比较却可以使我们能够有新的思路,甚至可以挑战所谓的常识。下面在我的演讲中讲两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中国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感到自豪,这是完全应该的。不过,我们一直总是说中国经济增长是全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快的经济,甚至说这是奇迹,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吗?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确引人瞩目,但是并不特殊,也非奇迹,所以我们完全不必要沾沾自喜,是不是中国的经济是在全世界中增长最快的吗?这样一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你以哪一年作为起始点,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做一点说明。 我们的习惯总是以1979年作为起始点,在我们看来是很自然,但是在一个外面的人来看并不是非要取1979年为起始点,为什么不取1965年,或者是1970年,事实上如果我们取1965年或者是1970年作为起始点,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年中并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而且大家不会猜出世界上这个时期增长最快的国家,因为它不在亚洲,也不在欧洲,也不在美国,而是在非洲,在一个大家想象不到的地方,南非北面的波兹瓦纳,大家感觉到非常惊讶,为什么是这样的?事实上波兹瓦纳在过去30多年一直是全球应该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是奇迹的话,所谓奇迹就是经济学家很难用现有的因素理解的,它更是奇迹。比如说中国地处东亚,波兹瓦纳地处非洲,地理位置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对波兹瓦纳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知道靠沿海是非常有利的经济环境,对波兹瓦纳周围全是热带,但是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了一个国家有很多资源通常是件坏事,而不是好事,而波兹瓦纳创造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波兹瓦纳的发展是一个奇迹。 第二个事实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各个国家在起飞的第一年来看增长点的话,我们发现中国也并不是增长最快的我们。我下面展示的这一张图是中国与其他一些东亚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每一个国家都以它起飞的最开始为原点,比如说中国是1978年,日本是1950年,台湾是1958年,韩国是1962年,你会发现中国这一条红线是人均GDP购买力评价,难怪有的真正做过国际比较的人会说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这么慢,这里面也让我们知道合适的比较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否认中国取得伟大成就,我们对自己的增长感到自豪,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个适当的比较,会让我们有冷静的头脑。 第二个例子我们从增长引到现在另外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什么问题?就是中国的收入分配。现在特别是在这一两年中,大家对中国的收入分配非常关切,特别是似乎是一个常识,就是中国的基尼系数,这是一个衡量收入不平衡的重要指标在逐年增加,已经到了0.45,这个概念是相当不平等的状况,甚至超过印度,引起了很多社会上的忧虑。但是对于这一个也是需要仔细的分析和比较,我们想知道什么是世界一般的问题,并非中国特殊的问题,什么是中国的特殊问题呢? 首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过去20多年中,也就是从80年代以后,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欧洲国家、非洲国家,每一个国家的内部收入分配都变得更不平等,以至于综合的指数按人口加起来平均的国内不平等指数都在加权上升,这就是说明不平等的上升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知道有两个基本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一个是技术的变化,一个是全球化。技术的变化是使有技能的人与没有技能的人之间的生产差距变大,因此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收入差距会鞭打。全球化使得全球资源重新分配,很多工厂从发达国家到了中国和印度,那么也就使得发达国家的工人收入相对降低,而发展中国家有一些人可以到高水平的企业工作,也就导致收入差距的增加,这是共同的。 但是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家可能不会想到的一个现象是虽然每一个国家内的收入差距变大,但是全世界收入差距是在变小,而不是变大。这是悖论吗?不是,很简单,就是世界范围收入差距主要原因并不是一国之间的差距,而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在过去20年中,过去的穷国像中国和印度,在几亿农民贫困线上的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因此从世界范围来讲,尽管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在增大,但是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在减小。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启发,中国把整个经济看作很多经济的联合体,上海、北京,城市和郊区收入差距减小,我们的差别是在地区和城乡之间,如果我们把贫穷的地区和乡村收入提高的话,尽管城市内部的差距在扩大,仍然有可能减少全社会的差距。有趣的是通常人跟我们的感觉不一样,因为我们的感觉只看到周围人,不能看到全球的。 刚才我讲到世界性的趋势,后面有一些经济规律,中国有没有特殊的呢?有,下面我讲两点。第一点,我们现在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的都用的是当年的基尼系数,当年的收入,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只是衡量收入不平等的一个方面,它不是一个全面的方面。设想一下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是0.3,相当平衡了,另外一个国家基尼系数0.5,相当不平衡,5年以后0.3的国家仍然是0.3,0.5的我们仍然是0.5,我们能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前者比后者更平等,完全有这样的可能,前面那个国家富人五年前是富人,五年后仍然是富人,五年前是穷人,五年后仍然是穷人,而后面的国家五年前富人变成了五年后的穷人,五年前的穷人变成了五年后的富人,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分析数字的时候我们要想清楚。这样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可惜中国经济学家没有人做,倒是美国一个经济学家做了这方面的工作。这是1990年与1995年 把收入分成五个阶层,最富的1/5一直到最穷的1/5,这里面的数字是说比如第一行1990年你是最富的1/5,到了1995年你不再是最富的1/5的概率是多少?0.562;1990年你是最穷的1/5,到了1995年你不再是最穷的1/5的概率是多少?0.508。也就是转移出所有收入的群体的概念。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国际上是什么位置呢?我们知道有很多国家是可以比较的,我们可以跟美国比,美国的收入流动性是相对比较大,因此很多国家的收入流动性相当小。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个收入流动性非常大的美国,所有这些数字全部小于中国,也就是说,从长期的不平等来讲是小于短期的比例。这对我们的认识会有一个看得更清楚的过程。这似乎是我们平常觉得很司空见惯的,但确实比较特殊,比如在印度,由于社会等级制度使得社会流动性就小得多。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有没有坏消息呢?也有,有是中国的腐败指数相当之高。所以收入分配中的相当的一个问题是因为腐败造成的不平等。这样的分析就可以使我们从泛泛的忧虑不平等走出来,把目光集中在打击腐败、鼓励竞争、帮助扶贫、创造机会。 刚才利用这一点时间跟大家讲了两个例子,通过这两个例子,一个是关于增长的,一个是关于收入分配的,它告诉我们用崭新的视角,用合适的视角,特别是用扎实的分析,会如何改变我们认识的尝试,挑战我们的特殊,发现我们真正的不寻常。我也希望给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