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月初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向三鹿集团注资8.64亿元、掌控43%的股份,中国乳业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三鹿、完达山这六大巨头之中,除了目前的龙头企业伊利独扛民族品牌之外,其他几家尽皆流淌着外资的血液。
外资急入中国乳业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高昂的投资额,创下了外资企业对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投资。外资所持43%的股份已经逼近三鹿对企业的控制权。
在三鹿之前,更多的中国乳业巨头已经与外资共舞多时。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光明乳业第三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达11.55%。而作为蒙牛的战略投资者,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及英联投资一度以引领者的角色,指引蒙牛弄潮商海及香港上市。而完达山50%股权,也被英国RichKeen公司和统一联手认购。至于北京的乳业霸主三元,麦当劳一直是其战略合作伙伴。
外资侵袭是喜是忧
外资如此大面积地侵袭中国乳业,究竟是喜是忧?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中国乳业的繁荣局面,与其有效地整合外资息息相关。来自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字显示,在外资大举进入的2004年,中国乳制品工业产量达到949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8倍,其中液态奶增长14.4倍。
但在市场节节升温的背后,外资对中国乳业的侵袭也引起业内人士的警惕。由于乳业产业链较长,与中国三农问题紧密相连。因此,外资对中国乳业的侵袭,更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有关统计表明,仅伊利一个企业,其吸纳的直接、间接就业和涉及的家庭总人口就超过100余万人,帮助农户贷款已超过15亿元。而一旦中国乳业领先企业的控制权丧失,它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将会极其深远。毋庸置疑的是,外资的本性是逐利的,它不会考虑更宏大的产业大环境。蒙牛上市后,以摩根斯坦利为代表的战略投资者,就先后两次抛售所持股份,先后套现近20亿港元!民族品牌何去何从
在外资大幅侵袭的背景下,民族品牌何去何从?
伊利的发展是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的标杆,2005年它成为中国乳业乃至食品业第一个奥运会赞助商,而今年完成100亿元销售也已成定局。让业界人士欣喜的是,尽管没有引进外资,伊利的国际化眼光同样不逊色于任何企业,其整合国际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也可谓游刃有余。今年8月,伊利与芬兰维利奥公司签订了益生菌LGG中国市场5年的独家使用授权。伊利在乳业一马当先,证明引进外资并非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民族品牌照样可以引领行业发展。
网络编辑;李亚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