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岁末回望价格曲线折射来年经济走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8:31 人民网-市场报

  

岁末回望价格曲线折射来年经济走势

  房价

  涨幅稳步回落

  观望态势未消

  同一年前楼市的“疯狂”上涨曲线相比,今年的

房价逐渐趋于平稳。中央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价格的调控政策,有效抑制了房价涨幅,房地产市场正朝着遏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房价涨幅逐季平稳回落。其中一季度上涨幅度是12.5%,二季度涨幅是10.1%,而一到三季度涨幅是8.8%。

  “不是说非要把房价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一下拉下来不可。这样既不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也不符合政府和百姓的利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解释说。

  然而,人们也注意到,“持币待购”成为当下不少购房者的心态。

  “金九银十”,在一些开发商眼中,是今年楼市调控的“大限”。尽管一些房产商竞相推出打折或送礼的优惠措施,但潜在购房者并不领情,仍在等待房价继续下跌。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出现了空置率与房价背离的走势。

  ■新闻链接

  物价部门将在2006年干预

经济适用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管理、住房销售、房地产中介与物业服务费等行为也将得以加强管理。

  油价

  高油价时代来临

  须转变定价机制

  2005年的

国际油价走势可谓跌宕起伏,从50美元飙升至70美元,仿佛突破了人们的“心理极限”。

  与其相对应的,是“呼之欲涨”的国内油价。今年以来,国家6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包括1次降价)。一路上扬的油价曲线,向人们宣告“高油价时代”的来临。油价高企对石油石化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要将高油价对我国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今后一方面要通过加大石油勘探力度等继续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可通过价格调整等手段来抑制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的报告指出,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已难以为继。同时,国内外巨大的石油价差也会引起国内石油企业囤积居奇,大量出口,人为加剧供求失衡。今年夏天广东一度发生的成品油荒已经凸显了这个矛盾。

  ■新闻链接

  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已迫在眉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明确表示:“必须妥善处理石油价格变动后的各方面利益关系。”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对部分弱势行业和弱势群体适当补贴的机制等。

  粮价

  短期保持平衡

  长效机制缺位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价今年走势平稳。然而,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农民收入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认为,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实际上成为今年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9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麦收益情况调查显示,今年全国农民种植小麦平均每亩纯收益为166元,比上年减少33元,下降16.6%。小麦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肥料、种子等生产投入增加和小麦价格下降。

  “有关部委从去年就对大型化肥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实行限价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研究室主任韩一军对记者说,“真正的问题是,粮食价格再上扬的空间很小,这对粮食主产区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从中长期看,破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农收入波动问题任务迫切。真正的挑战,在于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长效机制仍然“缺位”。

  ■新闻链接

  有着“价格发动机”之称的粮食价格成为物价稳定之首。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首先对2006年的粮价稳定进行了部署,即各级物价部门要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与此同时,影响粮价的相关化肥价格、涉农收费等问题也将继续得到密切关注,以便将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

  股价

  弱市心态难挥去

  股改成果待时日

  被称为“中国股市改革年”的2005年,以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为代表,管理层频出“新政”,意在重整市场信心,但股市总体上低迷之势仍让人感到遗憾。

  今年4月“股改”起步后,曾出现“群情激奋、人气高涨”局面,甚至跳出“6·8井喷”行情,但未能止住大盘颓势,上半年股市一度跌穿“千点”大关。10月份再次出现一轮“跌势”,1100点整数关破位,市场信心再受打击。

  光大证券、中原证券等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年内股市将维持在1000-1200点区域的“平衡震荡格局”。业内人士分析,“股改”很快从试点转为全面推进,市场的股票供应迅速“扩容”,因缺乏相应的增量资金同步入市,助推了行情低迷。同时,投资者预期较高的“股改”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最新的“耶鲁-CCER中国股市投资者信心指数”显示,近八成投资者认为,目前A股市场股价相对合理和偏低,总体具有投资价值。看来,要真正分享“股改”的果实,恐怕要等到2006年制约市场的因素逐渐消失、弱市心态被扭转之时。

  ■新闻链接

  12月5日又有19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入股改程序,成为第十二批股改公司,至此完成股改和已经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22家,股改公司已达流通市值1/3。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日前表示,目前“股改”正集中推进,将力促投资者对“股改”在总量、时间、价格等方面形成稳定预期。新修订的证券法、公司法的颁布实行,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明确了发展资本市场的具体框架。

  钢价

  产能过剩令人忧

  结构调整正当时

  产业链承上启下的钢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举足轻重。然而,今年的钢材市场却让人“大喜大悲”,一路上扬到大幅下跌的曲线,令钢铁市场扑朔迷离。

  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及国内钢材消费量大增影响,一季度,我国钢材价格延续了去年6月以来的涨势,3月末达到高峰。随着降低钢材出口退税率,取消钢坯出口退税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国内钢价从4月开始小幅下滑。自9月下旬,一波中国钢价暴跌出现。多种产品跌破成本,品种覆盖面达95%。

  “国内钢铁产量大幅增加、部分品种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变化,是跌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说,这反映出国内钢铁市场发育不成熟,秩序混乱。

  发展改革委的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以来钢材价格的回落,是对前几年钢铁行业价格虚高、暴利的一种理性回归。在原材料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利润空间逐步缩小,部分钢材品种难免出现亏损,但尚不至于出现全行业亏损。

  ■新闻链接

  商务部最新预测报告称,2006年中国钢铁产量的增幅将大大低于2005年。权威部门预计,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短期内钢价大幅度回升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趋稳,这为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明后两年,将是我国钢铁工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敏感期。当务之急就是加速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整顿钢材市场秩序。

  (宋振远李柯勇王立彬张景勇邢静)

  《市场报》(2005年12月07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