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容城 为人做嫁黯神伤(调查·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8:31 人民网-市场报

  

容城 为人做嫁黯神伤(调查·关注)

  有“中国北方服装之乡”之称的河北省容城县,服装生产企业林立,年产衬衫、西装1.5亿件(套),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这儿的服装企业老板哪怕拥有数千万资产,却往往仍以“打工者”自嘲。他们告诉记者,容城的服装企业多为贴牌、定牌生产,“为别人做嫁衣”,只能赚取一点加工费,心里实在不平衡。

  “贴牌生产,人家卖价达到七八千元,我们只能拿到120元加工费”

  改革开放之初,“万人裤子大军闯市场”让河北容城名气大振,服装产业也从此成为这个北方小县的特色经济。时光荏苒,如今容城已经跻身“中国服装名城”之列,与诸暨、

义乌并列全国三大衬衫生产基地。然而,记者在这里采访发现,容城服装虽然整体数量惊人,但发展模式存在隐忧。

  进入容城县境,即使在郊外僻静的公路两侧,也是连绵不绝的服装广告;这里的工业小区虽然没有机声隆隆,但进入厂房,却见成百上千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这个仅有25万人口的小县城,拥有5个服装工业小区,576家服装企业,6万余名从业人员,年产衬衫、西服等服装1.5亿件(套),出口50多个国家,人均创汇330美元。

  容城服装不仅发展迅速,也早已不再是质量低劣的“地摊货”。据了解,容城很多服装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器设备,缝、剪、熨均由电脑操作,下线的服装不管是质地还是版型,都属上乘。在京、津、沪等地的大商场,容城生产的服装并不鲜见;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服装品牌甚至国际品牌,也都在这里下有订单。

  既然生产一流的服装,理应获得一流的利润。就这个话题,记者向一些服装企业老板发问时,得到的却全是否定的答案。他们告诉记者,容城服装以外销为主,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价格和数量取胜。以衬衫为例,出口单价多为1.5美元,好的达到3.5美元,个别最高的不过七八美元。容城县外贸局局长陈永平向记者透露,容城的外销服装企业多是贴牌、定牌生产,只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通常一件衬衫的利润不到1元。

  刘大水是河北大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很多很多企业不过是‘打工者’,只能挣点工钱,人家拿的是大头。”那么,服装利润的“大头”和“小头”之间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刘大水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我这个厂子曾经给一个世界品牌加工服装,在中国商场里这个牌子卖到七八千元,而我们所拿到的只是120元的加工费。”

  国际贸易大环境变幻不定,主打外销的服装企业面临窘境

  容城大部分服装企业主打外销,除了贴牌生产利润低薄以外,还不断被变幻不定的国际贸易大环境所困扰。

  今年1月1日全球

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美国、欧盟等相继对我国出口纺织品启动了设限措施,或进行特别限制措施的立法。无论是中欧的折中方案,还是中美贸易磋商的迷茫,种种不确定性使得纺织企业面临这样的隐忧:无法估算配额,无法预测成本,无法维持可靠的供应渠道。

  对于一些主攻欧盟、美国市场的企业而言,欧美的“设限”、“特保”措施影响巨大。容城集宏兴服饰集团的郭永红将之比喻为“庆祝配额时代结束之后的迎头一盆冷水”。今年上半年,该企业本来已接到沃尔玛60万件衬衣的订单,生产计划排到了9月份。但是,美国提出“特保”措施后,沃尔玛马上收回了在中国的订单,转给越南的服装生产企业。本来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只好四处找订单,承揽一些低档的非“设限”国家的订单。

  “设限”、“特保”的影响残酷地摆在面前。今年4月的广交会上,美欧大进口商不敢下单,企业接到的欧美订单明显减少,就算签单子,无论是纺织参展企业还是采购商都显得小心翼翼,在签订意向或合同时不得不附加上这么一条无奈的条款,“一旦因‘封关’不能履行合约,我们不能负责赔偿。”往年大企业的活干不完,一些订单只能找小企业代为加工,而今年大企业也没有多余的活分给小企业。对大企业的影响可能只是一年的短期效益,而众多中小企业则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

  注册商标327个,却没有一个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牌子

  容城服装企业的软肋在那里?和全国的情况一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得好,关键在于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为别人“打工”的地位,没有原创品牌和技术,这场贸易战只会越打越艰苦。

  容城服装企业埋头拉车,不可谓不辛苦。今年容城县企业用于技改和更新设备的投资超过1.2亿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的规模企业中有2100多套机器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95%以上的中小企业中9130套机器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50多家企业引进了CAD排版及电脑辅助设计系统,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然而,接收国外订单,按单贴牌生产,是容城服装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这种“打工”模式利润低,企业要发展,只能拼数量、竞压价、抢出口。

  没有品牌就等于“打工”,容城的服装老板们也都明白这个理儿,并且不少企业早已开始了品牌经营、主打内销的尝试。在国外,容城服装注册自主品牌12个;在国内,容城服装注册的品牌更是比比皆是。据统计,容城县服装商标共注册有327个,却没有一个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牌子。容城的“比琦”、“奔亚”牌服装,虽然进驻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型商场,但一直走的是低档路线。其中,“比琦”服装虽然连续多年在北京亿元商场销售量排名第一,但售价较低,故销售额远远低于国内知名品牌。

  保定市工商联会长、保定市总商会会长赵桂良告诉记者,容城服装品牌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制造商品牌、加工商品牌阶段,所以产品附加值较低。此外,品牌过于分散,一个企业注册多个商标、分散企业品牌集中效应的现象比比皆是。

  正因如此,容城服装沉寂的品牌与高质的产品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激烈,使容城服装长期处于“高产出、低效益”的运作模式。

  容城服装发展品牌的瓶颈究竟何在?容城某企业的老总这样告诉记者:“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容城很多企业老总都是农民企业家,做外销只需到各地的交易会上接订单,然后按照订单的要求加工生产,出口到国外。虽然利润薄,但量大的话,企业也能维持一定利润,省却了营销环节,主要是图个省心。”

  河北大水实业集团是容城为数不多的主打内销的服装企业,大水服装在全国各个城市都设有专卖店,还聘请了王刚作为服装品牌代言人。其董事长刘大水告诉记者:“搞内销需要品牌的支撑,而经营品牌不仅需要高超的策划和精心的维护,还需要不间断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护品牌的影响力,这是一整套复杂的管理系统。以秦池酒为例,中国有多少企业倒在了创品牌的道路上。所以,注册品牌容易,提升品牌艰难,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所无法承受的。也许这就是容城服装企业无奈选择‘打工’的原因吧。”

  容城县外贸局局长陈永平不无忧虑地表示:“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器设备,却只能给别人做嫁衣。再过几年,如果我们的产品还停留在低附加值含量的层次上,指望以削价竞争取胜,那就真的是自断生路,要关起门独自悲伤了。”

  容城县县长刘延平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我们也在积极地为企业想办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加大了利用外资的力度。同时多元化开拓市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巩固欧美等发达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俄罗斯、非洲、南美洲和中东等多元化市场,以分散市场风险。鼓励企业在海外建厂。海外建厂能使企业规避贸易风险,是提高同行业市场占有率的最佳途径。目前,我们县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已达70多家,在境外设立公司、企业、办事处40多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创出我们自己叫得响的品牌。

  《市场报》(2005年12月07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