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中心确定四大量化指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03:03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田青瑶责任编辑 祝建华 昨天,上海市政协委员们视察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情况,视察了银行卡产业园、中国银联上海信息中心和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这也是本次委员年末视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总共有100多位委员参加了视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吉晓辉向委员们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情况。 吉晓辉介绍,上海目前已形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初稿)》。他表示,“十五”期间上海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登陆地和最主要的总部所在地,目前外资和中资合资金融机构达300余家,上海外资银行的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的一半以上。 “ 十一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形成“框架”的重要机遇。吉晓辉向委员们透露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既要实现建框架的总体目标,又要在重要的量化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他还提供了一些量化指标的考虑,经过于监管部门和其他方面专家的讨论和研究,目前确定了四个量化指标。预计到201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1%左右,这一指标主要反映金融业增加值对上海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度。2003、2004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10%。 同时,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的比重将达20%~25%左右。这个指标主要反映上海金融市场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 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也将达到70万~80万亿元左右。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和市场流动性,去年,上海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 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的交易额约32万亿元,未来五年内,估计交易总额将翻一番。最后一个量化指标是上海金融机构资产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比重将达10%左右。去年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万亿元左右,约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8.95%左右。 “十一五”期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扩大市场优势,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比如金融衍生品市场,做大债券市场等。 上海市金融办昨天还建议成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协调、推进和指导,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争取建立与国务院相关部委和各金融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建立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省市共同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合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