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 > 正文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7:25 新浪财经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mangazine·名牌》杂志主编、2005中国精英年鉴总策划人向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mangazine·名牌》杂志社运营部总经理周羽(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mangazine·名牌》杂志编务总监杨学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2005年中国精英颁奖盛典(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2005年中国精英年鉴封面(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12月5日下午,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mangazine·名牌》杂志主编、2005中国精英年鉴总策划人向熹,《mangazine·名牌》杂志编务总监杨学涛,《mangazine·名牌》杂志社运营部总经理周羽共同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分享精英年鉴的评选标准及评选过程。以下为聊天的精彩观点和实录(为方便阅读,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视频: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聊天实录

  向熹的精彩观点:

  2005年我们综合提出了“4+1”的标准体系,也就是要求志存高远、人格高洁、勋业彰显、思想夺目,再加上优雅生活。

  我们认为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是没有断续过,但是精神的发展大家都在往前走,优雅生活在人生目的中有占有多大比重,是不是人生的追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没有非常显性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将优雅生活作为一个参考。

  我们没有说哪一条是百分之百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他是附加的,我们认为在中国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就是一个圣人,很难找到。

  从根本来说,就像我们杂志社里引述的林语堂的一句话,物质和精神是很难分的。我们在强调精英意识时更多是指精神,精神大于一切,哪怕你的优雅生活还在未来。

  就目前中国来说精英生活各个的方面,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记录和筛选,可以供在这个生活里或者盼望进入这个生活层次的人做参考,未来肯定是让在这个圈子里或者不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

  我们的评选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编辑部的一个标准和结论,但是背后体现的是整个业界、整个传媒行业大家的共识,我觉得这个权威性是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们在做评选时,考虑到这个产品对精英人群的适用度,而不是从现代营销的角度来考虑品牌的成败或者是价值的高低,我们是从适用生活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区别很大,因为这样的评判标准还不多,像我们做年鉴的还不多,我们是想创造另外一个价值观。

  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不谈平等、不谈大众的东西似乎都是被视为负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情绪是不利中国的发展,其实媒体细分市场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我们打算用新浪网的平台,能够将我们的全套精英年鉴,用原版的给新浪网做首发,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帮助我们打造明年更优秀的精英年鉴。

  周羽的精彩观点:

    从整个杂志和我们杂志社在做的这一份精英男性杂志,实际上是描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及未来我们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为社会做出了相当贡献的人,他应该拥有的生活的描述。拿我自己来说,我也是希望早日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

  精英必须是满足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才能够有一个圆满的人生,达到一个境界。

    聊天实录:

  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准时连线我们的聊天室,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中国首份推出的精英生活报告,也就是2005中国精英年鉴。今天很荣幸请到这本年鉴三位主要策划人,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这次精英年鉴的总策划人,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向熹,《mangazine·名牌》杂志的主编。

  向熹: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然后这位是《mangazine·名牌》的编务总监杨学涛。

  杨学涛:大家好。

  主持人:最左边的是《mangazine·名牌》运营部总经理周羽。

  周羽:大家好,希望与各位网友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主持人:首先请向熹主编做一个介绍吧。

  向熹:首先我做一个团队介绍吧,我们推出的《mangazine·名牌》2005年12月号,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我们认为非常出色的一期特刊。

    因为这一期的内容包括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的中国十大精英男性评选,同时在今年的精英年鉴里,我们加入了用两百多天时间,合聚20位编辑,对二万多份名单进行了评选,最后入围的结果报道,以及年度大事件的报告。综合起来叫做“人物志”,这三个方面是我们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次我们来做客新浪,是想跟各位网友分享精英年鉴标准及评选的过程,希望精英年鉴评选可以越办越好,希望跟《Robb Report》一样能够成为一个世界权威的品牌。

  主持人:现在我们说一下精英年鉴的构成吧。

  向熹:我们这期杂志特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也就是我们所评选的年度的十大精英男性。第二个部分是物,评出了二十大类220种精英必知、比备、必去的物质生活产品。最后是志,是针对由精英所推动的年度重大事件,经过我们的筛选之后做了一个综述。

    精英评价标准:“4+1”

  主持人:精英男性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向熹:在2003年、2004年的评选,我们已经将“精英人物”与“新闻人物”进行了区别,而2005年我们综合提出了“4+1”的标准体系,也就是要求志存高远、人格高洁、勋业彰显、思想夺目,再加上优雅生活。故此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同我们的标准,今年的评选中,投票参与的人数空前。

  主持人:4+1标准里有没有更重要的?

  向熹:我们没有说哪一条是百分之百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他是附加的,不是这样的。我们认为在中国完全符合这四个条件,可以说是一个圣人,很难找到,只要符合两到三个条件,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候选人,再通过网友互动投票以及编辑部专业编辑投票共同选出年度的十大精英。而且今年基本上我们编辑部的投票和网友的投票是非常吻合,已经充分说明大家的认同是一致的。

  主持人:为什么将优雅生活变成了加壹呢?

  向熹: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是没有断续过,精神的发展大家都在往前走。优雅生活在人生目的中有占有多大比重,是不是人生的追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没有非常显性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将优雅生活作为一个参考。

  主持人:是不是前两年对人的评选之后,今年再加上了物的评选?

  向熹:是的,我们其实之前也考虑过,将精英生活方方面面进行评选,现在我们才进行分步的实施。

  主持人:而事件的评选呢?

  向熹:在年底时候大部分的媒体都会做这样的工作,因为新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写史。对于我们这样的杂志,所关注的社会变迁,也是通过一个一个事件出来的,对事的评选也是我们必备的。

  主持人: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男性精英的代表吗?

  向熹:我认为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吧,跟我同类型的人。因为精英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对社会的贡献、气质、追求是方方面面的,比较多元的。我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元吧,要说这个元的绝对代表也不是,只是一小部分,我希望能够成为更多的代表,正如希望我们杂志能够成为更多精英的代表。

  主持人:你认为自己是哪一个类型的?

  向熹:我希望有一个优质生活,然后也希望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得到实现,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类型吧。

  主持人:周羽先生,你认为《mangaizne·名牌》是什么类型杂志的?

  周羽:我谈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和追求吧。从整个杂志和我们杂志社在做的这一份精英男性杂志,实际上是描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及未来我们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为社会做出了相当贡献的人,他应该拥有的生活的描述。拿我自己来说,我也是希望早日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有更多人可以过上美好生活。

  主持人:是不是当我们都达到这样的愿景,就都成为了精英。

  周羽:还有一点,就必须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果是继承了很大一笔遗产,但对社会没有贡献,或者说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认为他实际上是贫瘠的。我想精英必须是满足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满足,才能够有一个圆满的人生,达到一个境界。

  主持人:通过三位的表述,对精英的感觉更清晰,就是要能够对社会有贡献,同时获得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等等。其实在精英的定义里,物质和精神对他们的分量是不是同样的重要?

  向熹:从根本来说,就像我们杂志社里引述的林语堂的一句话,物质和精神是很难分的。我们在强调精英意识时更多是指精神,精神大于一切,哪怕你的优雅生活还在未来。

  主持人:而精英年鉴对于精英来说有什么样的作用?

  向熹:简单来说可能就是一个生活引导,这份报告肯定会越做越好,我们今年评选出二十大类二百多种优质生活品牌,我们未来将会更加选择的精道。虽然我们今天初次做这样的事,但是中国的发展也是逐步向前的,大家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相信在中国这个市场上东西会越来越丰富,可选择面也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评选越来越专业,做出来的结果也更好。就目前中国来说,精英生活各个方面,我们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记录和筛选,可以供在这个生活圈中或者盼望进入这个生活层次的人做参考,相信在未来肯定是让在这个圈子里或者不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会知道,给大家一个向上追求的方向。

  杨学涛:我们这次整个物质评选,为了充分地将个人生活方面的产品归结在一起,我们这次花费的时间非常长,才做成了整个总榜单。门类是非常齐全的,采用的是“修、齐、治、平”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自己人生追求的一个总结,我们把它用到物质上来说,是延用了它的一个外壳。

    “修”是谈男装、配饰、红酒、名茶等;“齐”则包括了别墅、家电、理财等等产品;“治”包括了汽车、酒店、航空公司、IT产品、会所等等;“平”则包括了图书、CD、电影等等。

    “齐家”在古意里应该是指整个的家庭,包括家庭的教养,种种的东西,我们把它放在这里,把它作为精英家庭生活的一个总结。

    “治”和“平”,指对精英驾驭这个社会层面,对外层空间和时间的驾驭,包括了精英从个人修身到家庭对空间时间的驾驭,一直到修身等所有整个细节的包括。

    可以说精英年鉴的设计结构,包括了精英生活从个人到家庭,一直到对外界的掌控,所有的层面的总结。

  主持人:涵盖面比较大了?

  杨学涛:对。

  主持人:以后还会扩大吗?

  杨学涛:因为限于杂志篇幅,可能有的门类做的不够,比如说汽车,我们评选的年度汽车挑了十款,但是实际上就每个物质种类来说,涵盖到汽车的分类是非常详细的。我们下一步推出书籍,将会把每一个产品的分类更加详细一些,把它做的更精致一些。

  主持人:会考虑采用每一个季度分布一次吗?

  杨学涛:年鉴是年度形式,时机成熟后会逐步设计成为固定的专题内容,定期发布。

    如何保证评选的权威性

  主持人:这次精英年鉴评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我们是如何保证权威性呢?

  向熹:精英标准,我们认为标准也是比较明晰,我们的评选经验也是非常充足,另外我们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很科学的,结合网友评选,读者来信、来邮、短信评选,还有是专家投票。在这种结合里,我认为从这三年来说基本上都实现了我们的目标,将符合目标的人从50个候选人中评选出来,我认为这种目标都实现的比较好。

    物质方面我们用名牌的资源做杠杆,整合能够被我们撬动的资源来体现我们的权威性。比如说酒、茶等评选,在我们的背后有大量的专业机构和众多的专家,每一个茶或者酒的评出来,其实都是这个领域最精英的专家,多人评判的结果。

    例如汽车,我们为了最后结论的权威性,请了国内外的众多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研究人员和资深媒体精英,大家来共同做全球的年度汽车评选。所以我们的评选表面是代表了编辑部的一个标准和结论,但是背后体现的是整个业界、整个传媒行业精英人士的共识,我觉得这个权威性是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

  从志的方面,我觉得对年度大事件,任何一个做媒体的人,都是有分歧和共识的。我想在评选的过程中,更多是从精英自身角度,站在开创精英时代的高度,来认知年度大事件,更多是用历史价值观来观照。

  主持人:给我的一个印象,是跟一些财经品牌的评选有一点类似,其实对于物的评选权威性是最容易让人质疑的,我们怎样保证呢?

  杨学涛:我举一个例子,这次做汽车类的评选。首先我们自己有一份名单,并对每一个汽车类别都有一个详细、准确、严谨的定语,然后找了国内基本上所有知名的汽车媒体,由他们来提供名单核对。经过这个阶段之后,我们发现回来的,符合定语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吻合的,差别很小。所以不仅包含了编辑部意见,同时也是中国整个专业媒体里的一个综合性意见。

    另外像是红酒、旅游等,我们都是邀请华人圈中最具经验的精英评测。比如说红酒,背后有台湾、香港、大陆多名经验非常丰富的品酒师推荐,然后在这些基础上来做一个十大的评选。所以不仅仅是我们编辑部意见,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经过充分讨论达到的结果,有整个华人精英圈子权威人士意见支持。

  向熹:怎样和别的媒体评选的比如说最优秀的洗衣机品牌等区分开来,我认为产品好和最适合生活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一个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护肤品,它是商业品牌,有自己的产品和销售渠道,它和强生公司、宝洁公司来说,可能在品牌知名度方面远不如这些大的国际品牌,但是用这个品牌的人都说它是一流的,质量是不可质疑的。

    还有比如说我们做的知名香水,有一种香水可能中国99.99%的人都不知道,但是它是欧洲王室指定用的香水。我们在做评选时,考虑到这个产品对精英人群的适用度,而不是从大众营销的角度来考虑品牌的成败或者是价值的高低,我们是从适用生活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区别很大,因为这样的评判标准几乎没有,像我们做认真做精英年鉴的还不多,我们想创造另外一个价值观。

    《mangazine·名牌》杂志的“野心”

  主持人:本次策划的年鉴,策划了二年,20位编辑用了200天工作,这样值得吗?

  向熹:我们在策划做第一届精英评选时,就想到中国在目前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来驾驭生活,如何来体现生活质素真正的发展,我们需要一套生活物质的评选结果。从那个时候我们就考虑做,我们认为泛泛做或者认真做是两种投入,但是也是两种结果。

    我们杂志社一直是精益求精,我们一定要做到最优秀,我们花了这么多的人力、精力以及投入,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后悔,甚至说实话到现在还感觉投入不够,如果明年做的话我们投入还要加大。因为还留下了一些遗憾,可能跟我们第一次做经验不足还有关系,今后我们还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做的更好,使在精英圈子里的人或者向往这个圈子的人,成为一本指导性、标志性的刊物。

  主持人:你的言语里也透露出《mangazine·名牌》杂志社的野心,是不是想朝着美国《Robb Report》的发展方向呢?

  向熹:《Robb Report》,在富人阶层消费中有一个全面的评判。我们看中的只是它的专业水准,做这样报告是怎样做的,罗列体系是怎样的。

    我们跟它相似的地方至少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立足本土,它是立足在美国社会,我们是立足在中国社会;第二个,大手笔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来设计体系,所有的投入都是不吝啬的,以最认真来心态编辑。但是我们还有更多面对中国社会的创新,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中国《Robb Report》,但是我们会有更多自己的东西,更多东方的东西。

  主持人:颁奖礼是12月10号在上海F1国际赛车场上举行,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别致地点呢?

  周羽:我们选择上海国际赛车场,其实它有两重意义。大家都知道,上海国际赛车场是F1在中国的赛道,这个赛道应该说中国目前含金量最高的赛道,设计标准完全是世界一流,是体现中国走向国际社会的一个标志建筑物。

    我们希望我们在此所发布的精英年鉴,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精英面对国际生活的标准和价值观。我们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上举行这样的精英颁奖礼,希望这个颁奖的活动能够更有特色,更有精英男性的魅力。我们将在空中指挥厅举行这样的颁奖宴会,在空中不仅感受到现场精英云集的盛会现场,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去俯瞰赛道,那种心情的澎湃感,我相信所有参与的人都会很强烈。

    当天下午我们在赛道还安排了试乘试驾的活动,由动到静再从静到动。实际上我们每年的精英颁奖都有自己浓郁的特色,例如去年的精英颁奖是在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场,深圳观澜湖举行,还特别设计了别致的水上芭蕾。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郁知非先生的推荐,作为我们2004年十大精英的当选者,作为中国F1运动的推动者,他盛情邀请我们在赛场上举行颁奖典礼。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之都、时尚之都,中国首份精英生活报告的披露,我们认为也是非常适合在此颁布的,所以也是不谋而合,水到渠成。

  主持人:对于精英评选来说已经是十分出色了,但是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说别墅等评选,很多都是局限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有没有可能把范围再扩大一些?

  向熹:对于别墅这一块产品来进行评选,有两个东西造成现在的局限,一个是现在真正高层次别墅的集中地,其实也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他们周边的城市,这是现在中国的现实。第二,我们的评价体系,虽然覆盖了中国的高档房产进行评选,但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西部有超越东部的房产。我们对于高档地产的关注是不会停止的,只要有更优秀的地产项目出现,我们就会去关注。

  主持人:如果用一个人的名字来说精英,你会说谁?

  向熹:我刚才说了精英是一个多元体系,对社会有贡献、思想有成就,在生活品质方面的若干个优秀点的同时,并没有对他进行一个局限,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所以说一个人可能就是挂一漏万了。

  主持人:我接下来提的问题是网友比较关注的,贵刊对精英男性群体可谓体贴入微,可是对于普通市民生活却不予关注,杂志是给精英看的,可是精英就不需要关注市民生活吗?请问向熹先生您认为这种残缺是否需要弥补?

  向熹:我首先从办媒体的角度来说,细分市场是媒体存在与发展的一个必须和必然,我们针对那一部分的人群办一份媒体,先天决定了它的形态和指向,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平等观,就是说他是问办这样的媒体是否具有道德风险。

    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不谈平等不谈大众的东西似乎都是被视为负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情绪是不利中国的发展,其实媒体细分市场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至于说存在不存在道德风险,我认为一点也不,包括这次对精英年鉴的前言,我就谈到从现实到过去,如果大众找不到精英、精英不能代表我们这个民族,肯定就会陷入空前的紧张肯定就会乱掉。

    中国曾经有这样的问题,恒久的国强是精英和普通大众的追求,精英所希望做的事和大众目前所要的东西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时代巨大的紧张,在这样的紧张之下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战乱迭起思潮迭起。

    我们强调精英对于历史使命的担当,精英对于国家的贡献,精英对于个人修养和属于时代的这种使命的要求,你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你的精英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从办这份杂志来说一个是媒体的特征一个是时代的需要,如果区分好了,就不会有道德风险,只会对这个时代有贡献。

  主持人:高品质的生活不能缺少艺术,可是《mangazine·名牌》能不能增加更多关于歌剧、舞剧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呢?

  杨学涛:其实我们目前的杂志每一期都有许多艺术类的报道,像是艺术电影等等方面的大事件我们都有报道。如果说感觉比较少,应该说这跟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是特别好也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请问《mangazine·名牌》,能不能顺应趋势侧重于精英男性人物的专题?

  向熹:人物报道在我们杂志还是比较多的,做报道来说,你要大致来看就是两种,一个是写人一个是记事的。做精英杂志针对这部分的读者来说,记录历史还是体现现实,很大程度都是对人的报道。

  主持人:《mangazine·名牌》正在参与新浪最具有影响力时尚杂志的评选,只有《mangazine·名牌》是完全本土原创的杂志,你们觉得自己的压力会大吗?

  向熹:当然会大,但是这是我们很快乐的事。随着中国的突飞猛进发展,世界版权合作当然是杂志的一个捷径,另外一个方面,中国本土精英一定需要有本土的精英杂志,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打造自己,曾经有过很多次国外的品牌媒体跟我们谈合作,但是我们的合作方式就是保持我们自己的品牌、保持我们自己原创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在某些部分进行合作。

   我们整个的团队的野心或者说目标,是希望有一天《mangazine·名牌》杂志成功了,世界级的传媒的讲坛上能够让我们去讲的话,我们能够讲的是中国杂志诞生的历程,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精英的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报道,而不是讲我们如何去克隆别人的杂志来到中国。如果我们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失败了也是问心无愧,但是目前来说成功的希望还是占90%以上。

  主持人:也就是说走上世界的目标你们已经有了?

  向熹:有了,明年将会推出,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一流时尚杂志《意时尚 I STYLE》,全面介绍时尚、艺术、设计及生活方式,还有在意大利为平台所发布的世界顶尖时尚资讯。

  周羽:我补充一下,我在这里也向网友呼吁一下,你们多上新浪网络盛典的时尚媒体的评选,然后请使用你们雪亮的眼睛,自己来决定是支持中国本土原创杂志,还是支持外来的舶来品杂志。

  杨学涛:名牌也是民族创意产业吧,希望大家支持中国自己的民族产业发展。相信世界时尚传媒领域中,中国人也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不是都是外来者的声音。

  主持人:网友提问,你们还会出新的杂志吗,我很想加入这个团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向熹:我们有新的很多期刊计划,时机成熟时我们就会推出。明年我们就会推出一本,是属于名牌杂志的一部分。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团队,欢迎直接跟我们联系。

  主持人:向总您作为南方周末的执行总编辑,怎样来想到做一个时尚杂志呢?

  向熹:我最早看到男性杂志的产品空缺,很长时间都是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传媒人自然的分析,这一块的市场是一个空白,或者说当时都是女性时尚杂志的角度或者是模式来做男性杂志,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后来我们当时集团给了我们一个刊号叫做《名牌》,我就想到用男性杂志的方式来做名牌杂志。

   我作为传媒人,背后潜在的冲动就是报道事件通过事件的报道来影响社会。另外从传媒人的角度,我还想关注人生,对人生的理解,对共识状态下的这群人,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目标的理解,需要一个媒体来交流,需要一个媒体来传达,我认为名牌是后者。

    我从来不认为做南方周末或者是《mangazine·名牌》之间有什么样的冲突,其实在道德方面、历史责任方面,他们是一致的,从来没有冲突。

  主持人:有网友愤愤不平的提问,为什么精英年鉴的评选只限于男性?

  向熹:我相信中国的女性杂志比男性杂志的数量种类多很多倍,他们已经推出了各种的评选。但是关于男性精英的评选目前还是非常罕见,所以我们这次暂时把关注点放在中国男性身上。

  主持人:或者名牌下一个年度也可以考虑搞一个女性精英的评选?

  向熹:其实我们在杂志中也有一项,叫做“FOR HER”,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做的一个女性物质的评选。我们很注重家庭的,如果在精英男性的生活中有毕竟有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自己的长辈女性,挑选一份礼物给她们,其实男性是没有研究的,所以在我们的杂志中有专门一项,让男性挑选礼物时有一个指南。我们现在杂志社也有30%的读者是女性,同样也可以找到共鸣,最早我们是针对男性的,但是我们发现精英们在精英意识、时尚审美方面的性别意识的差别是很小的。

  主持人:有没有了解过女性读者们看杂志的感觉是什么?

  向熹:我们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读者细致调查。最早有很多女性购买了这本杂志觉得很放心,觉得自己另一半看了这本杂志会成为一个好男人,一个优秀的男人。但是,女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强烈地找到了自己的共鸣,甚至她们认为我们这样的男性杂志其实比女性杂志还更加尊敬女性。尤其是我们认为精英,不仅仅是男性,在中国这样的自立环境中对女性也是同样的。所以实际上我们所鼓励的东西是不分男女不分性别能够共同感知共同推崇的,更多的女性由于认同我们的价值而变成我们的忠实读者,我们非常欢迎女性读者阅读《mangazine·名牌》。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了很多了,最后我们回到精英年鉴上来。刚才向总也说了在评选的过程中,你也有一点点遗憾,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能不能最后跟我们分享一下做这次活动有什么样的心得,期望下一年怎样做?

  向熹:说到新的感想,我觉得跟杂志整个的物质体系这一块,也是希望网友们多给我们提一点建议。因为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一个是真实的记录中国现实经济生活触及每一个方面,以记录为本的挑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生怕自己有遗漏,尽管我们已经将选样的基础做的很大,但是我们觉得对真正精英接触到的物品还不够全面,我们也希望今后这一块能够做的更好一些。

  我们在评选体系中,虽然我们用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感觉还是时间紧,这是因为我们在若干的纠正完善过程中感觉没有止境,明年我们会在这一块做的更好。

    我们打算用新浪网的平台,能够将我们的全套精英年鉴,用原版的给新浪网做首发,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帮助我们打造明年更优秀的精英年鉴。

    另外,精英年鉴中有现实的也有梦境的,为什么说梦境呢?汽车那一块,大部分中国专业人士评选出来的汽车,读者评选出来的车型,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车型,有些还是概念车。从未来来说,我都是希望变成中国现实的评选,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的期待。

  杨学涛:刚才向总也说了,虽然我们的时间也筹备有两年之久,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理想,包括我们选点还有些不够,对有些实物的评选方面,我们编辑部无法全部都一一亲身使用,对产品的主观评价也是存在一些小缺陷。当然这证明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希望通过第一次做这样的年鉴,能够在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将它用在明年的评选,使今后的评选做的更好。

  周羽:我希望网友们在下网之后都到街上,到便利店去,买一本我们的精英年鉴亲身看一看,以便给我们提建议意见。请你们阅读后,欢迎采用各种方式跟我们交流,例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angazine@vip.sina.com。这样我们未来才能做的更好,可以继续为精英打造一本更加完美的精英年鉴,呈现更加完整的精英生活。

  主持人:好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们想聊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网友提了大量问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再继续了。希望网友们看来精英年鉴后,可以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在我们的留言板或者发电子邮件,发表你们的评论。希望大家一起用我们的力量打造中国自己的名牌。

    谢谢三位嘉宾,谢谢各位网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