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中国有必要加强自己的企业生态环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4:15 新浪财经 | |||||||||
2005年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建华研究院与北京赢通汇智企业顾问事务所共同主办的“应变与互动--全球经济新态势下的中国企业战略”高层国际研讨会在北京王府饭店举行。以下为中金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分组论坛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新问题上的观点实录: 哈继铭:
大家好!刚才王先生和李先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战略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我本人是搞宏观经济的,虽然我现在也在投资银行,但是我是搞宏观经济研究的。在这之前我也主要在国际组织研究宏观经济。所以我从宏观的层面上谈一下自己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点理解。 首先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给自己提的一个问题。当许多外国企业都争先恐後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是利用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劳动力很多,这本身是一个优势,那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我是这么看的,中国实际上是不缺钱的一个国家,资金很多,我们储蓄是非常高的,我说的储蓄不光是居民的储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在中国都是非常高的。在储蓄很高的情况下,资本帐户基本是关闭的。所以国内的资金很多,资金也很便宜,所以在国内投资,按理说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比较廉价的一个国家,投资的回报应该是很高的。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跟理论的结果不一样,我们资金也很多,劳动力也很多,国外的FID到中国为什么要来?他有他的核心优势、有他的品牌,有良好的公司治理。这三点我们许多中国公司是不具备的,技术、品牌、和公司治理这就构成了一个中国公司为什么要走出去以取得这些自己目前还不具备的这些要素的一个理由。从资金层面来说国内的太多,回报率比较低,外国投资在我们这儿赚的钱是不少的,没有10%、20%他是不来的。我们这钱最后通过结汇银行拿过去投其他国家债券,这个回报率是很多的。这个对中国来说是不核算的,所以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以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资金层面上这又是走出去的一个理由。 我是觉得刚才谈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非常的必要的。因为我们可以去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取得一些其他外资企业在中国能力盈利比较高,而我们自己在这儿盈利相对比较低,改变这点状况,到国外去获取更高的盈利的机会。 这个走出去,应该是一种商业行为的走出去,而不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的走出去,政府行为的走出去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并不是说政府行为没必要走出去,从战略角度看政府行为也可以走出去获得一些资源等等。但是像其他很多国家,像新加坡它有自己的国家投资公司,像挪威它有专门的石油基金也是专门的政府背景的这种投资机构。至于说走出去获取更高的收益这是商业行为,这点非常重要。 另外,企业走出去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企业过去有很大的走出去的动作,它主要也是取得国外的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它也有一个战略考虑就是不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过早的过快的输出国外。我记得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98年的时候我当时在印度尼西亚,日本当时驻印尼的大使非常沾沾自喜的跟我说“80年代我在日本财政部工作,我们有几个年轻人思想非常活跃,当时我们就倡导日本企业走出去,但是一个产品不同的零部件必须在不同国家生产”。所以最终国外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被人利用了,但是得不到任何的核心技术。我们中国实际上要想走出去获得核心技术,这个其实很难的。要想获得核心技术必须重视自己的研发,重视自己的产权保护,我没有看到过国际上的先例,出去之后获得核心技术。一般核心技术都是在自己国内形成,然后再出去。 另外公司治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赖于公司治理。公司一般和人的行为有很大的类似,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用什么样的行为。我们谈生态问题,因为中国的生态环境不是很好,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不是很好,中国的企业生态环境也不是很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说人和企业有类似性的,我在国外很少看到中国旅游人在地上随地吐痰的,因为大家都不那么做你就不会那么做。但是中国我也看到外国人也有推推搡搡的,这还是环境的问题,环境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环境也会改变一个企业的行为。所以我觉得中国本身是有必要加强自己的企业生态环境,这包括方方面面,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破产法》的完善和建立。如果说企业不能破产,企业的经营生态含量是无法提高的,但是一旦一个企业走出去之后它就会对这个非常敏感和关切,因为国外的法律企业是可以破产的,所以国外的企业就有一个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作。将来这些企业再回来以及它国内的这些业务在公司治理方面相信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就先说这些,谢谢! |